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法知识板ppt课件.ppt
30页平法培训平法培训——板板算量产品线部 钢筋组 刘娟.04G101-4学什么Ø板的分类Ø板的识读原则Ø板内布筋分析及各类板节点分析Ø板内钢筋计算分析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1 1、当两向轴网正交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 X向,从下至上为Y Y向•2 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3 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 X向,径向为Y Y向4板块编号板类型板类型代号代号序号序号楼面板LBxx屋面板WBxx延伸悬挑板YXBxx纯悬挑板XBxx5.贯通纵筋注写方式•1 1、贯通筋用B B代表下部,用T T代表上部,B&TB&T代表下部与上部;•2 2、X X向贯通纵筋以X X打头,Y Y向贯通纵筋以Y 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以X&YX&Y打头;•3 3、当单向板时,另一向贯通的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4 4、当在某些板内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 X向以XcXc,Y Y向以YcYc打头注写( (例如:纯悬挑板的下部) );有梁板配筋原位示例7LB5 h=150B: XΦ10135 YΦ10110LB4 h=80B: X&YΦ8150T: XΦ8150XB2 h=120/80 B:XcΦ8200;YcΦ8200 T: XΦ8200.负筋原位示例原位标注原则•1 1、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达;•2 2、段上方注写钢筋编号、配筋值、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以及是否连续布置到梁的悬挑端;•3 3、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注写段的下方位置;当中间支座延伸长度为对称配置时,可在支座一侧标注其长度,另一侧不注;为非对称布置时,应分别在支座的两侧线段下标注;•4 4、对线段画至对边贯通全跨或贯通全悬挑长度的上部通长筋,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板内钢筋受力筋面 筋底 筋〔中间层钢筋)负 筋边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负筋分布筋板内钢筋类型板钢筋端支座构造板钢筋构造练习•首层板受力筋长度、个数〔LB1)板钢筋遇洞口构造板受力筋计算Ø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ü长度长度= =净跨净跨+ +伸进长度伸进长度*2+*2+弯勾弯勾6.25d *2 6.25d *2 板受力筋计算Ø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ü伸进长度=伸进长度=max(max(支座宽支座宽/2,5d)/2,5d)ü伸进长度=伸进长度=max(max(支座宽支座宽/2,5d)/2,5d)ü伸进长度=伸进长度=max(max(支座宽支座宽/2,5d)/2,5d)ü伸进长度=伸进长度=max(max(板厚板厚,120),120)板受力筋计算Ø板底钢筋根数计算ü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50mmü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ü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1/2板筋间距板筋间距板负筋——端支座Ø板负筋长度的计算04G101-4P30ü负筋长度=锚入长度负筋长度=锚入长度+ +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板负筋计算——中间支座Ø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ü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2 板负筋计算Ø板负筋的根数计算ü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50mmü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ü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1/2板筋间距板筋间距练习•负筋长度、个数•(首层1~2轴与A~B轴相交处板7#)板负筋的分布筋Ø单根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分布钢筋长度分布钢筋长度= =净长净长- -起步起步- -起步起步板负筋的分布筋Ø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ü方式一: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方式一: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 ü方式二: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方式二: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1板负筋的分布筋计算Ø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ü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150mmü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ü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 板负筋计算Ø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计算ü长度长度= =轴线轴线( (净跨净跨) )长度长度- -负筋标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2+搭接长度搭接长度*2+*2+弯勾弯勾*2 *2 ü根数=布筋范围根数=布筋范围1/1/间距间距( (向上取整向上取整)+)+布筋范围布筋范围2/2/间距间距( (向上取整向上取整) ) ü根数=布筋范围根数=布筋范围1/1/间距间距( (向上取整向上取整)+)+布筋范围布筋范围2/2/间距间距( (向上取整向上取整)+1)+1练习•负筋分布筋长度、个数•(首层1~2轴与A~B轴相交处板3#、7#、6#)平法原则计算板钢筋量难点平法原则计算板钢筋量难点Ø板内受力钢筋计算Ø板内负筋及负筋分布筋计算Ø遇到板洞或异型板Ø列式复杂、计算过程难Ø。
作业•计算首层2轴~3轴,C轴~D轴之间的板钢筋谢谢大家!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