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伊扎德动机分化情绪理论述评.ppt

2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2318854
  • 上传时间:2018-08-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8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五、伊扎德动机——分化情绪 理论述评动机—分化情绪理论是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 , 提出面部反馈的神经通路, 既继承了情绪 有生物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 又重视社会 文化环境, 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情绪的 制约作用, 强调受主体认知功能的调节, 对 我们今后的研究 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伊扎德明确地表述一切情绪行为都是适应和调节行 为 , 从中引出情绪是行为的驱动力 , 阐述了情绪本身 及其驱动作用的机制他把情绪过程分解为表情和体验 , 及其在 神经生理上行动的轨迹除了弗洛伊德赋予情 绪以明确的动机性质之外 , 汤姆金斯和 伊扎德的观点 均属于这一理论路线他们的根本出发点是从达尔文的 进化观演变而来 的经过行为主义统治心理学的漫长年 代 , 情绪心理学一方面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 走上 认知-评价观的道路 ; 另一方面 , 以汤姆金斯和伊扎德 为代表的学者 , 反转了情绪研 究的历史进程 , 继承和 发展了达尔文的理论 , 从弗洛伊德主义中吸取了一些有 益成果 , 建立了情绪的动机论 ¢伊扎德的理论包括下列三个集中点 :(1) 动 机-分化理论同认知,评价理论相对立, 明确 提出情绪的作用问题,向情绪的副现象论提出 了挑战。

      它发挥了关于情绪适应性功能的论点 ,提出情绪是基本动机的醒目命题2)继承和 发展达尔文关于表情的学说 , 认真对待表情、 特别是面部表情的通讯作用和面部反馈对情绪 体验发生的机制问题3) 从进化的观点引申 出情绪的分化观,深化了各种情绪具有不同性 质和功能的观点一) 情绪的进化、分化和动机伊扎德指出,情绪的进化和分化与神经系统和 脑的进化和分化、骨路肌肉系统的进化和分化是 平行的,同步的;情绪是新皮质进化和发展的产 物新皮质体积和功能的增长有三方面的变化:(1) 新皮质体积的增长标示着有机体各部位 、器官和组织的分化 , 以及它们在功能上精细的 分化,其中面部骨路肌系统和血管系统在解剖上 的分化,在情绪发生上至关重要 ¢ (2) 大脑两半球以及新皮质广大区域的形成和 分化 , 标示着大脑 高级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形 成和分化 ; 联系感觉和运动的高级联合区的形成与 高级 心理过程的认知加工器的形成 ; 皮层和皮层 下的分化、联系和分工以及大脑两半球之间 的联系 和分化同情绪和认知的联系和分工的形成 ¢ (3) 情绪的分化包括 : 通过骨路肌 理意运动 系统实现面部运动模式的分化 ; 以及面部运动模式 的皮层反馈机制和体验的产生。

      在此过程中 , 网状 结构提供的神经激活为情绪提供能量 (Izard,1979) ¢伊扎德说明情绪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的作用 每一种具体情绪都保 证有机体对重要事件的发生敏感 ,情绪在意识中的存在为对所发生的事件作出反应提 供 准备有机体在加工那些对他可能产生某种后果的信息时 ,促使机体释放能量,增加 身体反应的活力各种情绪 的适应作用有所不同,具体情绪以不同的方式并在不同的 方向上,促使有机体提高行为的转换力与此同时,导致 作出决策和选择行为的认知能力也随之增加这一过程突 出地显示了情绪的驱动作用从进化发展的观点看,随着 每种新的情绪的产生,具有新特质的动机品种和认知、行 为倾向都随之增长人类的基 本情绪及其相互联结和相 互作用,为人类生存和适应的动机体验和行为转变,提供 了一个庞大的阵容他的理论称为动机,分化理论二) 情绪的动机系统伊扎德提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情绪动机机系, 这个体系是由人格各子系统派生出来的伊扎 德首先系统地阐述了人格的整体结构,同时突 出了情绪在这一结构中的位 置伊扎德的人格结构 伊扎德指出人格是包括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六个 子象统的复杂组织这六个子系统是 : 体内平衡、内驱 力(生理需要) 、情绪、知觉、认知和动作系统。

      体内平衡是一个自动化操作和元意识相互作用的系统 网其中,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经常与情绪系统 相互作用内驱力系统 ,最基本的是饥饿、渴、性、呼吸和疼 痛多数内驱力活动没有心理学意义但例如过度饥 渴的内驱力活动,不可避免地会有情绪发生,而且情 绪对之起放大或缩小的作用 (Thornkins,1962) 性驱力 和疼痛与情绪反应的联象也得比较紧密 危险情境中 的逃避驱力可以被恐惧情绪所放大¢·知觉、认知、动作和情绪这四个子系统在人格结 构的相互作用构成人类所特有 的个体社会行为它 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旦发生不协调时,就可导致失 调行为如失望或无助情绪得不到释放而被压抑, 可能导致隔离行为或冷漠感情青少年的认识、愿 望与情绪之间发生的矛盾 , 是引起偏离或攻击行为的 心理原因 , 还可能形成怪癖性格 (Izard,1979)o¢伊扎德提出的六个人格子采统结合成三种类型的动 机结构它们是:内驱力、感情——认知的相互作 用和感情——认知结构¢内驱力 : 内驱刀活动随机体组织的需要得不到或得到 满足而趋于的提升或下 降它们的发生常常是周期 性的 , 并与体内平衡系统的作用直接联系着同时 , 它的发 生又同情绪的作用密切相关。

      情绪是动机系 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 具有一种在个体主观 土发生体 验的作用各种情绪体验则是驱策有机体采取行动 的动机¢.感情——认知相互作用:这是动机系统的主要组成 部分成人的多数动机是感情—认知相互作用机制 构成的感情性因素同认知因素之间的无数结合和 相互作用 , 构成人的主要动机系统事实上 , 感情— —认知的相互作用占据着人脑加工的大部分内容¢感情——认知结构:指的是特定的感情模式 与特定的认知定势在长期中结合而形 成的心 理特征或人格倾向,人格特性在生活历程中 国定下来,对行为不但有动机的功能 , 而且 起预示的作用感情——认知结构的概念中 包含着一种动力关系它一方面是感情性的 ,另一方面还包括由信仰、价值、爱好、理 怒所制约的认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 对稳 定的关系由于人格特质中蕴含着浓厚的感 情因素,人们可以从中理解人格特质的动机 作用 ( 参照孟昭兰 ,1989,pp.106~108)专栏中所提伊扎德的三种类型的动机,在 特定环境下和特定时期内,都可以成为行 为 的决定因素这些动机可以得到无数的结合, 构成情绪动机系统的多样化伊扎德所提出的 人格系统理论框架和动机系统给人们对情绪、 情绪和人格的关系以及人格结构本身,提供了 一个完整的概貌和新的探索途径。

      ¢ (三) 情绪系统¢ 1. 基本情绪和情绪系统¢ 情绪分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为,情绪在生命活 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对生命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化理论把情绪规定为具有生理的,表情的和体验 的三成分,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每种情 绪的原始形式都在进化中有其发生的渊源和适应价值 ,都有特定的意识体验品性和各自的适应功能伊扎 德提出 , 人类基本情绪约有8~11 种它们是兴趣、 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和悲伤以及害 羞、轻蔑和自罪感基本情绪特有的规定性为:(1)有 特定的神经基础,它们在个体发展中的出现不是习得 的,而且生理成熟的自然显露;(2) 有特定的面部肌 肉运动模式特征;(3) 有可区分的主观体验基本情绪的相互作用,情绪与内驱力的相 互结合,情绪与认知,以及与认知结构等多种 形式的结合,构成情绪系统这些心理和生理 的多因素间的动力结合,赋予现实的情绪过程 以独特的属性或品质如下:(1)某些情绪可排列为强度系统等级如兴 趣、惊奇、恐惧这三种情绪的基本性质并不相 同,但在神经激活水平上 , 可排列为系列等级 2)多数情绪有明显的极性关系 ¢例如 , 快乐 -悲伤 , 愤怒 -恐惧 , 兴趣 -厌 恶 , 害羞 -轻蔑 等从性质上处于对立的 两极。

      这种对立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 也不是非此即彼 , 而是 有时甚至是可 以相互结合的 , 如 “ 高兴得流泪 “ ¢ (3)情绪之间可互相转化或互相叠加 例如,在对新异情境的探索中,情绪可以在 兴趣和惧怕之间摆动,产生性质不同的趋近 和回避行为又如愉快和兴趣的叠加导致互 相加强和互相补充,维持最佳的认知背景 ¢ (4) 情绪的自由度情绪与按生物节律 而发生的驱力不同情绪可以无限多祥、灵 活的方式发生情绪的自由度表现在时间、 强度上和密度上 ( 单位时间的强度水平 ) 还 表现在预期性上,以及表现在发生的对 象上和目的方向上 ¢ (5)情绪的局限性情绪 也被许多因素 所限制生物节律性活动对它有一定的约束 力;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生理状况,情绪受神 经激活水平的限制;个人经验、记忆储存、 认知加工的方式,也在一定程 度上制约着 情绪;社会交往中,情绪受对方投入的情绪 性质和程度的限制和言语交际的 社会规范 的制约¢ 2. 面部反馈¢ 分化理论与传统的外周反馈理论持对立的立 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坚持主张情绪产生于面部肌 肉模式运动的内导反馈,面部表情行为是情绪体验 的激 活器,通过情绪外显表情可强化情绪:反之 ,压抑外显表情会削弱情绪。

      面部反馈神经 通路 假设的要点是:皮层运动区外导通路达到面部的神 经刺激,有通向下丘脑的先天通路下丘脑激活先 天表情模式表情活动内导反馈达到皮层感觉区, 整合情绪体验¢ 在涉及外周反馈时,分化理论提出,自主性内脏— 腺体系统和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是情绪产生的两个辅助系 统内脏—腺体激活有助于提供能量,使有机体支持情 绪和与情绪有关的活动,延续和维持情绪活动网状结 构服务于调节和控制情绪的神经成分,作为放大器或 “ 压缩机 ” 而起作用分化情绪理论因而主张,有机体 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 在情绪过程中是必要的面部刺激 一般不能维持很长时间,而内脏 -腺体活动的延续刺激 附加到情绪中,能支持和加强情绪尤其在强烈的情绪 过程中,内脏活,内脏节律活动可发生一时性紊乱这 时个体会敏锐地觉知到机体内部运动,如心跳、脸红、 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动员身体能量,促使机体采取行 动,这是实现情绪的原始适应功能的必要组成部分¢ 网状结构提供情绪的神经激活,是情绪兴奋的 直接能量来源汤姆金斯提出,情绪 可用单一的神 经激活变量来标志他称这一神经激活变量为 “ 神经刺激密度 ” 他把神 经刺激密度确定为 “ 单位时间内神经放电量 ” 。

      用神经刺激密度不但 可以度量情绪强度 或激活程度 , 而且可以度量某 些具体情绪这个理论假定情绪激活有三个分开来 的等 级,每一等级都可以放大激活它们的来源这 三个等级是:(1) 刺激放电水平的增加;(2) 刺激 放电水平维持恒定不变 ;(3) 刺激放电水平下降 这三种放电模式同一些具 体情绪的发生和维持相联 系 ( 图) 情绪激活器的假设图解(自 Tomkins,K.,1970 )¢ 伊扎德为情绪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包容情绪成分、情绪的动机性质、情绪的分类和 功能、情绪的过程和面部反馈假说尤其是,他 的面部反馈理论和体验学说对 情绪的进一步研 究有很大的影响¢ 从以上对结构论和功能论的描述看 , 到 20 世纪末 , 结构论与功能论二者虽各有重 点,但 又表现了很大的融合这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有学者认为,把 功能论和结构论结合起来去认识情绪,对掌握情 绪的性质和开展研究是有益的,也是重要的四)对伊扎德动机—分化情绪理论的评价伊扎德动机——分化情绪理论是当前最完 满、最杰出的论述之一, 既继承了情绪有生物 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 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 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情绪的制约作用, 它 强调情绪受主体认知功能的调节, 是一种较全 面的理论, 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其对情绪研 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动机——分化理论同认知——评价理论相对立, 明 确提出情绪的作用问题, 向情绪者的副现象论提出了 挑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