
“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改进.docx
2页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改进乔廷强一、设计背景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较低,同时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这就使得他们在建立“空气流动形 成风”这一科学概念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也就成为广大科学教师不得不 去完成的一项教学活动,而在有效完成这一实验过程中,我们常常遭遇下面一些困难一是教师习惯上采用“‘风的成因'演示实验箱”,为了让学生能够看清楚箱内空气的流动路线, 我们习惯上的做法是在进风口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蚊香,并将演示箱的正面用推拉玻璃来遮盖这样, 就借助于蚊香烟的流动方向来判断空气的流动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玻璃和箱体之间无法 做到紧密结合,因此实验现象就会受到较大影响这种弊端同样存在于学生利用饮料瓶而完成的模拟 实验操作活动当中二是上述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点燃的蚊香离进风口的距离应当多大是有严格要求的,否则,蚊 香离进风口较近,箱内的蜡烛点燃之前与点燃之后蚊香烟都会流向箱内;而如果蚊香离进风口较远, 那么箱内的蜡烛点燃之前与点燃之后蚊香烟都很难流向箱内三是由于实验要求在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内进行,而蚊香点燃的时间又较长,因此,整个实验室 都会弥漫着蚊香的味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此,我们对“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有效消除了上述不良弊端二、具体改进方法1.取一只废弃的2L左右的透明大饮料瓶(以底部为圆桶形状为佳)和一只普通的矿泉水瓶,将大瓶底部截去,横截面尽量保持水平,再在靠近下部位置挖一个与小瓶瓶口大小相近(稍微小些为 佳)的小洞;将小瓶靠近瓶口位置的漏斗形状截取留用,并将小瓶瓶盖挖出一个圆形小孔,便于空气 流通;将小瓶固定在大瓶的小洞上,如图 1 所示图12.在保鲜膜上面截取两块形状如图2所示的薄片,分别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大瓶和小瓶的瓶 口处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瓶瓶口处的薄片稍微小于瓶口,在大瓶瓶口的薄片稍微大于瓶口图23.准备一只大小与大瓶瓶底相适合的不锈钢圆盘,里面放一只蜡烛,蜡烛高度与进风口高度相近,实验之前盘中放入适量清水如图3 所示图34. 实验效果如图4 所示三、实验改进效果的补充说明改进之后的实验仪器不仅有效解决了文章开篇中提到的各种困难和弊端,更重要的是对实验操作 的环境没有特殊要求,并且操作极为简单,同时实验现象特别明显,只要让仪器离开火焰和罩住火焰, 就可以观察到“风”的存在,极大提高了实验操作活动效率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实验现象的分析。
实验操作时间缩短,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 实验现象的分析与研究蜡烛点燃之后,火焰周围的热空气上升,所以大瓶瓶口处的塑料薄片被“热 空气”吹起来另外,由于不锈钢盘的作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瓶瓶口处的塑料薄片被流入大瓶 内的空气带动起来飘向大瓶内,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由正向迁移而建立起风的成因这一科学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他们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学习态度山东省荣成市实验小学264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