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差异.docx
3页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差异读《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读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获益匪浅这本书是艺术史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早期 的作品,也是他的经典名作之一作者考察了艺术史上重要的一段一一从文艺复兴到巴洛 克一一艺术风格的变迁,探索了变革的内在原因及其表现全书按此思路分为三章,详尽 而清晰地考察了建筑风格变迁的轨迹本书采用的形式分析的方法和风格研究的思路是 沃尔夫林以后著作的基础,对艺术史影响深远首先本书介绍了什么是巴洛克,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 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後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 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巴洛克(baroque)—词是源出葡 萄牙语(barroco ),意为 “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 17世纪末叶以前最初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 种不合常规的,稀奇古怪的,因而也是离经叛道的事物到18世纪用作贬义,一般是指 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在19世纪中叶之前,依然用作贬义而非艺术风格 名称,直到沃尔夫林发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一书,对巴洛克风格才作了系统的表述 在19世纪中叶之前,依然用作贬义而非艺术风格名称,直到沃尔夫林(Hei nrich Wolffli n) 发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Renaissanee und Barock, 1888)—书,对巴洛克风格这个问 题才作 了系统的表述。
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在风格上极为复杂,但一般来说,反映了力图寓感情于 具有感性吸引力的形式之中的愿望最常见的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 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 术界限的趋势巴洛克时期艺术的庄严高贵特点,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古代艺 术精华, 同礼教观念的约束作用的结合其次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 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从而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 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芝复兴一词最初是一个宗教词汇,本义是指 圣母奇迹故事以来,死去上帝的再生再生,即新的基础上的重新开始希望忘却中世纪 的误解,回复到希腊拉丁文明去、回复到信仰的源泉去、回复到古典文明去13世纪末 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 腊、 古罗马文化艺术,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 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因此,文艺复兴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
巴洛克是一种装饰性的风格,文艺复兴的风格是稳定的对称,巴洛克是运动的对称在美术史上由批评家规范出来的,最成功、最典型、最有影响的是沃尔夫林对巴洛 克的批评沃尔夫林在本书中对巴洛克风格做了系统的表述,将之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 格做比较沃尔夫林在本书中系统表述了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 18世纪在意大利 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 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意大利文艺复兴晚 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 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 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 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 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 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 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 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 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 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1 888年沃尔夫林出版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这是他的早期著作,对文艺复兴 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风格进行了大量的比较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主要分析了罗马的 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建筑的主流风格是什么,到16世纪演 变为什么样的风格,这种风格的类比也确定了不同时期的建筑类型,巴洛克风格就是1 6 世纪末到1 7世纪特有的风格,即极具装饰性的华丽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 建筑风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文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 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 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对建筑 的比例有强烈的追求,例如必须是3和2的倍数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恢复“自 然” ,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而反对哥特式建筑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在风格上极为复杂,但一般来说,反映了力图寓感情于具有感 性吸引力的形式之中的愿望。
最常见的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 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 界限的趋势巴洛克时期艺术的庄严高贵特点,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古代艺 术精华,同礼教观念的约束作用的结合14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科学、技术和艺术都得到飞速 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许多中世纪的城市进行了改建,改建往往集中在 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建筑群方面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 场和街道,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17世纪后半叶,在城市建设上受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祟尚抽象的对称和协调,无 论在平面布局或立面构图上,都不遗余力地强调轴线,强调主从关系其中以巴黎的改建 规划影响最大,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 、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如凡尔 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都成为当时城市建设模仿的典范举例来说文中介绍的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期罗马建筑的变化典型实例罗马的圣卡 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 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 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 矫揉造作之感 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 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 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 17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的罗马波罗广场,是三条放射形干道的汇合点,中央有 一座方尖碑,周围设有雕像,布置绿化带在放射形干道之间建有两座对称的样式相同 的教堂这个广场开阔奔放,欧洲许多国家争相仿效法国在凡尔赛宫前,俄国在彼 得堡海军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广场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伯尼尼设计 的罗 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 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 整个布局豪放, 富有动 态, 光影效果强烈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 17 世纪下 半叶, 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 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 族建筑风格结 合起来到 18 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 上一朵奇花最有影响的是沃尔夫林对巴洛克的批评, 在本书中可以看出沃尔夫林对巴洛 克的批 评与及对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格进行了大量的比较。
在批 评史上, 沃尔 夫林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沃尔夫林是大学教授, 既不同于靠传媒写 作的狄德罗那样的批 评家, 也不同于在博物馆工作的李格尔, 他的工作就是讲授 艺术史, 但是他改写了编 年史, 这种改写就是历史的批评 他也为我们清楚地认 识艺术批评与艺术运动的关系提 供了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