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四色”文化努力打造福州版的 “井冈山”.docx
12页融合“四色”文化,努力打造福州版的 “井冈山” 永泰县是一片红色沃土,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踏遍了永泰的山山水水,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开辟革命据点,为党组织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和党的思想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共闽中特委、工委闽南特委长期在永泰驻扎开展革命活动,闽中红军游击队也长期以岭路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从1935年红军长征后一直坚持游击斗争到抗日战争,再到全面解放战争,为福建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大量革命遗址和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岭路乡位于永泰县东南部,与福清、莆田交界,地域面积121平方公里,是永泰县唯一省定革命老区乡,全乡有28处革命旧址、基点村,辐射7个行政村,占全县60个革命基点村的45%永泰地下党组织重要人物饶云山、饶刚生等均出生在岭路乡凤落村,在革命时期岭路乡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志士达26人,占全县52人的50%1991年1月29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深入岭路乡凤落村慰问革命“五老人员”“军烈属”“五保户”,并现场解决老区人民饮用水、农田灌溉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曾先后8次到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调研慰问,担任总书记之后先后16次到延安、井冈山、沂蒙、福建古田等革命圣地和革命老区考察,反复强调要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牵革命老区、心系困难群众。
近年来,岭路乡府抢抓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积极推动岭路乡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岭路乡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一)岭路乡旅游资源现状 岭路乡境内资源丰富、古迹众多、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谓状元故里、红色摇篮、旅游胜地、绿色宝库,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色”旅游资源 绿色:岭路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辖区内有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云山、云顶景区等,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区面积约73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的60%,全乡有3家大型旅游企业,6个主要景点,1家四星级酒店,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近8亿元旅游已成为岭路乡的主打产业,境内的青云山、御温泉和中国云顶景区已经闻名遐迩 红色:岭路是永泰县唯一省定革命老区乡,全乡共有27个革命基点村、1个革命遗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永泰革命斗争的发源地,红色革命的摇篮早在1935年土地革命时期就有党的活动在岭路乡境内开展,1937年建立了地下党组织——中共凤落支部,是中共闽中(闽南)特委长期机关驻地、活动中心和闽中游击根据地重要区域,也是永泰革命斗争的主要基地 古色:岭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传明朝正德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途经永泰转头山,留下千古佳话,许多典故流传至今。
除此之外,村内拥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代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古寨堡、古庙宇、九山书院旧址等)2022年长坑村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22年,长坑、对山两个村被评为福建省级传统村落,2022年长坑村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金色:岭路七斗村是永泰南宋时期三状元之首萧国梁的出生地,境内的状元遗址、状元湖、九山书院等遗址都留下萧国梁求学成才的故事同时,岭路乡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文明,金秋十月,农民喜获丰收,岭路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古朴村落为型,举办农耕文化节,带来别具一格的乡村旅游体验 (二)岭路乡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发展红色旅游,近年来,岭路乡大力挖掘红色文化,着力打造永泰县红色旅游核心区,先后推动了凤落革命旧址的保护及青云山红军洞陈列室、岭路革命事迹陈列馆、红色文化长廊、庄边村革命事迹陈列馆等场所的建设其中青云山红军洞陈列室共收集革命历史文物和资料120件,被授牌为“市党史教育基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培训基地”2022年9月岭路革命事迹陈列馆正式开馆,逐步形成以凤落为中心,带动庄边、叶洋、岭路、潭后等革命基点村共同发展的红色旅游线路,代表岭路乡红色旅游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成为永泰县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二、岭路乡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缺乏规划到目前为止,岭路红色旅游尚未有总体规划,现有的线路仅仅依靠简单的几个点串线,缺乏专业策划规划《福建省红色旅游规划(2022-2022)》项目库中也无永泰红色旅游相关内容,这与岭路乡作为永泰县唯一的革命老区重点乡不相符 2.旅游资源缺乏相融岭路乡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大多数是历史文化,缺乏吸引力由于岭路乡红色旅游开发尚处于初期,红色旅游景点和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联动不强,没有推动“绿、红、古、金”四色旅游资源多元化融合,红色旅游形式相对单一,难以吸引游客,达不到好的旅游效果 3.配套设施严重滞后革命遗址及陈列馆交通不便、周边环境差,无保护措施,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投入资金严重不足28个革命基点村、革命遗址及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修缮严重滞后,凤落农会、凤落惨案吊打旧址、中草药铺(中共凤落支部成立处)、饶云山故居、县委旧址等一大批革命旧址尚处于无保护状态 4.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目前的参观点,基本上只是用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没有声、光、电等现代表现手法,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做深层挖掘,没有让红色历史转化成红色故事。
红色旅游仅仅是参观游览,参与性、互动性活动少,缺乏体验式感受,景点内容陈旧,讲解缺乏现代化手段,使得游客在体验红色文化过程中,除了知道一些简单的历史背景外,少有收获,更谈不上有吸引力,未体现现代化旅游的趣味性与参与性 5.人才支撑严重不足岭路乡现有的红色挖掘人才严重不足,缺乏红色旅游的经营理念和红色文化品牌意识,没有懂规划、开发建设的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规范的游览路线和解说词,红色遗址标识和解说不够明显明了,宣传氛围不浓厚知识面广、表达准确的旅游讲解人才培养严重不足 三、岭路乡红色旅游发展的方向 今天,红色旅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出游选择,但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都趋向于同质化、同类化,存在形式单一枯燥,精品意识不强等问题岭路乡要想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全面贯彻落实福建省红色旅游“生态搭台,红色唱戏”的发展模式,借鉴井冈山的发展经验,融合“绿、红、古、金”四色文化,推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培训、研学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红+绿”空间叠加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提高全域旅游发展质量,打造福州版的“井冈山” (一)融合“四色”文化,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1.突出旅游规划先行。
坚持“山水田园是载体,红色基因是灵魂”的红色旅游发展核心理念,通过依附开发成熟的绿色旅游景区,在充分调查红色资源的基础上,聘请专业红色旅游策划规划团队,编制岭路乡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统筹全乡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在强调突出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同时,坚持把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与传统文化、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乡村旅游等规划有效对接,打造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树立特色红色旅游品牌岭路乡作为重点旅游乡镇,可在乡政府设立红色旅游办公室,统筹负责全乡的红色旅游发展工作 2.加强旅游资源融合注重红色与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古色(农事文化游)、金色(状元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增强产业间的横向渗透,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体验有机结合,形成叠加吸引力,发挥整体优势做大做活岭路乡红色旅游平台,反哺生态文化旅游,形成以红色旅游为引领,绿色生态游、古色农事游、金色状元文化游协同发展的旅游格局,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推出一批集红色文化、自然景点与民俗古建等于一体、具有当地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如:以凤落村凤落农会、饶云山故居(均为清代建筑)、岭路革命事迹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慰问处为重点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对山村对山寨、藤山区委旧址、黄花菜基地为主线的旅游精品线路;二是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休闲观光、特色美食、旅游购物、农产品经营等乡村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如:在藤山片发展田园时代休闲采摘游、庄边村发展农事体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等;三是提升岭路绿色旅游业,即改造大青云山景区,通过开发成熟的旅游景区带动红色旅游发展如:持续做大做强青云山红军洞,让其与青龙瀑布景区形成优势互补,带动旅游发展在白马景区,挖掘开发红军小道,开展重走红军路活动等方式,增加景区新的旅游增长点;四是充分挖掘岭路乡状元文化,将状元文化与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形成以“红色文化、状元文化、农事文化”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如:在九天瀑布景区,修缮保护九山书院,让游客在景区游玩的同时,了解状元文化在七斗村修缮保护萧国梁故居、周瑜庙、状元庙、长坑村国家传统村落等特色资源,打造新的旅游线路 3.挖掘提炼文化内涵首先,广泛搜集散落在民间的红军文物,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革命文物的研究利用,让历史来说话,加深体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其次,要加强对红色文化历史的深度研究和精神价值的挖掘提炼,提升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尤其要在对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同时,注重对非物质形态(精神形态)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如红色歌曲、红色文学作品、红色故事等,特别是提炼和丰富岭路乡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中共闽中游击作战区域、闽中革命秘密根据地的个性化特征,形成凤落农会革命精神,将红色记忆所蕴含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转化为当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容,将红色旅游与党员教育结合起来。
(二)创新表达方式,铸造红色文化品牌 1.创新表达方式推进传统红色“参观游、瞻仰游”向参与、研学实践“体验游”方向发展让游客以沉浸式旅游体验的方式读红色历史,接受精神洗礼,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多种“玩法”,更加直观、有趣、有效地传播红色旅游的主流价值观要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传统的参观教育活动基础上,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项目,加大体验性的分量,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多样化,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在定期文艺表演,用舞台艺术、肢体语言、现场互动的形式向游客展现闽中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经典场景;将VR、AR等现代科技融入红色故事的讲解中,用当代方式创新性的阐释红色历史,表达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打造有现代感的红色旅游 2.建设教育阵地一是以凤落革命事迹陈列室和凤落革命旧址作为岭路乡红色旅游核心,打造革命教育基地,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探索出一条融党性教育与红色培训于一体的特色之路,以党建促旅游、以旅游促党建助推岭路红色旅游发展;二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围绕党性教育、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廉政文化等教学主题,精心打造涵盖专题教育、情景教学、访谈室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一批党性教育精品课程;三是从打造区域化党建平台入手,整合对接单位党组织要求,依托岭路乡红色旅游办公室,按照“四季有主题,每月有活动”的思路,将以往零散自发的活动变为有组织的系统活动,与各对接单位党团工会组织共同谋划、量身定做,有侧重的策划和开展共建活动。
四是打造研学旅行营地,将凤落革命史陈列馆、红军洞等红色景区省级成为省级党史、党建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请成为县、市、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教育基地 3.打造红色品牌岭路乡有丰富的地方性民间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如盘山歌、传统竹编工艺、民俗民居、古村落等,还有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和特色小吃等,这些都是提升红色文化内涵的宝贵资源载体,要发挥文化创意的引领功能,推动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凤落红色文化村、红色文化广场等红色文化品牌 (三)加强设施配套,优化提升旅游环境 坚持景区提质升级、设施配套支撑、环境优化提升“三同步”,着力构建快捷通达红色旅游交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