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在农业活动中的地位.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346466
  • 上传时间:2018-08-1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2.0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在农业活动中的地位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江富建独山玉开发利用历史源远流长, 从南阳黄山等近百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器来看,早在约7000 年前,先民们就开始利用独山玉制作铲、斧、刀、镰等生产工具[1]这一旷古未有的事业开创了玉文化的先河,展示了独山玉万般灵性、厚博精深的文化内涵, 使得自古至今成为中国 “第二大名玉”[2],成为中国农耕文明和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独山玉是我国特有的玉种,她以温润的质地、斑斓的色彩被誉为“东方翡翠”而名满华夏, 声播海外 近年来, 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的调研成果表明, 史前先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现、制作并使用了以独山玉为主的生产工具, 用聪慧的双手在农业活动与生活中改变着“野蛮”的生存环境和时代面貌[3],创造了灿烂的独山玉文化史前文明在经济学中被归诸为“劳动手段”的生产工具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要认识已经灭亡的动物物种身体组织,研究遗骨的构造是重要的; 要判别已经灭亡的经济社会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相同的重要性[4]故此,我们利用调研的第一手资料, 在开展类型学比较分类和断代后,对史前独山玉生产工具进行了细致探究, 由此展现出一幅令我们折服的以南阳盆地为中心并辐射到周边地区的先民们, 采集、制作并用于以农业活动为主的独山玉生产工具所发挥的犹如现代拖拉机功能般的神奇而伟大的史前农业生产的壮丽画卷。

      一、独山玉生产工具的特征我们调查发现,在黄山遗址田间、地头、沟壑、坟地地表到处散存着新石器时代石、玉器残块和陶器残片据统计,27 次调查共获取各种石器标本221件,玉器标本 396 件,陶器标本 393 件另有属于独山玉质地的标本数百件[5]黄山遗址玉器依据玉文化分类学均可归为生产工具类,从玉器工艺学角度可分为打制玉器、 磨制玉器和其它玉器几种 打制的独山玉生产工具有盘状器、砍基金项目: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展计划项目,编号:072201250007 2 砸器、刮削器、玉片、玉铲、玉凿、玉镰等其中一件盘状器,器身两面扁平,系打制、剥削而成, 周边成圆形, 有交互打击痕迹, 是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打制风格的遗物 砍砸器、刮削器,选择的材料与打制方法均与旧石器同类遗物有较大区别,但具有明显的砍劈、 敲砸以及切割使用的痕迹, 当属一种砍砸器和刮削器的代用品 打制的梯形石斧、 舌形玉铲与同类的磨制品,已无形制之不同,可视为斧与铲的坯形制品磨制的独山玉生产工具有斧、铲、楔、锛、凿、镰、刀、镞、球等,除少数玉斧、玉凿器形完整或较完整外,其它制品多“体无完肤”采集的玉斧有长条形、梯形和宽扁形几种出土的玉铲全部为残器,观察可知,斜弧边玉铲形体一般较大, 不排除属玉犁可能。

      玉镰有齿刃和平刃之分 长条形,体厚边薄,刃部有较细小锯齿纹,背部有两面交互打击形成的较粗大的齿状纹此外,还有玉锛、玉镞,玉球等独山玉生产工具打制、磨制的玉器之外,散存于地表的各种玉料随处可见这些玉料部分为原生岩块, 一般不成形, 而大部分玉料则可见人为所致的打击痕迹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的质地或曰玉石类型,经南阳师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的岩矿检测表明,均为独山玉 在黄山遗址采集的独山玉生产工具中,现已发现不同颜色的独山玉有四类属于单一颜色的玉器仅见于绿独山玉、青独山玉、 黑独山玉三类; 其次为多色独山玉类 单一色的绿独山玉和青独山玉器较为少见 玉器中出土最多的一种多色玉为黑白花斑玉玉器中的多色玉, 即一面为单一的水白玉, 一面为黑白斑玉或墨绿斑玉 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黑绿色与墨绿色结合的多色玉由于墨绿玉颜色较重, 附在黑绿玉底版上,往往形成一种墨黑绿花斑玉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的制作,大体经过了选材、 打剥、切割、琢磨几步工艺过程 选材,就是根据不同要求, 选择不同颜色、 不同矿物成分的独山玉制作不同的生产工具试验表明,首先需要选择一块长、宽、厚超过24×12×5cm的墨独山玉料, 然后用传统的单面打击或双面交互打击的方法,将玉料的周边打击成为一块鞋底状的玉铲粗坯,尔后用两面交互打击的方法, 将玉铲的边缘打成需要的弧形和薄刃,最后用层层剥削的方法, 剥离厚重的铲体两面, 使之成为扁平铲体。

      在黄山遗址出土的独山玉生产工具中,有一部分玉铲疑为 “线切法”技术,将其分解成所需要的扁平体此铲面的“平”,似为锯割之平,而3 另一面的“平”则为磨平,未见线条痕,其制作方法目前尚不清楚黄山独山玉生产工具中的成品,如斧、铲、楔、锛、镰、刀、球等都经过了磨制这一必不可少的定型工艺比如有些玉铲的下部竖中处被一分为二从遗下的切底痕观察,切割工具的刃部较厚,或纤维质“拉条”较粗,两面对切没有切透,故留下一条非切割的断痕 需要指出的是, 玉镰正反两面均呈弯曲状,它只能是植物荆条或动物干筋经过手工拉动解剖的结果这一阶段还出现了穿孔技术有一黄棕绿多色玉铲,上端中部有一孔,两面对钻,孔径大小不一,系两种钻具的致遗物在黄山遗址采集的玉器中,有各种各样的砺石35 件,主要有棒式和凹窝式及平板式砺石最值得一提的是发现一由椭圆形至近圆形钻柄和圆形钻根两部分组成的石质钻头这一类质地为石英砂岩的钻具、砺石,有无可争议的“克玉”作用,是《诗·小雅·鹤鸣》所记载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真实写照二、独山玉生产工具的作用如前所述,黄山遗址的独山玉生产工具,主要有斧、铲、楔、锛、镰、刀、镞、锤、球等 10 余种,从功能的角度考察,均为生产工具,其中玉铲、玉镰则为典型的农业生产工具。

      据统计,玉铲在生产工具中占相当比例,如果把打制的坯形器和成品 (包括残品) 加在一起,竟高达 283 件之多 虽然一块完整的玉铲断裂后可分为多块残品,但很难发现其中的共同性,所以191 件残品至少代表126 件完整制品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玉器,主要可划分为生产工具、装饰品和礼仪器三大类黄山遗址出土的玉器仅限于第一类,如果把1959 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发掘的一件玉璜作为装饰品和祭祀礼神器计算进去,三者之间仍不成比例,这一现象大抵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黄山遗址是一处以经营原始农业为主的古文化遗存从事原始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砍伐树木,开垦荒地,四时离不开斧、锛、锄、铲、犁一类农具其中,有长条形的玉斧、 椭圆形的宽扁石斧以及束腰形的宽扁玉斧多种扁薄的玉铲是用于翻地的主耕农具, 其中有大型鞋底状打制玉铲, 其成品习见于裴李岗文化,是一种两端均可用于深翻土地的工具;刃部呈三角形的玉铲, 不排除为玉犁的可能;因器形较小,两侧又有凹槽,或曰有肩,故可能为玉锄一类的工具如是,铲和锄系垂直用力和采用拉力的农用工具;而犁则是一件需要有牵引力辅4 助才能发挥作用的农具, 这种牵引力是由人力或畜力完成的,目前还得不到确切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 上述玉铲等制品, 其两侧大多没有经过磨制,出土时保留有两面交互打击的粗边, 它显然系非手用铲具 带孔扁薄玉铲, 有利于安装木柄,还有利于与木柄捆绑在一起 此器磨制精细, 通体光滑,由黄、棕、绿三色组成,由于下段残缺, 现已很难辩别出它是一件农具,还是一件具祭祀礼神器制品 还有一件玉铲, 残缺不全, 从带有凹窝的极其光滑的侧边看,应是一件与其主人有长期使用关系的手铲 遗址中出土的玉镰, 有齿刃、平刃两种, 为用于收割的工具,它与加工工具石磨盘共存,进一步证明了遗址的农业经济特征遗址北部、西部和南部为广阔的平原, 肥田沃土为黄山遗址先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提供了优越的种植环境其二,黄山遗址是一处以制造玉铲为主的玉器加工业基地调查发现, 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种类虽然很多,但就数量而言, 都超不过玉铲 在这里,不仅出土有大量的扁平体玉料、 磨光的扁薄体玉铲, 而且采用了一种先进的剖玉与开片技术,同时拥有一套琢磨这类玉器的有效方法调查还发现, 黄山式玉铲不仅见于本遗址, 而且见于隔河相望的宛城区高河头遗址、张小洼遗址, 南召县的竹园遗址、方城县的大张庄遗址、 社旗县的谭岗遗址、 唐河县的寨茨岗遗址、 桐柏县的陡坡嘴遗址、西峡县的杨岗遗址、淅川县的沟湾遗址、邓州市的太子岗遗址,新野县的凤凰山遗址等新石器时代遗址。

      但这些遗址中的独山玉铲数量均较少,且与黄山遗址制作工艺无二 由此可见,黄山遗址既是一处为本聚落生产玉铲等农业生产工具的制造场, 又是一处向周边聚落提供玉铲制品的供应地,因而可以认为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一处区域性玉器加工制造业的中心和基地同时也表明, 南阳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先民们都已认识到了独山玉铲那先进独特的劳动工具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三、独山玉生产工具的地位黄山,古曰蘘山 《明嘉靖南阳府志》 载: “昔有居民被蛊毒, 神女教食蘘荷,毒愈,因名黄山的人居环境十分优越,北、西北有丰山、蒲山,西南有独山,东有白河, 山环水绕,土地肥沃, 特别是独山玉材料非常丰富,从而为黄山玉器工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 由于独山玉系独特玉种, 所以用独山玉制作的生产工具及其他制品,具有新石器时代鲜明的区域特点和个性表现5 我们对出土独山玉器地层采集的孢粉分析表明,新石器时代黄山的气候条件远较现代湿润, 植被条件也比现代要好 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 以落叶阔叶栎属(Quercus)为主,胡桃(Juglas ) ,榿木(Alnus), 枫杨(Ptarocarya )等;常绿树种有青冈 (Cyclobalanopsis ) 、栲( Castanopsis ) ;灌木有蔷薇( Rosa) ,木樨科( Oleaceae) ,榆(Ulmus), 榛(Corylus) 等,反映当时自然植被的丰富多样和原生态,指示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体征。

      [6]这为采集的样品中发现大量个体的禾本科花粉 (可能是玉米) 和在墙基、 灰坑、红烧土中经常见到的疑似谷种的标本所证实,表明新石器时代黄山地区有着比较成熟的农业种植活动独山玉的硬度和颜色, 逐渐被生活于黄山的先民们所认识、所崇拜用独山玉材料制作的的玉器遂成为黄山的名牌产品出现于黄山以外的一批新石器时代同类玉器, 证明了这一制品的先进性、 使用性和广泛性玉斧和玉铲,共同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耕工具, 无疑对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其反作用力则使玉石工业更有条件成为独立于农业、分工更细、规模更大的手工业部门在黄山玉器始发现之时, 只不过出土了两件玉铲, 两件玉凿, 一件玉璜, 共计 5 件制品而今调查采集的玉器标本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另外,新发现了一批前所未有的生产生活工具,如玉斧、玉楔、玉锛、玉镰、玉刀、玉镞、玉球、玉锤、石砧等遗物打制玉器、剖玉留下的线痕、平面痕、弯曲面痕的琢制、磨制玉器,以及与这些玉器共存的钻具、砺石等实物,更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打剥、切割、琢磨玉器的远古治玉图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当今的农业生产所使用的拖拉机制造过程: 设计、制模、浇铸、车冼、组装等现代生产工艺流水线。

      可见,黄山先民们用独山玉制作并用于农业的生产工具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在黄山采集的玉器标本中, 至今尚未发现装饰品和礼仪一类制品,但这不能排除后者的存在与以后发现的可能,因为先前曾出土过一件玉璜, 另外这次发现有石璜与汉白玉镯遗物 不过,其数量远远不能与玉铲等生产工具相比,这是治玉的技术所限?区域的崇玉表现方式?还是另有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与研究解决可以肯定的是, 用汉白玉材料制作玉镯, 而不用独山玉材料制作玉镯的本身说明,在治玉过程中, 解决了剖玉与琢磨一般技术,并不等于突破了镌刻与雕凿复杂技术,面对硬度高达 6.5 以上的独山玉, 是硬度 4-4.5 左右的红山文化岫玉6 材料,硬度 4 左右的良渚文化萤石材料根本无法比拟的另外,黄山,包括整个南阳盆地在新石器时代气候适宜、土地肥沃, 先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极大地降低了对鬼神、 天地的依赖和崇拜 这大概是黄山独山玉生产工具发达,而装饰品和礼仪器稀缺的主要原因吧四、讨论与结语1、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