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18页第一章 、绪论1、封闭经济: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不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没有国际贸易或国际金融、劳动力的交流,仅仅存在国内的经济活动2、开放经济:本国经济和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存在国际贸易或国际金融、劳动力的交流P8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3、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P164、 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过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1、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2、提供曲线:它的实质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商品的情况,因此提供曲线就是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的集合,两个国家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的均衡交换价格(交换比率)3、贸易无差异曲线:在福利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反映进出口组合的情况4、 出口的贫困增长: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研制原有优势推进,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1、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用于生产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要素”是能用于创造财富的资源,像劳动力,土地,知识等禀赋是指充裕程度结合起来就是拥有这些资源的多少2、赫克谢尔—俄林模型: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单的话来描述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各个国家应该在要素方面发挥自己所具有的优势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3、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同一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4、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从而对一个国家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国贸书定义:指所有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教育投资、工作培训、保健费用等开支,其作用是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5、研究与开发(R&D):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这里研究是指与新产品紧密相关联的思路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是指型产品的设计与试制及新产品的开发与创造6、技术差距贸易论:不同国家质检因技术创新、技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差距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的产生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
对产品的同质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式2、 规模收益:在经济学中,规模收益描述的是产出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加幅度的现象,它是各国厂商所普遍追求的利益3、 帕累托最优状态: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4、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1、 关税: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有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赋 关税的特征:透明性、非歧视性、稳定性、市场功能性、防止寻租、保证国家利益6个)2、 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 进口配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它对进口的阻碍作用是十分明晰的在实践中存在着绝对配额,关税配额等做法 出口配额: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规定某一时期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
3、 幼稚产业保护论(M—B—K准则):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肯普标准4、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的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这样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4、有效保护率:是指对受保护行业单位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率的保护5、 倾销:是海外的货物(商品)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经济学定义)6、 倾销的三个构成条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3)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7、 倾销的危害性:(一)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1、挤占出口国其他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2、损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3、扰乱出口国市场秩序二)倾销对进口国的影响:1、阻碍进口国相应产业的发展2、扭曲进口国市场秩序3、威胁和抑制进口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建立三)倾销对第三国的影响:导致进口国对第三国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使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减少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1、广义国际收支与狭义国际收支:广义是指在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狭义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2、国际收支表:是一张统计表,他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的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采用复式记账法3、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经常账户出现的余额靠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无法平衡掉,不得不动用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即对外经济出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反应要大5、J 曲线效应:商品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汇率调整后,国际收支状况要先经过恶化后好转的过程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1、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2、 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等价关系,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3、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的本币来表示其价格 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来表示其价格4、黄金输送点: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输送点就是实际汇率波动的范围。
5、 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货币主义,一价定律是前提和基础,汇率在长期中的变动与个经济体物价的长期变动相一致6、升水与贴水:远期汇率比即期的高;贴水相反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在布雷顿森林的饭店召开的专家会议(联合国家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所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2、特里芬两难: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要稳定运行,就必须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美元),同时又必须保证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但这两者是矛盾的3、牙买加协定:1976年在牙买加首都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经多次协商达成的协定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1、资本国际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2、国际生产折中理论:1977年邓宁对垄断优势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和工业区位理论等关于资本流动的理论进行了综合和总结,形成的关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3、所有权特定优势:企业具有特殊的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规模经济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和获得产品品质差异的优势,这些优势构成成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更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以及文化方面的风险。
4、市场内部化:企业具有将所有权特定优势进行内部化的能力,内部化是在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体系,形成内部的经营空间,在内部实行资源更好的配置,克服在外部市场进行交易的不利条件5、区位特定优势:是指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情况、市场的条件与需求状况、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东道国政府的各种政策,即国际投资的软硬件条件等等6、外债:国家向外国政府或机构的借债7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涨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即每年出口收入中有多少被用于偿付到期的本息8、 经济债务率:是当年外债余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所欠外债与整体经济的关系9、现值债务率:未偿还债务现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得比10、 出口债务率:是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外债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 、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1、贸易乘数:乘数的含义是投资会导致收入的成倍增长,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远比投资本身要大得多贸易乘数反映的是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乘数效应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即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宏观稳定政策的效果将随国际资本的流动的程度发生变化P2122、经济管制:采用各种法律、法规、法令、行政、管制的手段,直接控制经济的运行,以使经济向预定的方向发展。
P2143、斯旺图表:澳大利亚斯旺所创的图形,bop线上面是顺差,f线左面是衰退4、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又称为不可能三角定律,即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和完全的金融一体化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各有其吸引力,不可能同时实现P2185、 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P219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1、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指产品从生产成本高的国内生产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贸易转移:指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P2222、区域经济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