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通力合作,促进幼儿入园适应——从家长视角得到的启示家园共育.docx
5页家园通力合作,促进幼儿入园适应——从家长视角得到的启示-家园共育-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家长在幼儿入园前的问卷调查,以及幼儿入园两个月后对家出息行的访谈,深入了解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的预期及准备情况以及家长对幼儿园及教师的冀望与要求、对幼儿入园适应的担忧和适应期过后的看法与感受在此根底上,研究者对教师应如何协同家长为幼儿入园适应进行准备以及家长应如何与教师进行沟通等方面提出倡议 [关键词]入园适应;家长看法;家园合作 一、问题提出 对于幼儿入园适应,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这些研究的角度不尽相同,有的从心理层面研究依恋、别离焦虑等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有的从行为表现方面对幼儿适应及不适应情况进行总结梳理,有的着力于描述现象与分析原因,有的致力于提出对策总体而言,已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幼儿和教师出发的,较少从家长的角度来研究,对于家长的立场与感受关注不多,对于如何促使家长发挥作用,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适应也很少研究,对家长应做的准备工作的研究大多比拟笼统、空泛 实际上,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的态度、教育对策直接影响幼儿的入园适应,如果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或家长对幼儿的入园过程抱有错误的观念,则幼儿的适应势必会受到妨碍。
…因此,家长与幼儿园和教师深入沟通和合作,是做好幼儿入园准备、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第一步 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家长身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入园前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的预期、担忧、准备以及对幼儿园的冀望,同时对幼儿入园两个月后家长对幼儿整个入园适应过程的感受和反思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为幼儿园和教师了解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整个过程的看法提供线索,希望有助于在幼儿入园适应准备过程中家园沟通及家园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办法 1 问卷调查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某一级园,在家长为孩子报名入园的时候,发放关于家长对孩子入园适应看法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问卷第一局部用于了解幼儿根本情况,包括平时的主要带养人等方面的信息,其余局部涵盖了适应预期、准备工作、家园沟通等内容 2 访谈 在发放问卷的根底上,对幼儿入园适应过程进行了历时近两个月的察看,对察看中发现的入园适应速度及程度不同的25个幼儿的家出息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过程的回忆、家长的担忧以及入园前家长对自己为幼儿入园适应所做的准备工作功效的评价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入园前家长的预期与准备 首先,家长预期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普遍持乐观态度,并无过度担心有87%的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在短期内顺利地完成过渡,适应幼儿园生活有13%的家长认为孩子在短期内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其理由是:孩子平时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家人,幼儿园是陌生的环境,孩子在生活方面还不能自我关照另外,面对“如果孩子入园时出现较多不适应表现,家长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84%的家长仍然坚持每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并加强与教师的沟通由此可见,家长对于幼儿园和教师所持的态度是信任和配合的 其次,为孩子入园所做的准备方面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有此意识,并且落实到了行动中3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沛;59%的家长表示,虽然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但自己感觉做得不够完善;8%的家长表示,由于不知道准备工作应从何做起,所以尚未进行家长的准备工作大多集中于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如独立吃饭、大小便自理等),也有局部家长提到了增加孩子与其他孩子的接触时机,以帮忙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相比之下,家长在孩子入园心理准备方面做得明显不够只有两名家长分别提到:“给孩子心理上做了准备,告诉她:宝宝长大了,可以上学了〞“给孩子讲关于上幼儿园的事情,让他对此有所了解。
〞 2 入园前家长对幼儿园及教师的冀望和要求 对于教师的行为方式与教育办法在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家长给予了充沛的肯定与重视71%的家长将其作为影响孩子入园适应的最关键因素,认为教师的经验、性格等与孩子的适应程度直接相关 关于最希望幼儿园做什么以促进幼儿入园适应,“提前开放幼儿园让幼儿熟悉环境〞以及“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详细情况〞是最受家长认可的两种方式,并且有一半家长特别指出,希望教师能够切合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家长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倡议 在家园沟通方面,对于理想的沟通方式,家长和教师的认识有些不一致大局部家长(77%)将接送时的交流作为首选而从教师角度出发,接送交流虽然方便省事,但是限于时间、情境,很难深入,有效性不强教师更倾向于通过短信、 、网络等方式与家出息行沟通在沟通频率方面,79%的家长希望跟教师尽可能多沟通,少数家长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不沟通也可以;对于沟通内容,84%的家长希望通过与教师交流得到孩子在园表现方面的信息,还有局部家长(32%)希望对教师的教育方案安顿和侧重点有所了解 3 入园适应期过后家长的看法 幼儿的入园适应期通常为一个月左右,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性教育,新人园幼儿能根本适应主要生活场所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转变。
在幼儿入园近两个月后,局部家长在访谈中对孩子入园适应全过程进行了回忆 家长反映的幼儿刚入园时的不适应表现普遍集中于:哭闹,不肯去幼儿园,回家后闷闷不乐或烦躁;没有朋友,不合群;因为吃饭和午睡的不适应,影响了健康,出现了消瘦、感冒、发烧等现象这些不适应表现中,受访家长表示最担忧的是孩子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并把孩子入园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大局部归结于社会性方面的原因示例,觉得孩子抵触集体生活,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可能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怕孩子不合群,等等 结合对孩子两个月的察看和了解发现,虽然有的幼儿社会性开展良好,乐意与同伴交往,但家长还是怕孩子不合群,没有朋友,或者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由此可见家长对于社会性的关注程度较高吃饭是令家长担忧的另一个问题,不仅身体比拟瘦小的幼儿的家长担忧,身体结实、能够独立吃饭的幼儿的家长也担忧还有四名家长提到了午睡问题,认为自己的孩子没能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在园午睡困难,这样会导致下午精力不济,影响正常活动 对于入园前为幼儿人园适应所做的准备工作,大多数家长认为自理能力训练对孩子入园适应效果显着还有几位家长提到入园前有意识地带领孩子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提供和小朋友相处的时机也有一定功效,其中特别提到了分享意识的培养。
有一名家长提到了教授简单根底知识,并认为这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有积极作用 另外,在对幼儿入园适应时间的判断上,家长出现了很大不同,从1周、2周、3周到1个月、2个月不等,有两位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同时发现,对于个别幼儿是否已经适应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判断出现不一致:其中有一名幼儿,不管是从入园时的表现、一日活动中的情况,还是从情绪状态来看,教师都认为已经根本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但是家长认为孩子不会主动要求上幼儿园,而且回到家中不愿意讲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觉得孩子尚未适应;还有一名幼儿,教师认为并没有到达很好的适应程度,可家长坚持认为孩子已经适应,并在访谈时说孩子从未出现不适应表现及排斥情绪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对于大局部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判断是一致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家长和教师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有了沟通,才可能采取一致的行动,形成教育合力 四、问题和倡议 1 家长对帮忙幼儿做好心理准备的认识缺乏 毫无疑问,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才能帮忙孩子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如果在入园前家长自己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陪孩子跨入园适应这道坎时自己就会跨不过去,又怎么能成为孩子刚强的心理后盾呢。
同样重要的是,家长在自己做好心理准备,正确认识孩子上幼儿园的必要性和坚决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决心时,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使幼儿对即将上幼儿园以及马上要面临的环境转变有所了解本研究调查发现,家长做的大多数准备都是围绕着自理能力、作息时间、交往及社会性等方面进行的,为幼儿所做的心理准备明显缺乏 人类开展生态学认为,在每次进入新环境,示例入托或入学、晋升、露营、就职、乔迁或退休之前,如果能为身处其中的个体提供即将发生的环境变迁的信息、倡议和经验,则将有助于个体顺利过渡,获得更好的开展也就是说,在生态变迁发生之前,为幼儿提供关于即将发生变化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Weinraub和Lewis(1977)对别离焦虑的研究发现2岁幼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出的焦虑反馈,主要取决于母亲是否及怎样围绕自己即将离开的情况为孩子做准备如果母亲一句话没说就离开,孩子会反馈强烈;如果母亲提前告诉孩子她将离开或马上回来,则在母亲离开后,孩子的情况会好很多可见,让幼儿了解即将发生的变化,有助于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有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家长会、 、家访、信函等方式,倡议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几个月就开始有方案地将要上幼儿园这个事实告诉孩子,并对幼儿园的生活进行描述,对于上幼儿园后会发生的变化也要一点一点地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对于将要上幼儿园有一定的认识并产生好奇与向往。
同时,教师应该提醒家长,这种心理准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反复耐心地进行另外,教师还要提醒家长注意防止无意之言可能造成幼儿对幼儿园的负面情感示例,在幼儿哭闹时恐吓孩子:“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来管你〞“在家这样还可以,到了幼儿园就不能这样了啊,老师会生气的〞这类话语很有可能会使幼儿惧怕上幼儿园,“先入为主〞地给幼儿带来入园后的抵触与恶感情绪 2 家长在给予教师充沛信任的同时,有必要与教师有效沟通 幼儿进入幼儿园不仅要适应物质环境从家庭到幼儿园的变化,而且要适应主要关照者从家人到教师的转变,在学习如何与家庭以外的人相处时幼儿通常会以家长为参照,家长对教师及其工作的态度会影响到幼儿对带班教师及其教育的接纳程度,因而新入园幼儿在入园适应的过程中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多项结果都反映了家长对于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以及积极配合的态度示例,71%的家长将教师的行为方式与教育办法作为影响孩子适应情况的最关键因素,反映出对教师作用的肯定与重视;对于如果孩子入园时出现较多不适应表现,84%的家长选择仍然坚持每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并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也体现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和对教师的信任。
这对于促进孩子入园适应无疑能起到正面影响 但同时,调查中发现,对于个别幼儿入园近2个月后是否已经适应,教师和家长的判断不一致,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的描述和评价甚至出现了很大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不够,或者说沟通的有效性欠佳从人类开展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中间系统中各微观系统间的互动质量越高,促进儿童开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微观系统间的关系构成了重要的中间系统如果家庭和幼儿园能够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并能协调一致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则会有助于幼儿的开展这对于促进幼儿入园适应也同样适用,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在充沛了解幼儿的根底上,在教育方式与措施方面达成一致,就容易对幼儿形成正面影响的合力;反之就可能造成教育偏差,妨碍幼儿适应因此,家长与教师就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和变化以及行为和心理层面的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 调查发现,家长和教师对于沟通方式的选择也有一定偏差已有研究发现,家长对于接送时的交流更多表现出的是心理上的重视和行动上的随机,并且不足等待交流机会的意识;家长与教师在接送时交流的准备性、主动性、内容、顺畅度等方面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倡议家长在明确自身教育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在态度上保持积极、主动,充沛利用接送时交流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