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玄沙广录》中的四字格词语.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王哥
  • 文档编号:30215757
  • 上传时间:2018-01-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玄沙广录》中的四字格词语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的积淀[1]以《玄沙广录》中的四字格词语作为切入点,理解禅宗文化 关键词:《玄沙广录》 ;四字格;词汇 一、 《玄沙广录》的四字格词语 唐宋禅宗文献记录了禅师与门徒讨论佛理的情景,保存了当时口语,是研究唐宋口语的“活化石” 唐五代《玄沙广录》中口语色彩浓厚的词语被吸纳到百姓生活中,尤其是四字格词语(下文简称四字格) 笔者根据《玄沙广录》中词语出现频率,加上《汉语大词典》[2]、 《禅宗大辞典》(袁斌主编)作参考,选取 110条四字格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佛教四字格消长变迁[3] 《玄沙广录》中四字格结构灵活、意义紧凑,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交际需要,其中已被《禅宗大词典》收录的有23个,摘取部分(A 类词)如下: 单传心印 不立文字 起居万福 不将为事 尘尘刹刹 本来具足 接物利生 千里万里 《玄沙广录》中上千条四字格, 《禅宗大词典》仅收录23条,其中肯定有未被前人发现的四字格俗成语这些四字格的俗成语被挖掘出来,可以使词汇更规范,辞书编纂工作更加科学 《玄沙广录》中还有不少未被《禅宗大词典》收录的四字格(B 类词) ,现举例如下: 驴前马后 教化众生 缁素分明 四生九类 六道往返 具足成现 若出若没 十方世界 上述四字格,只是构词语素被收录在《禅宗大词典》里,他们通过语词组合被使用。

      也有些四字格虽然没被词典收录,但因其高频使用被口耳相传如(C 类词): 森罗万象 明古洞今 出生入死 安身立命 弃本逐末 地久天长 亘古亘今 自由自在 二、 《玄沙广录》四字格的外在构形和内在构词 《玄沙广录》四字格常见的外在构形有如下几种: (一)语词组合 妙用恒沙 心印法门 真如法界 出离生死 实相般若 震旦禅林 “恒沙、法门、法界、生死、般若、禅林”都是《禅宗大词典》中收录的佛教词语 (二)句子紧缩 佛法(的的)大意 驴事未去,马事到来=驴事马事=驴前马后 《禅宗大词典》收录了“佛法的的大意”和“驴事未去,马事到来” ,而《玄沙广录》则将其紧缩为四字格“佛法大意” 、 “驴事马事、驴前马后” (三)故事概括 行住坐卧:指一举一动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行住坐卧,受诸苦恼 ” 什方世界:佛教谓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 《无量寿经》卷下:“佛告阿难,……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这些四字格是禅师们讨论佛理时遗留下来的 (四)增加字词 无形(无)相 格外之句 《禅宗大词典》收录了“无形相”和“格外句” ,而《玄沙广录》则分别添加“无”和“之”字,形成四字格“无形(无)相” 、 “格外之句” 。

      (五)更换字词 大千世(沙)界 舍(弃)本逐末 (六)更换语序 成现具足=具足成现 六道四生=四生六道 四字格内在构词可以分成联合式和非联合式两大类[4]《玄沙广录》四字格的联合式有:主谓联合式(兄恭弟睦) ;述宾联合式(明古洞今) ;偏正联合式(万别千差) ;联合联合式(行住坐卧) 非联合式有主谓式(菩提涅??) 、述宾式(教化众生) 、偏正式(大千世界) 、补充式、连动式、兼语式等 《玄沙广录》中有的词语构词方式现已无法分析,成为固定结构,如全重叠 AABB式、部分重叠 ABAC式、ABCB 式、无 A无B、 若 A若 B 、自 A自 B、驴 A马 B[5]、AB 之 C等,这些词形式浅显明快、琅琅上口、悠远舒畅、回环往复;感情色彩浓厚;语言效果明显如:ABAC 式(离果离因) 、ABCB式(驴事马事) 、固定结构(自古自今) 三、 《玄沙广录》四字格的音节搭配和词义发展 翻译事业发展和对译经质量的要求,意译法出现,加之汉语复音化,经文翻译采用四字格构词从平仄角度分析, 《玄沙广录》中四字格基本没有全平或全仄,都是平仄交替平仄交替造词,词语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而全平调飞扬难收,全仄调急促深沉。

      《玄沙广录》四字格意义凝练,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其意义可以分为宗教义和世俗义,含有宗教义多是A、B 类词,含有世俗义的则是 C类词宗教义是这些四字格本义,佛教盛行,词汇渗透到世俗生活,经过世俗加工具有世俗义A、B 类词大多保留着佛教的构词语素,世俗化不强,C 类词经过反复使用,世俗义成为常用义,大多看不出宗教来源 四、小结 《祖堂集》卷二:“达摩曰:‘我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中国禅宗记录佛理,不注重外在语言形式,而追求内心领悟,崇尚“不立文字”的语言观本文以《玄沙广录》为蓝本,探究四字格词语变为四字成语的过程,或许对理解、研究禅宗语录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王鑫.新华成语词典中佛教成语的来源类型分析[J].?Z文学刊,2015:73-74. [2]《汉语大词典》. [3]雷汉卿.禅籍俗成语浅论[J].语文研究,2012(01):40-44 [4]王英男.佛教成语研究[D].扬州大学,2012. [5]袁宾,康健.禅宗大词典[M].武汉:崇文书局,2010: 1-575. [6]薛春华.禅宗语录熟语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