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地理教案(全册).pdf
38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章自然 灾 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2、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3、通过图表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材图片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广泛性、频繁性、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人地观2、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周期性的特点,强化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可减轻性特点,坚定学生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教学重点】1、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能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不同特点【教学方法】自学法、启发式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时安排】 2 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 (新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展示图片资料)它让我们震惊、悲痛,因为它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生产和生活灾害是人类的影子,与人类同存共在那么人类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损害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关注自然灾害,研究自然灾害!本节课我们学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师生互动,探索新知一、自然灾害的概念活动一说说你经历过的某次灾害或你知道的灾害(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感受)过渡:那么什么是灾害?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活动二下面这三个字代表三种不同的灾害,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你能根据字的形状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灾害吗? 【点拨】第一个:天灾;第二、三个:人祸火灾由此可见灾害包括自然灾害 和人为灾害 两类自然灾害 是灾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 现象和过程人为灾害 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活动三教材图 l-1 、图 l-2 、图 l-3 、图 l-4 ,判断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哪些不属于自然灾害?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学法指导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活动四快速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 1)20XX年 l2 月 26 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2)20XX 年 8 月 23 日 23 时 20 分许,新化县湘KY6278大型客车在新化县上梅镇白洋坪村路段发生翻车事故,车上搭乘的29名乘客,造成当场死亡2 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4 人,受伤 23 人的重大交通事故3) 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 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4)1952 年 9 月 17 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 米的火山岛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过渡: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日益全面和深刻,已认识了自然灾害现象的某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那么,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二、自然灾害的特点活动五自学 - 快速阅读课本 第 48 页正文 部分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什么特点?2)从自然灾害的时间角度来看,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点?3)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有何特点?4)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然灾害的特点活动六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突出了自然灾害哪些特征材料一:世界地震的分布图、世界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图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
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思考:为什么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特点?广泛性区域性材料二: 四川地震相关图片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讲述自然灾害的联系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也就是说,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联系性材料三:四川地震相关图片严重性材料四: 1975 年 2 月 4 日 19 点 36 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 北纬 4041,东经 12250) 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 73 级,震源深度l6 21 千米,震中烈度为 IV 度强 4 日 10 时 30 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通知,并发布了临震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可减轻性、不可避免性材料五:根据历史资料分析, 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 年间为大旱时期, 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 年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至清初的近300 年又是一个大旱时期 周期性材料六: 20XX 年重庆遭遇100 年一遇的干旱区域性、不可避免性、不确定性、频繁性、周期性能力提升仔细观看视屏材料,看视屏材料里反映了自然灾害哪些特点。
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区域性、广泛性、频繁性、不重复性、不确定性、周期性、联系性)第二课时 (解决课本问题)活动七阅读课本第4 页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并分析为什么日本多地质灾害?活动八投影 孟加拉水灾图片、南亚地形图问题:孟加拉国水灾严重,请分析并归纳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1孟加拉国主要属于哪一类地形,这种地形对水灾的形成起什么作用? 2孟加拉国属于什么气候类型,降水有什么特点?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迟,且势力强大时,对孟加拉国会有什么影响? 3流经孟加拉国的最大河流是哪一条?孟加拉国位于这条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形成水灾有什么影响? 4有人说,孟加拉国水灾与海潮有一定关系你说对吗? 5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地形、气候、河流、位置等过渡 从自然灾害的时间角度来看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活动九读图 1-7 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趋势图,分析说明:(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呈现什么趋势?(2)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讲述 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害“十年一遇”、 “百年一遇”,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
活动十阅读思考课本第 6 页材料,明确“百年一遇”灾害的含义,并思考以下问题:1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 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间为50 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 年就必定发生一次同样震级的灾害?为什么? 2查找资料,说一说1954 年我国长江流域洪水是多少年一遇活动十一探究1根据有关研究结果,l480-1980年的 500 年中,我国的气候变化有两个干旱期:第一干旱期为l479 1691 年,第二干旱期为l891 年以后;气温变化有4 个寒冷期:即l470-1520年、 l620-1720年、l840-1890年、 l945-1980年你认为我国的干旱期和寒冷期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灾害链你还能举出灾害链的例子吗? 活动十二思考活动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在各种灾害中,哪一类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请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同学们仔细分析“1971-1995年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年均人数表”回答1971-1995 年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年均人数单位:万人灾害类型灾害影响地震干旱和饥荒洪水风暴滑坡火山喷发合计死亡 1.91 7.36 1.27 1.61 0.08 0.10 12.33 受伤 2.63 0 2.07 1.00 0.03 0.03 5.76 影响168.83 6069.26 6004.13 1113.09 13.76 9.43 13378.50 无家可归23.76 2.27 324.14 114.27 10.75 1.51 476.70 合计197.13 6078.89 6331.61 1229.97 24.62 11.07 13873.29 能力提升分析下列案例,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点?1)日本神户在1955 以前的几十年中有记录的赤潮仅5 次,而 10 年后的 1965 年,一年发生了44 次,至 1975 年高达300 多次。
灾害的影响范围不断地扩大,以往20 年间,自然灾害已造成大约300 万人死亡2)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 年至 l949 年的 2155 年中,共发生水灾 l029 次,较大的旱灾l056 次,几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l0 20 年出现一次板书设计】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自然灾害的概念2、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自然灾害的特点空间分布看 -广泛性与区域性时间角度看 -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 联系性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教学目标 ( 一) 知识与技能1说出自然灾害的类型,解释每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运用地图能够说出世界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洪涝、地震、海啸、蝗灾等灾害图片、音像资料、动画课件的呈现,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着感性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 2 通过对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和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
3 利用地图进行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的学习,培养学生“以文释图”或“以图释文”的能力;利用表格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和防御,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归纳的能力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洪涝、地震等灾害图片和影像资料的呈现,刺激学生的感官,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强化学生灾害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目的 2 通过对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灾害及其关联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树立全球合作,共同防灾、减灾的思想 教学重点 1. 气象灾害的灾因、危害和分布2. 地质灾害的灾因、危害和分布 教学难点 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 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断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灾害与资源、 环境、人口被认为是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四个主要因素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才能使自己的损失降至最低你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其区域分布吗?2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板书】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讲述】自然灾害的类型划分,由于分类的角度不同,类型也就不一样。
思考活动】下面是研究者对自然灾害进行的一些其他分类你知道这些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请把它写在下表的空格中点拨】自然灾害的类型分类依据陆地灾害、海洋灾害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自然灾害波及范围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陆地地形类型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出现时问的先后和灾因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自然灾害出现时期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灾度 ) 【讲述】 自然地理环境共有四大圈层,每一个圈层要素发生异常变化都会形成灾害,按照与人类生存活动关系密切的四大圈层及成灾原因来划分,大体可以把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气象灾害板书】一、气象灾害【思考】你知道的自然灾害中,哪些是气象灾害?【学生回答】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15 页正文内容,填写下表项目干旱洪涝热带气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