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10篇.docx
6页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10篇 端午节在我国是个悠久的节日,很多诗人有传诵端午节的诗词,以纪念端午节的各种人和事下面是我整理的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及赏析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端午节相关内容推荐↓↓↓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六大禁忌注意事项 端午节的优秀演讲稿三分钟 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篇一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赏析: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篇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篇三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篇四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赏析: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 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 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篇五 《诗·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篇六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赏析:唐人有端午节赠物的习俗,不仅在君臣之间,一般社会成员和家人之间也有权德舆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端午,家人就送来了衣服(轻裾)和彩结(彩缕)等节日礼物 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篇七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赏析:“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篇八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赏析:唐代皇帝在端午日会赏赐大臣衣服、扇子和百索等礼物,官员也要向皇帝进奉礼物,也以衣服为最常见 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篇九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赏析: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端午节经典的五言古诗词篇十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赏析:诗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然后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也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准备喝一杯 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