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84766467
  • 上传时间:2023-07-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3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篇一: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前沿1.1交通位置图峨眉山属邛峡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 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59,东经103.48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公路密如蛛网北可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 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便利1.2地质发展简史1.21峨眉山地质发展简史在早震旦系时(距今约8.5亿年以前)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 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时,在地壳深部 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 化,起到“地基”作用震旦系中后期到奥陶系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 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初期,地壳下降甚 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 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 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由于在总的下降过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时 降时停,甚至间有微小的上升到奥陶系后期(距今4.5亿年左右),峨眉山区又 开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岛。

      峨眉山区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故而其地 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系的历史记录,二叠系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系的 地层之上早二叠系时期(距今约2.7亿年),我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 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 山悬岩、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延至晚二叠系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 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强烈的华力西运动致使它又进入了火海,即发 生了惊天动地的地幔基性岩浆喷溢而出,铺盖了约50余万平方公里,冷却后形成 为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二叠系后期,海水又再度浸 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系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海,沉积形 成了约1500米厚的含砾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直至晚三叠系(距今约1.8亿年左右),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地势上升,海盆逐 渐缩小,直至最终关闭,海水永远退出了峨眉山区距今约1.8—1亿年左右,峨 眉山还是一个大陆湖泊,沼泽环境经多次转换,沉积形成一套以砂岩、泥岩、粉 沙岩为主的含煤地层到第四系中更新世,峨眉山气候寒冷,进入冰期,晚更新世,气候渐暖,在断 陷盆地中沉积山前洪冲层构造。

      峨眉山雄姿的真正崛起和秀影的真正形成,是从白 垩系(距今约7000万年)末开始的,是大自然内外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白垩系 后期,受四川运动的影响,峨眉山原始水平状的沉积岩层变形、移位,出现了程度 不均的褶皱,规模不一的断层其中峨眉山大断层,峨眉山大背斜又开始发育,峨 眉山主体已开始崛起,但当时海拔高度仅1000米左右,成为四川盆地边缘的一座 低山,还貌不惊人始新世末期(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印度板块与我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 导致世界最高的山脉一一喜马拉雅山褶皱升起峨眉山不断遭受东西向主压应力的 挤压,出现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山体沿着峨眉山大断层的断裂面迅速地抬升,高 度已达海拔2000米左右,形成峨眉山背斜,即峨眉山主体峨眉山背斜开初还是 一个呈南北向隆起的整体,但是其边缘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断层,将背斜分割成若干 大断块,特别是主压应力在北西、北东方向的“X”分压应力所造成的呈北西向断 层,更进一步分割了峨眉山背斜这为以后峨眉山的进一步迅速崛起和地形地貌的 进一步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格局当发展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距今约300万年左右)时,不可阻挡的震撼,又 使峨眉山出现了频繁的新构造,真可谓“大地颤抖,山崩地裂”,其挤压应力以北 西一一南东方向的分压应力为主,不仅使峨眉山断层规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底的 花岗岩体,使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最终形成今朝之雄姿,与峨眉平原相对 高差达2600余米。

      近数十万年以来,包括金顶的峨眉山主体,即峨眉大断层和观心坡断层之间的 三角地带,上升了近1000米,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纯阳殿凤凰坪一带,即观心 坡断层北侧,上升了约500米,平均每年上升1毫米而山麓外侧,即黄湾、二峨 山等地,只上升了约100米,平均每年上升0.2毫米也正由于山体抬升具有间隙 性和各断层抬升速度不同,决定了峨眉山的整个地貌是西南方向高山峻岭,东北方 向则为低缓的浅丘平原,以及人们常称的峨眉山是“三大层七小层”,即接引殿为 第三层之麓,洗象池为第二层之麓,报国寺为第一层之麓根据峨眉山沉积的岩层,以及下面的花岗岩计算,两者的厚度相加,峨眉山的 应有高度为海拔7000多米,而现在峨眉山的最高峰也不过海拔3099米,那么还有 3000多米的岩层怎么不见了呢? 一方面是因为峨眉山山体本身,断层纵横,岩层 破碎,易于风化侵蚀;另一方面,冰川、流水、大气等因素的剥蚀,致使其高度在 增长的同时被减少尤其是第四系(距今约200万年左右)冰期的出现(据蕨坪坝 冰积物的堆积情况考查,峨眉山至少出现过3次),强大的冰川活动,极大程度地 剥蚀着岩层加之峨眉山区雨量充沛,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也严重地浸蚀、冲刷 岩层。

      各种岩层中,只玄武岩岩层质地坚硬,破碎程度极小,风化作用十分缓慢, 所以在峨眉山抬升过程中,被剥蚀掉的是玄武岩以上的3000米岩层,从而被玄武 岩覆盖的峨眉山金顶、万佛顶、千佛顶,得以矗立在海拔3099米处篇二: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 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峨眉山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即是一次认识性的实习,又带有生产实习的特 点,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 实习目的: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 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 实习任务: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对土木工程 地质勘测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初步训练3、 实习要求: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绘制黄湾一一龙门洞一线的工程 地质平面图及详细工程地质纵坡面图,编写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和各类建筑物工程地 质说明书二、 实习内容:1、地貌部分峨眉山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成因类型:1、堆积地貌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 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 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

      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大 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 原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一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洪一冲积扇分布在 峨眉山、二峨山山前地带,它们的大小和形成时期各不相同其中面积最大,保存 最完整的是由张沟、柳溪河等冲积而成的高桥洪一冲积扇扇顶位于高桥,相对高 度30米,以3%~3.5%的坡度向东北方向倾斜,至鞠槽、青龙场一线相对高度为 17米,坡度减为0.5〜1%高桥洪一冲积扇,除西北侧被临江河左河床(王曹)切割 外,其余扇面保存较完好,多以垦为农田高桥洪一冲积扇从张沟出口自高桥附 近,为黄色粘土及砾石层组成,厚度约20米,砾石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大者可 达2~3米,以花岗石、玄武岩居多,有人疑为冰川堆积,扇面上还点缀着侏罗系砂 叶岩构成的残丘,相对高度10~15米在山丘地带,如报国寺、师范校等处,还分布有范围不大,坡度大,物质来源 近、堆积厚度不大的洪积扇(冲出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常以不对称垒迭式 洪积扇出现新扇位于老扇北侧,以涧曹沟洪积扇最为典型2、 侵蚀一堆积地貌河漫滩:分布在近代河流两岸,由砂、砾石组成,一般高出枯水位2米;工级阶地:分布在峨嵋河、临江等现代河流两岸,平原区以上迭阶地为主,山 地则为基座阶地,相对高度2~10米;于线路100到400米处有大面积的一级和二 级河流阶地。

      II级阶地:见于峨嵋河张坝、王田坝等地为基座阶地,因受现代流水切割, 多呈垄岗状分布;3、 侵蚀一构造地貌丘陵:主要分布在峨眉山东麓地带,由白垩系粘土组成,其形态受岩性影响多 呈浑圆状丘坡平缓丘间沟谷发育海拔高度500~6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低山:分布在二峨山前缘及峨眉山北段,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 100~300米,二峨山前缘低山由三叠系须家河组砂质岩构成山岭呈串珠状;而峨 眉北部低山,由白垩系夹关组砂岩构成,多为单斜山岭4、 侵蚀一溶蚀地貌其实一溶蚀中山分布在二峨山断层以南,为二峨山主体,海拔800〜1200米, 主峰2037米,山脊圆滑,呈峰丛状,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溶洞:区内溶洞发育良好,计有八仙洞、鱼子洞、老虎洞、紫蓝洞等十余个, 其中八仙洞在柳溪河右岸,海拔570米,相对高度30米,人可通行,洞内石钟乳 发育2、岩层:峨眉山地区的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完全缺失外,从震旦系顶部 到第四系均有出露第四系(Q):最常见的第四系沉积层包括冲积层、洪积层、残积层、坡积 层;侏罗系(J):上部砖红、紫色泥岩为主,夹杂少量砂岩及粉砂岩,中部和底 部为紫灰、灰绿、灰黄、紫红等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回旋层组成;三叠系上统(T3):上中部为灰、深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及煤 层或煤线的旋回层,底部为深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泥岩或页岩的韵律层;三叠系中统(T2):上部为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中部以灰岩 为主,底部为云泥岩及中层状白云岩;三叠系下统(T1):上部以白云岩为主、最顶部为水云母粘土岩、中部为灰 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旋回层,底部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旋回层;二叠系上统(P2):上部为紫红、灰绿、黄绿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 层回旋层,下部为微晶、隐晶、斑状及杏仁状玄武岩组成;二叠系下统(P1):上中部为灰、深灰色中一巨厚层状的石灰岩,夹少量薄层 泥岩,底部为灰、灰黑色页岩、泥沙岩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

      前震旦系(Y2):灰白、肉红色花岗沉积岩构造:泥岩:在铁路沿线100至200米处的河流两岸存在大量的泥岩,属侏罗系泥 岩,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颜色为褐色,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 弱,遇水软化,不利于桥墩的修建后田坝的泥岩内部带有石膏状纤维,因此富含 SO42-,容易对桥墩造成腐蚀,因此工程性质差石膏具有遇水易膨胀,侏罗系泥 岩失水易干缩的性质,因此也不利于桥墩的修建页岩: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 岩石,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具有薄页 状层理构造的粘土岩,属于三叠系上统页岩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含有 机质的呈灰黑、黑色页岩抗风化力弱,易出现葱花状风化构造,在地形上常形成 低山低谷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层积岩:沉积岩的形成:水底淤泥等沉积物由于水的退却二出露地表,形成未固结的 土,一段时间后,经物理化学作用,土里的水逐渐蒸发,土质逐渐固结,形成固结 土,最终形成沉积岩铁路沿线1800米左右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层积岩层面构造 层积岩的层面构造:层面构造是指层积岩层面上保留有层积时水流、风、雨、生物 活动等作用留下的痕迹,如波浪拍打过的痕迹、虫迹、泥裂、雨痕等路沿线 1800米处有大面积的层积岩出露。

      岩层产状:走向N165倾向252倾角83层 积岩的层面构造白云岩:主要矿物为白云石,含少量方解石和其他矿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镁钙,颜色多 为灰白色,遇稀盐酸不易起泡,滴镁试剂由紫变蓝,岩石露头表面常具刀砍状溶蚀 沟纹属于三叠系中统在铁路沿线550米处有大量白云岩存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