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新课标.doc
7页29呼风唤雨的世纪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1.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到底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怎样实现“呼风唤雨”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二、作者简介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出生,浙江慈溪人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2004年2月,他获得“意大利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表彰他为促进意中两国科学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三、初步感知1.题目解析呼风唤雨”的意思是能够使天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这里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世纪”,计算历史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世纪本课以“呼风唤雨的世纪”为题,非常新颖、大气,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同时也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的特点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3.学习生字,积累词句1)自学生字,教师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2)写字时,请注意“赖、幻、耕、核”的笔画3)词语解释: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归根到底(4)近、反义词近义词:依赖——依靠洞察——洞悉反义词:紧密——松散4.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全文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段(第2自然段):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呼风唤雨”变为现实第三段(第3、4自然段):列举事例揭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第四段(第5自然段):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他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5.归纳文章内容,总结中心思想这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同学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6.学生交流。
明确: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四、整体感知1.学习第1、2自然段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是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一下教师板书: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3)理解“发明”和“发现”的意思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4)让学生用“发现”、“发明” 练习说话2.学习第3自然段1)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读第3自然段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寄希望于“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3)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各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归纳:①千里眼是电脑上安装的显示屏,不管人们相隔多远,都可以通过电脑视频对话看见对方可视、程控更神奇便捷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②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载人航天飞船更了不起③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就听见了可视还可以同时实现“千里眼”和“顺风耳”这说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神奇伟大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惊叹了!(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可视、、宇宙飞船、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4)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明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学习第4自然段1)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并思考2)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如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图片等)3)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呢?出示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4)与同桌说说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5)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自然段教师明确: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题,科学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教师总结板书:科学创造奇迹,科学改善生活一、复习导入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啊!人们可以上天入海、登月球游太空……科学的发展令人惊叹!今天,让我们继续来攀登科学的高峰吧!二、句段解读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明确:“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明确:“发现”和“发明”,从字面上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又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明确: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然的美好愿望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明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三、质疑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画下感悟深刻的地方,提出不明白的问题2.自主思考,交流反馈3.教师归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那么,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2)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最后两句中的“的确”“必将”两个词?明确:“的确”强调人类美好生活要依靠科学必将”肯定了科学技术一定会继续造福人类,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4.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明确:作比较它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来说明事物的情况及特点,从而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本文作者就恰当地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从无到有,从幻想到现实,对比鲜明,说理透彻有力地说明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四、体验与反思1.联系实际讨论感受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2.畅谈收获居里夫人说:“我要将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什么启发呢?明确: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为科学事业作贡献3.畅想未来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五、课堂小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及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科学的力量折服呢?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更多资料来探索科学奥秘吧!六、布置作业1.小练笔:把你对21世纪的美好畅想写下来2.办一张科技手抄报由提问引出课题,请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点出课文的中心句,再请学生质疑,把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归结到解决“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着让学生精读课文,交流读后所得我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经过整体感知、句子分析、质疑探究等多个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谈论感受,将课本所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所收获我还布置小练笔让他们写写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鼓励学生课下查阅更多资料,探索科学奥秘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