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无线局域网mac机制分析极其改进资料.ppt

37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11887789
  • 上传时间:2019-11-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81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IEEE 802.11 MAC机制性能分析及其改进 内容 1.无线局域网简介 2.IEEE 802.11协议简介 2.1 网络结构 2.2 物理层协议 2.3 MAC层协议 3.MAC层接入性能分析 3.1 基本模型 3.2 RTS/CTS接入方式和误码率的修正 3.3 站点接入概率的估算 3.4 分析结论 4.对MAC接入机制的一些改进 4.1 基本思路 4.2 进一步改进 内容 4.3 仿真及其结论 4.4 不足与努力方向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1.无线局域网简介 ● 产生时间 20世纪90年代 ● 基本特点 无线互联 无线 – 有线互联 支持速率高 (54Mbps) 使用开放频段 (ISM) 应用范围广泛 (现场设备、会展、办公、仓储等) ● 同有线局域网的比较 摆脱了电缆的束缚,增强系统灵活性 网络拓扑结构多变 组网方便,安装、管理方便 ● 采用的关键技术 扩频通信技术 CSMA/CA接入机制 WEP加密方法 2.IEEE 802.11协议简介 1997年11月 正式发布 内容包括 无线局域网的工作频段、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物理层标准 、介质访问子层(MAC)标准、安全性、漫游等特性。

      2.1 网络结构 BSS 基本业务集 ESS 扩展业务集 DS 分布式系统 AP 接入点 Protal 2.2 物理层协议 I. 3种传输标准 · 2 4 . GH z ISM波段的跳频(FHSS) · 2 4 . GH z ISM波段的直扩(DSSS) · 红外 II.基本特点 · 调制方式 DBPSK 1M,DQPSK 2M,CCK 5.5M 11M,OFDM 54M ·发射功率 美国: 1W,欧洲: 100mW,日本: 10mW/MHz ·数据包大小 ≤2048字节 ·前导码 144符号 2.2 物理层协议 ·接收灵敏度 -80dBm ·工作方式 包突发方式 III.子层次结构 ·物理层管理子层(PLME): 提供物理层的管理功能,同MAC层的管理功能相连接 ·物理层会聚过程子层(PLCP): 规定了如何将 802.11MAC 层协议数据映射为合适的物理帧格式用 于收发用户数据和管理信息 ·物理媒介依赖子层(PMD): 直接面向无线媒质进行帧传输所需的调制和解调 2.3 MAC层协议 1. 接入机制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 异步,竞争性,CSMA/CA 基本接入方式(Data/ACK) ·二进制指数竞争窗口, ·信道监测采用虚拟载波侦听(NAV)+物理载波检测 2.3 MAC层协议 RTS/CTS方式 较基本接入方式的优点: ·解决隐藏站点问题 ·在传输长帧时提高网络性能 两种接入方式可以同时使用:RTS_Threshold参数 2.3 MAC层协议 点协调功能PCF :轮询,无竞争 轮询期(CFP)的开始, Beacon 帧,所有站点重置NAV AP轮询过程:Data/Data+Poll Data/Data+Poll …… CF_end 站点应答过程: Data/ACK Data/ACK PCF方式可以与DCF方式并存,本文的分析以DCF方式为主 2.3 MAC层协议 2. MAC帧结构 控制字段: 时间字段:指示帧的长度 地址字段:可以包括 BSSID,源地址,目的地址,发送站地址,接收站地址 序号字段:指示帧分割时的序号 数据: 校验:CRC 校验结果 2.3 MAC层协议 3. 认证与加密 开放系统认证 (Open System Authentication ) 共享密匙认证 (Shared Key Authentication ) WEP加密技术 64位或128位初始向量(IV) 互斥运算 缺点: WEP技术是不完善的(Nikita Borisov,[10]),通过收集足够 数目的数据包完全可以推算出IV。

      发展趋势:Wireless LAN + VPN, TKIP, AES 3.MAC层接入性能分析 以 Frederico Cali, Marco Conti在文献[2]中提出的基于竞争窗口的方法为主, 在站点接入概率方面参考了Giuseppe Bianchi 的分析方法[8]同时,我提出 了RTS/CTS接入方式和信道误码率在这种模型中的修正方法,重新进行了分 析 3.1 基本模型 存在着M个主机,假设数据帧的长度m是服从指数为q的几何分布 则平均帧时延 t = E[C] + E[S],有效流量 3.1 基本模型 DCF方式下采用的CSMA/CA接入机制是一种p坚持CSMA机制[4]因此,一 旦获得站点的接入概率p,就可以得到E[C]和E[S]的结果 在纯的RTS/CTS接入方式下 在纯Data/ACK方式下 在冲突期内,一共经历了 次冲突,对其中的第i 次冲突,以 表示第i 次 冲突数据帧长度,以 表示第i 次退避时间长度,则 根据独立性 3.2 RTS/CTS接入方式和误码率的修正 在文献[2]中仅仅给出了在纯Data/ACK接入方式下的性能(即 RTS_Threshold为无穷大),这里给出了RTS_Threshold=T情况下对 该模型的修正。

      3.2 RTS/CTS接入方式和误码率的修正 误帧率(PER)和误码率(BER)之间存在关系: 根据802.11,在发生误帧的情况下,MAC层对其的处理机制同发生 冲突的时候是一样的,因此,完全可以将发生误码的情况一并考虑 到冲突期中当发生误码的情况时,Nc和Coll会发生变化,而Idle 由于与误码无关,所以不发生变化 3.3 站点接入概率的估算 接入概率p的估算方法可以用2维Markov过程来推算 b(t):退避计数器的值 m(t)竞争窗口的指数级别 t和t+1分别表示相邻两次 的时隙 c是发送帧的角度来看, 发生冲突的条件概率 3.3 站点接入概率的估算 一步转移概率可以表示为 根据Markov链的归一性,可以得到p的近似解如下: 又 3.3 站点接入概率的估算 设定CWmin=32,Cwmax=256,得到的p的结果如下 M251050100 p5.70e-25.38e-23.84e-21.89e-21.37e-2 数据典型值数据典型值 R2Mbps20us 10us50us RTS20byteCTS14byte ACK14byte0.3us BER10-6RTS_Thresh old 512byte 3.4 分析结论 M=10 i . 不考虑误码,Data/ACK方式 ii. 不考虑误码,RTS_Threshold = 1024bytes iii. BER = 10-6,RTS_Threshold = 1024bytes M=5 - 100 RTS_Threshold = 1024bytes,BER = 10e-6 3.4 分析结论 M=5,RTS_Threshold = 0 – 4096bytes M=10,RTS_Threshold = 0 – 4096bytes 3.4 分析结论 1. 采用RTS/CTS方式,在平均帧长大的时候,可以提高吞吐量。

      因为它采用短帧(RTS)的冲突代替了长帧(Data)的冲突 2. 误码率对MAC层吞吐量的影响是很小的,仅有0.2%左右,远没 有其他参数如RTS_Threshold,DIFS,SIFS,M等对其影响大 3. RTS_Threshold如果取的太大,反而会引起网络性能得下降,在 站点数增加,竞争加剧的时候更明显 4.当站点一定的时,存在最佳RTS_Threshold值,使得网络吞吐量 达到最大 5.当网络站点增加,最佳RTS_Threshold减小,即采用RTS/CTS方 式比较适合当网络站点减少,最佳RTS_Threshold变大,表明采 用Data/ACK的方式比较适合 4.对MAC接入机制的一些改进 4.1 基本思路 任何一个主机在成功接入信道以后,可以在数据帧末尾添加辅助 信息位来指示该主机的状况,这样,其他的站点在获取该信息以 后,就可以据此来更新自身的接入策略 选取 退避计数器的值 作为这种信息 4.1 基本思路 802.11基本接入 方式下的状态机 4.1 基本思路 改进的802.11基本接 入方式下的状态机 在网络负载较低的情 况下,这种接入机制 同802.11基本接入机 制是等效的 4.2 进一步改进 改进的MAC接入机制并不能完全排除冲突的可能。

      进一步改进的要点: I. 计数器堆栈 记录其他所有站点发送 的退避计数器信息 竞争期: 同步递减 其他站点:避让性选择 稳态下堆栈长度等于站点数目 4.2 进一步改进 II. 竞争窗口调整机制 先接入信道的CWmin个站点, 有优先预约后面的时隙,从 而导致剩余的M-CWmin个站 点很难有机会再接入信道 所以根据当前站点的数目, 动态的调整自身的竞争窗口 a∈ (0, 1) 4.2 进一步改进 4.3 仿真及其结论 M = 3 PhyRate = 2 Mbit/s CWmin = 32 SlotTime = 20us PacketBuff = 1Mbyte a = 0.8 相对802.11基本接入方法,改进 的算法对性能的提高还是比较明 的(10%) 4.3 仿真及其结论 802.11基本接入方法下网络流量(S)同负载(G)之间 的仿真结果 4.3 仿真及其结论 改进的基本接入方法下网络流量(S)同负载(G)之间 的仿真结果 4.3 仿真及其结论 1.在站点一定的情况下, 802.11基本接入方法在负载增加的时 候,有效流量增加到最大,然后会有所降低而改进的接入方 法随着负载的增加,有效流量趋向最大值。

      2. 改进的基本接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接入性能(10%) ,站点数目多,网络负载大的时候,提升的程度越明显 3. 进一步改进的算法在负载大的情况下,接入性能能够始终保 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4. 在进一步改进的算法仿真中: 表明在站点数目小于a CW的时候,站点数目增加的情况下,网 络总的有效流量反而会有一定的提高 4.4 不足与努力方向 不足之处: 1. 对站点定时与同步的要求增加 2. 改进接入算法复杂度增加,实时性要求很高,硬件实 现有困难 3. 仅仅考虑了最基本的情况,没有考虑到站点的移动, 加入,休眠,以及隐藏站点等问题 4. 改进的算法缺乏足够的数学分析验证 4.4 不足与努力方向 努力方向: 1.进一步验证该算法的效果,特别是在隐藏站点,站 点的加入,移动等情况下的效果 2.考虑不同数据源存在情况下的算法效能,特别是对 保障多媒体数据QOS情况下的效果 3.尝试从数学上进行理论分析 4. 尝试在实际硬件平台上实现该算法以检验其效果 5 参考文献 [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and Physical Layer(PHY) specifications: Higher-speed Physical Layer Extension in 2.4GHz Band. Sponsor: LAN/MAN Standards Committee of IEEE Computer Society. [2] Frederico Cali, Marco Conti, “Dynamic Tuning of the IEEE 802.11 Protocol to Achieve a Theoretical Throughput Limit”,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VOL. 8, NO. 6 2000 [3] Imad Aad, Claude Castelluccia ,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s for IEEE 802.11”, IEEE InfoCom 2001. [4] S. S. Lam, “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for local n。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