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音韵学概说教案(全套).ppt

249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49204248
  • 上传时间:2018-07-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80KB
  • / 2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音韵音韵 与与 训诂训诂三峡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教研室三峡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教研室n n音音 韵韵 学学目目 录录n n第一章第一章 音韵学概说音韵学概说n n第二章第二章 中古音中古音n n第三章第三章 上古音上古音n n第四章第四章 近代音近代音第一节 音韵学概说本节重点讲授音韵学与语音学、音韵 学的功用、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概念n教参:n王力,《汉语音韵》《国学入门丛书》中华书局,1980;n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56;n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n李新魁,《汉语等韵说》,中华书局,1983;n刘俐李,《汉语声调论》,南师大出版社,2004;n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中国社科出版社,1987一 音韵学与语音学n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 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一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 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 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 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 ,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n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 一门学问;n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 一门学问;n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 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 调系统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n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 、统计法和比较法n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 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 时还得借助某些惯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 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它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 以后的事n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 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 (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 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 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 审音的技术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 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

      n1,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 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 语调、轻重音等现象n2,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 系统及其发展规律n3,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 统及其特殊现象n4,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 现象和生理现象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 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 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 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n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 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 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 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 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自从语音学知识传入到我国后, 研究汉语声韵系统、分析汉语声韵调的特点、探求古音的 发展规律以及对古音进行构拟等,都需要使用语音学知识 ,因此,语音学又可说是研究汉语音韵的基础和工具二 音韵学的功用n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 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中国古典文献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

      下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一) 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n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 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 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 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 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 等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 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 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王力先生的 《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 的特点是比较详细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 ,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二)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n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 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 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 ,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 因此,要从事方言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知识。

      要 进行方言研究,一般少不了进行方言调查,搞方言调查, 需要亲自到方言区去口问、耳听、手记,做静态的分析描 写工作,这同样需要具备音韵学知识凡是有关方言调查 的书籍,都免不了要讲述音韵学的基础知识三) 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n训诂学是主要研究我国古代语言词汇意义的一门传统学问 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 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 ,是训诂学的得力工具,因为训释词义,往往需要通过语 音说明问题凡是有成就的训诂名家,无一不精通音韵学 知识或本身就是音韵学大家,如清人戴震、王念孙、王引 之、段玉裁,今人杨树达、杨伯峻、周祖谟等n在大量的古代文献中,通假字是随处可见的所谓通假字 ,今天来看就是古人写别字通假字产生的客观原因是由 于它与本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在写本字时才容易写 成通假字(仿古另当别论)训诂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 找出通假字的本字由于语音在发展变化,有些通假字与 本字的读音今天不相同了,如果不懂得古音,就很难将它 们联系起来例如:n《荀子·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 俗起焉荀子称赞孔子:“奥窔之间,簟席之上,”(奥: 屋子里的西南角。

      窔( 要):屋子里的东南角那圣明 帝王的礼义制度集中地具备于此,那太平时代的风俗蓬勃 地兴起于此n《庄子》:“我佛然而怒n其中“佛”字用“仿佛”或“佛教的创始人”去解释都不通,显 然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应为“勃” “佛”与“勃”的今音差异 不小,一个声母是f,一个声母是b,一般人是很难将它 们联系起来的;但是站在古音的角度看,二者不但韵部相 同,而且声母也是相同的怎么会知道“佛”与“勃”的声母 是相同的呢?这就涉及到音韵学上一个重要的结论“古无轻 唇音”根据这一结论,上古没有f这类轻唇音,凡后代读 作f的轻唇音上古均读作b、p一类的双唇音由于佛、 勃在上古的读音完全相同,所以古人将“勃”写作“佛”就不 足为怪了《汉书》布豆、胡屠、浮陀、buddha)(四) 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 律的基础n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感特别是唐 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 妙,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 严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对 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学习不好, 更谈不上研究例如下例找韵脚字:n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n《诗·郑风·子衿》二章n这章诗今天看来并不押韵,不懂音韵的人会误以为它原来 就不押韵,其实在先秦是押韵的佩”、“思”、“来”三字 同属一个韵部(之部),如果按照后面的拟音去读这章诗, 其韵味马上就显现出来了n青青子衿衣领,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续, 接上音?n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n佻兮达兮徘徊,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曹 操《短歌行》青幽幽的妳的佩饰,绵长的是我的想念 ,纵然我没有去,你竟然也不过来五色(青黄赤黑 白)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五声令人耳聋n又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n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n这首诗今天看起来更不押韵,事实上在中古 时期也是押韵的者”、“下”二字在平水韵 中同属上声“马”韵三 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概念n1.古音:(1)古代汉语语音2)专指上古(周秦两汉 )音n2.今音:(1)现代汉语语音2)专指《切韵》为代表 的中古音,所谓今音学概念3)专指现代汉语普通话语 音n3.音类: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类别n4.音值: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实际读法n5.双声:指两个汉字音的声母相同或相近。

      n6.迭韵:指两个汉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n7.声母、韵母: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叫作声母(古人 称之为声、纽、声钮或音钮),其余的音叫做韵母n8.字母:(1)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的书写符号 2)古人称声母的代表汉字为字母n9.三十六字母:表示中古声母系统的36个代表字唐末原 定30字母,后又增益6母而成36字母36字母反映的是唐 宋时代共同语标准音的声母系统现列表简示如下:n大唐舍利三十字母大致如下:n唇音:不芳并明 齿头音:精清从n舌头音:端透定泥 正齿音:审穿禅照n舌上音:知彻澄日 清喉音:心邪晓n牙音:见溪群来疑 浊喉音:匣喻影n又僧守温则采西域婆罗门书之四十二字母,又 兼陆(陆法言)、孙(孙愐)之韵书,参稽比 较,遂制成三十六字母n《梵语悉檀章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周广荣n梵语siddham,又作悉旦、悉谈、肆昙、悉檀 、七旦、七昙意译作成就、成就吉祥即指 一种梵字字母,乃记录梵语所用书体之一在 梵字字母表或缀字法十八章之始所揭出之归敬 句中,意表“令成就”之梵语,记为悉昙或悉地 罗窣睹(梵siddhirastu)于是“悉昙”成为字 母之总称,“悉地罗窣睹”为“悉昙章”之意义。

      又悉昙转为总称有关印度之声字;亦与“声明” 、“毗伽罗论”同义n公元七世纪以前,悉昙文字业已盛行于印度, 我国于南北朝时,悉昙文字经由译经者传入, 并受国人接纳学习;唐代有义净之《梵语千字 文》、智广之《悉昙字记》、一行之《字母表 》各一卷等著作约于奈良朝以前传至日本 在我国,梵字之书体及字母称作悉昙,而称梵 语文法、语句解释等为梵音或梵语,以此加以 区别但日人除了称梵字之书体为悉昙外,更 广泛地包含梵语书法、读法、文法等n守温三十六字母:n1,“帮滂并明,非敷奉微”被称为是唇音,更细一些的划分 是,“帮滂并明”是重唇音,“非敷奉微”是轻唇音从现代 语言学的说法来看,重唇音就是双唇音,轻唇音就是唇齿 音为什么叫轻重?大抵人类嘴唇结构是上唇较下唇突出 ,发唇齿音远较双唇音放松,因此,唇齿音“轻”,双唇音“ 重”n2, “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称为舌音,和唇音一样,舌音 也分为两类,“端透定泥”称为舌头音,“知彻澄娘”称为舌 上音实际上两者都是舌尖或舌面的塞音,不同之处是, 前者是舌尖音,后者是舌面前音n3,“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称为齿音齿音亦 分为两类精清从心邪”称为齿头音,“照穿床审 禅”称为正齿音。

      它们彼此间的关系类似于舌头音 和舌上音,发音部位一个靠前,一个靠后在现代 语言学上,实际上舌音和齿音的发音部位没有什么 不同,都是硬腭或齿龈和舌尖或舌面所发出的,细 微区别是,舌音都是塞音,而齿音都是塞擦音或擦 音,将同一位置的塞音和塞擦音或擦音归为不同类 也是古人的一贯做法n4,“见溪群疑”称为牙音此名较为怪异,许多人 搞不清楚牙音和齿音有何区别其实这里牙指的时 舌根处的大牙,就是臼齿古人审音不细,将舌根 音的发音部位误认为是臼齿,于是就有了这个不确 切的名字n5,“影晓匣喻”称为喉音但它们还需要具体分析 晓、匣”的发音位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