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14页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蒿素是中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摘选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材料二: 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的价值再次受到世界瞩目,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多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越南、新加坡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3个中药产品已完成欧盟传统药物注册;多个中药产品在美国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保障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已发布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世卫组织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是中医药进入国际医疗市场的巨大推动力而“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和巨大空间 (摘编自张俊华等《循证中医药学的现在和未来》) 材料三: 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发现其背后隐藏的事物间的相关性,或事物内部的规律及特征。
中医药学通过吸纳老子“道”文化思想及内涵,将自然之道比类人体之道,促进了自身整体观念的形成及发展,提倡人类生存应该顺应自然及生命的规律及法则,进而明确以揭示人体生命现象规律为中医药学的根本任务因此,大数据时代试图预测及发现事物的规律,与中医药学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及哲学思辨力图阐释人体生命的基本规律有相通之处借助大数据研究思维及方法,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与创新,具有明显的理念优势 由于中医学是依“观物取象”和“立象尽意”方法形成的人身科学,主要是意象思维的产物,故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构建过程中,虽有一定的结构解剖及形态观察基础,但主要采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感悟及体悟方法,通过对自然社会及人体自身生理病理现象的长期观察,对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及升华,经验证及修正后逐渐取得共识所以建立于个体临床实践基础上的中医药的学术理论,历经数千年漫长而坎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其间虽有部分学术理论创新,但其形成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医疗信息产生的速度空前迅捷,数量空前庞大,尤其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强化,如电子病历系统的普及应用,使获取临床诊疗大数据成为可能,通过中医药大数据的共享、整合、集成、分析,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效率,发现现代中医药学新规律及新特征,最终实现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诊疗理论创新和中药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加快重大中药新药创制进程。
(摘编自何伟《大数据时代与中医药学术创新》) 1.下列有关“中医药”的表述,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中医药智慧果实累累,在实践中用从青蒿中提炼青蒿素治疗疟疾,打破了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种特定疾病的局限 B.中医药的价值是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才受到世界瞩目的,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因此得以加快 C.中医药进入国际医疗市场的巨大推动力,来自世卫组织为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发布的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 D.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构建,主要采用感悟及体悟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顺应时代去发展与创新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医辨证施治疗法,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症候,对症下药,并根据其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从而起到良好效果的治疗方法 B.“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巨大空间,从而满足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不断增长的需求 C.中医药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人体生命现象规律,它吸纳了老子“道”的思想及内涵,提倡人的生存应顺应自然与生命之“道” D.电子病历系统等医院信息化软件硬件的普及应用,为人们获取临床诊疗的大数据并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多方面研究提供了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促进中医药学发展的举措 【1~3题答案】 【答案】1.D2.B 3.(1)加强植物化学应用研究,发掘传统中医药宝库,研发方剂 (2)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进入国际医药体系 (3)利用大数据,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效率推动理论创新,以及推进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及重大中药新药创制等实践创新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曲解文意,“打破了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种特定疾病的局限”错误由原文“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可知,在青蒿素之前还有如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做法,不是青蒿素“打破”的 B.“中医药的价值是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错误由原文“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的价值再次受到世界瞩目,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可知,涉及的“中医药的价值”受到世界瞩目的条件不成立,与原文材料二“再次受到世界瞩目”的意思相悖。
C.张冠李戴,“来自世卫组织为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发布的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错误由原文“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保障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已发布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可知,发布制定标准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因果逻辑颠倒,由原文“而‘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和巨大空间”可知,原文的逻辑关联是“‘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促使需求增长,从而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营造环境和空间”,而选项的逻辑关联是“沿线国家和地区需求增长促进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营造环境和空间”,两者逻辑关系相悖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和“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可知,加强植物化学应用研究,发掘传统中医药宝库,研发方剂。
由原文“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的价值再次受到世界瞩目,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多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越南、新加坡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3个中药产品已完成欧盟传统药物注册;多个中药产品在美国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可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进入国际医药体系 由原文“因此,大数据时代试图预测及发现事物的规律,与中医药学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及哲学思辨力图阐释人体生命的基本规律有相通之处借助大数据研究思维及方法,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与创新,具有明显的理念优势”和“通过中医药大数据的共享、整合、集成、分析,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效率,发现现代中医药学新规律及新特征,最终实现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诊疗理论创新和中药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加快重大中药新药创制进程”可知,利用大数据,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效率推动理论创新,以及推进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及重大中药新药创制等实践创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媒介素养教育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起初是英国学者F.R.利维斯、丹尼斯.桑普森以及一些丹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后来逐渐在全球多国成为一门新兴的教学科目。
中国大陆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起步于1997年学者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的发表,在至今二十余年的时间里,该领域呈现探究视角多元化、实证调查深入化等特征,媒介素养教育从一个陌生的“舶来品”发展为拥有初步本土化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的专门领域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媒介素养教育在学术研究与理论建构时,应当在审视媒介环境变化的基础上,不断对自身进行多维度的剖析和全方位的反思,这对于学科生命力的保持以及教育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吴赞、潘一棵《困境与出路:媒介素养教育的多维理论反思》) 材料二: 所谓媒介素养,即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研判、决策和传播中所必备的意识与处理技能但是,即便新浪微博开办辟谣账号、腾讯新闻上线较真平台,媒体行业的自我过滤仍旧未能阻止谣言大行其道显然,加快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开展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正当其时这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正视和解决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公众教育的长久之计 相较于起步早、投入多的西方国家媒介素养教育,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尚不成体系,也未能完全进入教学课程体系随着网络发展深度重塑社会形态,信息驱动的社会发展的力度和广度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被信息所包裹。
所以,要尽快补足、补齐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现实短板和历史欠账 (摘编自马星宇《谣言乱传,公众媒介素养亟待跟上》) 材料三: 疫情发生时,可能会出现媒体中谣言满天飞的情况,面对危机传播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公众会有很多种途径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些来自不同类型媒介的信息,例如来自政府的权威发布、来自自媒体的传播等,都能够影响到受众对事件的认知,进而影响其行为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传播中,每一天的谣言与辟谣似乎成为了媒介的重要议题,公众缺乏足够的媒介素养来甄别这些新闻和信息的真假与疫情相关的谣言传播中,权威媒体的报道是否能够在本次疫情传播中起到关键作用并被公众信任,也值得我们关注另一个不应该忽视的现象是,突发危机事件中,大众媒体扮演着政府与民间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承担着厘清真相和议程设置的职能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和路径相比传统媒体要快很多,于是身处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