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黄石矿山公园地质野外见习报告.doc
7页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见习地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矿山博物馆姓 名:刘月圆 专 业:地 理 科 学 系 班 级:1001班 学 号:18 2010年11月20日第一章 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园区集中展现了大冶铁矿悠久的采矿历史,是一座由百年矿山发展起来的容科学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现代化主题公园东邻三楚第一山----东方山,西界大冶古八景之一的“雉山烟雨”----白雉山,现隶属于武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106国道、武九铁路横贯矿区,交通条件优越公园东北部的铁山呈西北向延伸,最高点为四峰山,海拔487.05米次为白雉山,海拔472.52米西南部是丘陵、垅岗,山顶浑圆,坡度较缓残丘之间主要是坡积、冲积物构成的低洼谷地南部盛洪卿最低,标高为33米为大理岩组成的岩溶地貌岩溶以溶芽、溶槽和溶沟为主,落水洞和溶涧也较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是很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雨量充沛,植物茂盛,樟树为主要树种实习任务: 一、运用所学地质知识进行路线观察,了解实习地区的地层出露情况及分布特点;二、采集岩石标本,研究其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着重研究其含矿情况;三、考察实习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进而深入了解其构造变动过程;四、整理笔记,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目的: 增加野外实践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动手能力,为今后更远距离,更大规模的野外实习奠定基础实习要求: 以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考察,听从老师指导,保持与组长和其他小组成员间的密切联系注意人身安全,未经允许,不得用手接触馆内矿物标本,不得损坏公物沿途认真观察地质地貌状况,采集岩石标本,并做好相关笔记,重要区域可通过拍摄照片或素描保存图片实习时间:2010年11月20日上午8时到12时第二章 地层地层是研究一切地质问题的基础,确定地层的年代是进一步研究当地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山川的来龙去脉一直矿产形成的过程等的必需步骤,所以在野外实习时对地层的确定是十分重要地层 我们在研究地层之前,必须先选择一块岩层处露情况较好的区域,因此次的实习地区是建立在千年矿山的基础之上的,这里有保存良好的人工露头,我们可以在天坑上部阶梯旁的采矿剖面上看到清晰的地层分布。
矿床产出的具体部位在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接触带上矿区出露的地层属扬子陆地早三叠世稳定浅海相沉积类型,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灰岩、泥灰岩以及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岩溶角砾岩建造,其次为二叠系上统大隆组、长兴组、龙潭组地层二叠系与三叠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岩性及层理特征,变质残余结构,岩石化学成分等可将矿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变质地层分为七个岩性段其中,第一段—-第四段,相当于鄂西、渝东地区的大冶组;第五段—-第七段等同于鄂西渝东地区的嘉陵江组第三章 岩石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等矿,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它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矿石平均品位53.8%,最高是达54%--60%脉石矿物还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有SiO2 8%左右,有一定的溶解性,矿石含P低,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如高炉冶铁萤石(Fluorite),如右图,又称氟石,是一种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uF2),含杂质较少,Ca常被Y和Ce等稀土元素替代此外还含有少量的Fe2O3,SiO2和微量的Cl,O3,He等。
自然界常呈鲜艳是颜色,硬度比小刀低它可以用于制氟化氢,早人造萤石技术为成熟前,是制造镜头的光学玻璃的材料之一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2[CO3](OH)2,含CuO71.9%,CO2 19.9%, H2O 8.15%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柱状或针状,十分稀少,通常呈隐晶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具同心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常有纹带,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似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91,双折射率0.25,多色性为无色-黄绿-暗绿硬度3.5-4.5,密度3.54-4.1g/cm3性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遇盐酸起反应,并且容易溶解孔雀石产地众多,中国的孔雀石产地主要在湖北蓝铜矿化学组成为Cu3【CO3】2(OH)2,晶体属单斜晶系的碳酸盐矿物在中国古称石青晶体呈柱状或厚板状,通常呈粒状、钟乳状、皮壳状、土状集合体深蓝色,玻璃光泽,土状块体为浅蓝色,光泽暗淡解理完全或中等,贝壳状断口摩斯硬度3.5~4,比重3.7~3.9与孔雀石紧密共生,产于铜矿床氧化带中,是含铜硫化物氧化的次生产物蓝铜矿易转变成孔雀石,所以蓝铜矿分布没有孔雀石广泛大量产出时可作为铜矿石利用;质纯色美的可用于制作工艺品的材料;粉末用于制作天然蓝色颜料。
此外,还可作为寻找原生铜矿的标志磁铁矿的化学成分为Fe3O4, 晶体属等轴晶系的氧化物矿物,晶体常呈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粒状或块状完好单晶形呈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呈菱形十二面体时,菱形面上常有平行该晶面长对角线方向的条纹集合体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颜色为铁黑色,条痕呈黑色,金属光泽或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摩氏硬度5.5-6,比重4.8-5.3含铁量为72.4%,是最重要的铁矿石,也是矿物中磁性最强的,能被永久磁铁吸引,氧化后变为赤铁矿或褐铁矿磁铁矿分布广,有多种成因,接触变质形成的铁矿以中国大冶铁矿为典型黄铁矿FeS2 ,如右图,为铁的二硫化物,一般为黄铜色立方体,表面常具黄褐色条痕绿黑或褐黑强金属光泽解理、极不完全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 通常呈致密块状产于多种金属矿床中,但主要富集于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与镍黄铁矿、黄铜矿共生它是提取硫、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第四章 构造 大冶铁矿区位于淮阳山构造前弧西侧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地带,大致与传统构造区划的下扬子褶皱带西部大冶复式向斜构造部位相当根据地层分布和变化特征来探索地质构造发展变化过程,得知本地区曾经历过多次地壳构造运动。
大冶地区现代地貌格局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受地质构造体系和岩性构造控制,本地区的地貌单元基本上可分为幕阜山褶皱中低山带,鄂东南褶皱低山带和长江谷平原带三个分带在各个地貌分带中又有多种构造地貌类型地质历史上的印支运动奠定了本地区地貌格局的基础,燕山运动确立了和定型了本地区的地貌格局,喜山运动仅表现局部的抬升和凹陷,构造剥蚀作用形成了本地区现代地貌形态第五章 外力作用 铁山矿区地貌的形成与外力作用有关,其中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等,但最重要的外力作用还要算人为作用了经过千百年的开采,这里形成了亚洲第一天坑等景观,但这种人为破坏也导致了植被稀疏,流水侵蚀严重,加上酸雨作用,使本地区天坑一带的岩层风化作用明显,造成了部分山体坍塌 为了改善矿区环境,当地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经过多年的科学治理,这里出现了石海绿洲的奇景,大大的改善了矿区环境,固定了矿山山体,避免了溃坝的危险,充分证明了科学治理的重要性第六章 后记 这次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结合,为以后去三峡和庐山的大规模、远距离实习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大一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同进行实习,也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
可以说,这次的实习更像是愉快而有意义的出游 好处虽多,但就我个人来说,仍觉得实习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一点就是大一的地质课程尚未学到地层一章,对于实习中的地质特点及地层相对年代的判断感到非常陌生,这给后期实习报告的完成带来很大困扰 其次,实习前时间的仓促和经验的缺乏导致我们准备工作不够合理,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准备相机,没能及时拍摄和保存一些重要矿物和地质构造是图片而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缺乏野外实习知识,虽然上过地质课,一旦来到山清水秀的胜地,却只能对着山石发呆,不知如何着眼这就需要专业老师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但是由于人数较多,带队的几位老师都忙于照顾,对实习技巧的指导就显得有些不足了而在此前学习岩石产状时所介绍的地质罗盘的使用,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了,实习中始终未见踪影 在此我想给老师提一个小建议,希望在下次实习之前,老师可以提前介绍一下实习的重点内容,比如实习报告的内容及完成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以免学生走马观花,虚耗精力 在后期实习报告的完成中,我发现了两个令人尴尬的问题一是图书馆中地质类的藏书实在太少了,绝不超过六种,具体到这次的实习内容,除了一本夏树芳的《地质旅行》还可借鉴外,余者皆无大用,且年代甚为久远。
这对于一所大学来说,真是个尴尬的问题呀 另一个问题更让人难以置信,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作为一座现代化的主题公园,且为AAAA级景区,份量虽重,但我不得不评价一句,内容单薄在硬件方面尚处于不断建设之中犹可理解,但在软件方面,这样一个重量级景区甚至没有一个体系完整,内容详实的网站,别说外地人,甚至相当一部分黄石本地人都不知道其底细这说明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要想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矿山公园,前路依然漫长,任务依然艰巨 在这次的实习最终结束之际,我祝愿黄石矿山公园能够得到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真诚地表达对下一次三峡实习的期待与信心当然,最最不能忘的是对地科系各位领带和各位老师的感激之情,因为他们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是这次实习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