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书籍之最课件.ppt
14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1中国古代书籍之最 n第一小组n李诗特 刘志荣 李翰 谢协 梁志锋n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韵书是切韵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第一部字书是字通第一部诗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弟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第一部笔记小说集是世说新语第一部论语体著作是论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是汉书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是史通第一部兵书是孙子简 要 汇 览n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求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著是天工开物第一部植物学辞典是全芳备祖第一部药典书是新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书籍是黄帝内经素问第一部地理书是禹贡第一部茶叶制作书是茶经第一部建筑学专著是营造法式第一部珠算介绍书是盘珠算法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全唐诗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是古画品录第一部系流的戏曲理论著作是闲情偶寄第一部戏曲史是宋元戏曲韵史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是七略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n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n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n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n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第一部词典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n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等19篇n 尔雅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
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 第一部韵书切韵n中国韵书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于是同音字全被归在一起每一音前标以圆圈(称为韵纽),头一字下以反切注音每字均有释义 n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的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n昭明文选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故称昭明文选萧统,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是个很渊博的学者著作多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其主持的昭明文选,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选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则不收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n文选30卷,共收录作家130家,上起子夏(文选所署毛诗序的作者)、屈原,下迄当时,唯不录生人。
书中所收的作家,最晚的陆倕卒于公元526年(普通七年),而萧统卒于公元531年(中大通三年),所以文选的编成当在普通七年以后的几年间全书收录作品514题编排的标准是“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文选序)从分类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划分为赋、诗、杂文3大类,又分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等38小类赋、诗所占比重最多,又按内容把赋分为京都、郊祀、耕籍等15门,把诗分为补亡、述德、劝励等23门,这样的分类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对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致的阶段但由于分类过于碎杂,因而也遭到后世一些学者如章学诚、俞樾等人的批评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n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n n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 31000 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汉书艺文志作13 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 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藏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n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杰出的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受命主持了我国 n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理群书的工作在每一部书整理完毕时,刘向便撰写一篇叙录,记述这部书的作者、内容、学术价值及校雠chou过程这些叙录后来汇集成了一部书,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别录刘向死后,刘歆继续整理群书,并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把著录的书分为六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 别录、七略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也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特点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n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n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n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n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