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壳裂痕检测原理.doc
3页聲波解謎》薄薄的蛋殼…布滿 7500 氣孔2008/06/11 【聯合報╱本報記者喻文玟】肉眼看來密實的雞蛋殼,在電子顯微鏡下,其實是稀疏的格狀結構圖/取自網路蛋殼易碎,你知道這一層薄薄的外殼,有幾公分嗎?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鄭經偉利用儀器測量雞蛋、鴨蛋蛋殼的厚度,兩者有顯著差異雞蛋蛋殼厚度,平均約 0.26~0.38mm;鴨蛋蛋殼較厚,平均約0.35mm~0.45mm蛋殼主要由碳酸鈣加上少許蛋白質組成,是蛋最外層的保護膜俗話說「雞蛋再密也有縫」,鄭經偉指出,看似天衣無縫的蛋殼,即使沒有裂痕,表面大約分布 7500 個氣孔,但是分布不平均,一般來說,鈍端氣孔比銳端多蛋殼的氣孔有什麼作用呢?學者指出,蛋殼氣孔的結構類似哺乳類動物的羊水,一隻雞孕育雞蛋,胚胎所需的氧氣都是透過氣孔擴散進入,胚胎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是透過氣孔排出剛生出來的蛋,氣孔是閉鎖的,表面光滑;隨著產出時間氣孔會慢慢敞開,蛋的表面會越來越粗糙,主婦挑選雞蛋時,觸摸蛋殼就能判別新鮮度鴨蛋蛋殼若有裂痕,會影響皮蛋製成的品質,也會影響食品衛生學者指出,雞蛋蛋殼比鴨蛋脆弱,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裂痕蛋易孳生細菌,空氣中的沙門氏桿菌從裂縫入侵,滋生在蛋殼、蛋殼膜之間,存放太久沒有食用,會產生惡臭味。
鄭經偉表示,國內洗選蛋業者多數仍利用傳統光照方式目視檢查,而且只能將大裂痕的雞蛋挑出,無法將全部的裂痕蛋找出來,所以洗選蛋,近五成都有小裂痕,一周內食用完畢較安全聲波解謎》聲波揪壞蛋 面面俱到國內的皮蛋日產量約 50 萬顆,皮蛋加工過程中,要將蛋浸泡在強鹼溶液中,此時若蛋殼有裂痕,強鹼溶液便會滲透到蛋中,除了蛋黃之外,蛋白、蛋殼都會融化因此皮蛋通常選用殼較厚的鴨蛋而不用雞蛋,但也不是每顆鴨蛋都可以加工成皮蛋,有裂痕會影響品質,若蛋殼「氣孔」太少,也無法醃製成皮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系教授鄭經偉指出,過去為了檢查蛋殼上是否有裂縫,皮蛋加工都靠人工敲擊蛋殼,蛋農一次會利用三顆鴨蛋,兩兩互相敲擊,沒有裂痕的蛋殼聲音清脆;有裂痕的聲音較鈍,「技術好、老經驗」的蛋農們,聽聲分辨「好蛋與壞蛋」,熟練的蛋農們平均 8 小時能敲完 6 千顆蛋人工敲蛋相當耗時,而且長期下來容易造成手腕受傷因此,鄭經偉利用蛋農「聽聲辨識壞蛋」的原理,研發了一支能判別蛋殼裂痕的檢測器,外觀是像一枝筆的真空管,在真空館內裝設互斥的磁鐵、特製的微麥克風,收集瞬間敲擊蛋殼表面的聲波鄭經偉分析,經過長時間實驗發現,敲擊的瞬間衝擊力控制在 0.25kg才不會讓蛋殼裂傷,微麥克風裝設在檢測頭,收集瞬間聲波。
聲波頻率有固定的週期,瞬間衝擊脈波是在短時間敲擊產生的聲音振幅,蛋殼完整處聲音的頻寬較窄,振幅穩定,蛋農若用人工敲擊,聲音清脆;裂痕邊緣的衝擊脈波,波峰震幅小,頻寬拉長,聽到的聲音較鈍 傳統的人工敲擊方法完全「靠經驗」,鄭經偉觀察蛋農的敲擊經驗發現,人工敲擊存在許多變因,例如蛋農心情好壞,也會影響聲音判別的準確;人工敲擊不一定每次力道都一樣精準;要大量生產皮蛋,人工敲擊講究效率,不可能「面面俱到」都敲擊判定聲音這套系統除了利用音波原理「揪出壞蛋」之外,還設計透過輸送帶的方式,讓鴨蛋能三百六十度旋轉,再經過 56 支迷你麥克風敲擊產生的衝擊脈波的檢測,增加找出壞蛋的精準度高達 98%鄭經偉指出,熟練的蛋農們平均 8 小時能敲完 6 千顆蛋,透過機器自動化檢測蛋殼裂痕,效率增加不少,目前每 8 小時可檢測 5 萬粒鮮蛋郑教授的蛋壳裂痕检测分级机 蛋品设备 专卖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