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精品).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36208337
  • 上传时间:2024-03-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9.5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精品)(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A.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C.图(丙)用吸管喝饮料时,瓶里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D.图(丁)洗手盘下方弯管的水密封利用了连通器原理2、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3、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4、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C. D.5、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A. B. C. D.6、小明用煤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正确的是(  )A.煤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B.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变大C.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7、张某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8、如图是小轩家的部分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熔断器熔丝断了,可以用铜丝代替B.若导线cd间断路,仍然可以安全使用三线插座C.若闭合开关S,灯泡L不发光.用测电笔检测e点,氖管不发光,则说明灯丝一定断了D.若ab间断路,灯泡L仍能正常工作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G甲>G乙.甲受到的摩擦力(  )A. 大于5N B.等于5NC.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D.等于乙受到的摩擦力10、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11、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  )A.35℃ B.30℃ C.33℃ D.37℃12、研学旅行途中,小明同学坐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上,他正上方行李架的书包里有一包餐巾纸掉落,则这包餐巾纸掉落的位置在(  )A.小明前排乘客身上 B.小明的身上C.小明后排乘客身上 D.无法判断13、“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下列现象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1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沿直线向前行驶,途中经过一段泥泞路面,如果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始终保持不变,则汽车行驶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是(  )A. B.C. D.15、压敏电阻的阻值是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小聪同学想设计一个通过电表示数反映压敏电阻所受压力大小的电路,要求压力增大时,电表示数增大.以下电路不符合要求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较大的缘故.2、木块在大小为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在水平面上沿拉力方向前进2m,拉力做功为_______J,功率为_______W,若木块重15N,在此过程中重力对木块做功为______J.3、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响度相同的是___.4、端午节妈妈在厨房煮粽子,小明在客厅里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_____现象,煮粽子是通过_____方式增大粽子内能的.5、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如图丙、丁所示,用水平力将长方体物块和紧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和都保持静止状态,请在图丙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请在图丁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2、如图所示,是一只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计空气阻力),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下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学习小组设计了图甲和图乙两种实验方案。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从实验效果的角度分析,你认为___________方案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3)乙实验中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盘砝码质量___________时,小卡片静止;(4)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到小卡片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才能平衡;(5)在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再松手时,小卡片运动,由此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才能平衡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将一未装满水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瓶盖的面积是8cm2,瓶底的面积是28cm2,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g取10N/kg).求:(1)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力和压强;(2)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2、如图所示,一正方体物块边长为10cm,漂浮于足够高的底面积为S0的盛有足量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有1/5体积露出水面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求:(1)该物块受到的浮力;(2)该物块的密度;(3)若未投入物块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0。

      试求出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和物块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2;(4)若物块漂浮时与未投入物块时比较,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200Pa,物块浸没时与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30:29,则未投入物块时容器中水的深度是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C2、C3、C4、D5、B6、C7、A8、D9、B10、C11、B12、B13、C14、D15、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热传递 比热容2、10 1 03、甲和乙 甲和丙4、扩散 热传递5、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 真空不能传声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2、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1、11.0 放大 投影仪 左 变小 下 左2、匀速直线运动 乙 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较小 相等 同一直线 同一物体上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1)1.04N, 1300Pa;(2)3500Pa.2、(1)8N(2)0.8×103 kg/ m3(3)F0+8 N; ( F0+10)/ S0Pa (4) 0.125m页码 / 总页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