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生物)含试卷分析.docx
20页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钙调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Ca2+感受器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Ca2+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C.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D.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2.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原来体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C.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D.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4.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够降低碳足迹B.在近海中网箱养鱼不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C.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D.水泥生产不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唯一原因5.弗兰克氏菌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其对旱、寒等逆境的适应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沙棘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修复树种B.在矿区废弃地选择种植沙棘,未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二者共生改良土壤条件,可为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D.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6.迷迭香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进行工厂化生产时,先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再进行细胞悬浮培养获得迷迭香酸,加入诱导剂茉莉酸甲酯可大幅提高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迷迭香顶端幼嫩的茎段适合用作外植体B.诱导愈伤组织时需加入NAA和脱落酸C.悬浮培养时需将愈伤组织打散成单个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D.茉莉酸甲酯改变了迷迭香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速率7.关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琼脂糖凝胶浓度的选择需考虑待分离DNA片段的大小B.凝胶载样缓冲液中指示剂的作用是指示DNA分子的具体位置C.在同一电场作用下,DNA片段越长,向负极迁移速率越快D.琼脂糖凝胶中的DNA分子可在紫光灯下被检测出来8.鲟类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被誉为鱼类的“活化石”我国学者新测定了中华鲟、长江鲟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合已有信息将鲟科分为尖吻鲟类、大西洋鲟类和太平洋鲟类三个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B.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C.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D.研究鲟类进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9.下图表示DNA半保留复制和甲基化修饰过程。
研究发现,50岁同卵双胞胎间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差异普遍比3岁同卵双胞胎间的差异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E的作用是催化DNA复制B.甲基是DNA半保留复制的原料之一C.环境可能是引起DNA甲基化差异的重要因素D.DNA甲基化不改变碱基序列和生物个体表型10.为研究禁食对机体代谢的影响,研究者用大鼠开展持续7天禁食(正常饮水)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血清中尿素、尿酸(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的水平显著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清中尿素、尿酸水平可作为检验内环境稳态的指标B.禁食初期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使血糖回升C.禁食后血清中的尿酸可来源于组织细胞碎片的分解D.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来源于脂肪的分解代谢11.梅尼埃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听力下降,并伴有内耳淋巴水肿检测正常人及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相关激素水平的结果如下表,临床上常用利尿剂(促进尿液产生)进行治疗下列关于该病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抗利尿激素浓度/(ng·L-1)醛固酮浓度/(ng·L-1)正常对照组19.8398.40急性发病组24.93122.82A.内耳的听觉感受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影响听力B.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醛固酮的分泌可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控D.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低盐饮食12.下图表示某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过程,其中MHCⅡ类分子是呈递抗原的蛋白质分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摄取抗原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膜蛋白无关B.直接加工处理抗原的细胞器有①②③C.抗原加工处理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上的直接联系D.抗原肽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后,可通过囊泡呈递到细胞表面13.为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砷抑制拟南芥生长的原因,研究者检测了高浓度砷酸盐处理后拟南芥根的部分指标据图分析,下列推测错误的是图1图2图3A.砷处理6 h,根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会减少B.砷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可能与生长素含量过高有关C.增强LOG2蛋白活性可能缓解砷对根的毒害作用D.抑制根生长后,植物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下降而影响生长14.从小鼠胚胎中分离获取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贴壁培养,在传代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数目,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传代培养时,培养皿需密封防止污染B.选取①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比②更合理C.直接用离心法收集细胞进行传代培养D.细胞增长进入平台期可能与细胞密度过大有关15.栽培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GBSS基因(显隐性基因分别表示为G和g)在直链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产生直链淀粉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相比二倍体马铃薯,四倍体马铃薯的茎秆粗壮,块茎更大B.选用块茎繁殖可解决马铃薯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问题,并保持优良性状C.Gggg个体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有1个或2个G基因D.若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GGgg个体自交,子代中产直链淀粉的个体占35/36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下图为某红松人工林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此森林的初级生产量有很大部分是沿着碎屑食物链流动的,表现为枯枝落叶和倒木被分解者分解,剩余积累于土壤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包括净初级生产量和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A.E是太阳照射到生态系统的能量B.E2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C.E3占净初级生产量的36%D.E3的产生过程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17.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胞快速活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肝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B.细胞2既可以促进细胞4的活化,又可以促进细胞1的活化C.细胞3分泌的物质Y和细胞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的功能将受到抑制18.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接种,构建腹泻模型用某种草药进行治疗,发现草药除了具有抑菌作用外,对于空肠、回肠黏膜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3(AQP3)的相对表达量也有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的吸收以自由扩散为主、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为辅B.模型组空肠黏膜细胞对肠腔内水的吸收减少,引起腹泻C.治疗后空肠、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提高,缓解腹泻,减少致病菌排放D.治疗后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可使回肠对水的转运增加19.某些香蕉植株组织中存在的内生菌可防治香蕉枯萎病,其筛选流程及抗性检测如图。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在大量感染香蕉枯萎病的香蕉种植园内,从感病植株上采集样品B.将采集的样品充分消毒后,用蒸馏水冲洗,收集冲洗液进行无菌检测C.将无菌检测合格的样品研磨,经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得到内生菌的单菌落D.判断内生菌的抗性效果需比较有无接种内生菌的平板上的病原菌菌斑大小20.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跟踪STR的亲本来源可用于亲缘关系鉴定分析下图家系中常染色体上的STR(D18S51)和X染色体上的STR(DXS10134,Y染色体上没有)的传递,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B.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3/4C.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D.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12分)在光下叶绿体中的C5能与CO2反应形成C3;当CO2/O2的值低时,C5也能与O2反应形成C2等化合物C2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
上述过程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1在叶绿体中:C5+CO22C3① C5+O2C3+C2 ②粒体中:2C2+NAD+C3+CO2+NADH+H+③注:C2表示不同种类的二碳化合物, C3也类似图1光呼吸将已经同化的碳释放,且整体上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是 过程 (2)与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 和 (3)我国科学家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转入某种农作物野生型植株(WT),得到转基因株系1和2,测定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图3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 和 (填生理过程)7-10时株系1和2与WT净光合速率逐渐产生差异,原因是 据图3中的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株系1的总光合速率,理由是 (4)结合上述结果分析,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判断的依据是 。
22.(10分)为协调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者在近海渔业生态系统的管控区中划分出甲(捕捞)、乙(非捕捞)两区域,探究捕捞产生的生态效应,部分食物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海藻→海胆→岩龙虾 图1 (1)甲区域岩龙虾的捕捞使海胆密度上升,海藻生物量下降捕捞压力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引起海胆的迁出率和 上升乙区域禁捕后,捕食者的恢复 (填“缓解”或“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海藻生物量增加以上研究说明捕捞能 (填“直接”或“间接”)降低海洋生态系统中海藻的生物量 (2)根据乙区域的研究结果推测,甲区域可通过 调节机制恢复到乙区域的状态当甲区域达到生态平衡,其具有的特征是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 (3)为了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构建生态学模型,探究岩龙虾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其数量的动态关系仅基于模型(图2)分析,对处于B状态的岩龙虾种群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