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诗三首《从军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大宝
  • 文档编号:171800205
  • 上传时间:2021-03-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85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诗歌前两句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写到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定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教学目标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朗诵诗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我们学过的古诗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这种诗被称为田园诗而在我们的古诗题材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一些诗人或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于是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边塞诗边塞风光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贺2.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二、初读古诗1.了解古诗的作者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1)字音:仞(rn )岳 蓟(j)北 涕(t)泪 衣裳(chng)襄(xiāng)阳 摩(m)天轮 遗(y)憾 巫(wū)山(2)多音字:初闻涕泪满衣裳(chng)裳:指裙子衣裳(shāng)3)书写指导:摩: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个小木匠,坐在大手上仞:右边是刃人在刀刃边遗:右侧上半部分是“中”加一横行走的贵族3.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三、理解诗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如何理解题目“从军行”?标题中加“歌”“引”“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就是参军3.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1)读一读: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多个学生读2)小组交流:读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暗,荒凉,阴沉板书:青海 暗雪山)(3)看一看:雪山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4)想一想:根据课件,想象场景,再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4.学习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1)谈话过渡:青海湖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诗人将目光移到远处,看到的又一种景象:“孤城遥望玉门关”出示图片)(2)“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遥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3)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青海”地区,正是唐军与敌人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敌人的势力范围了解玉门关出示玉门关相关资料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请同学说一说:看了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3)你觉得“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孤)为什么?引导总结:①“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②“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城” 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将士们久住“孤城”,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板书:孤城 玉门关)(4)小结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 5.学习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从这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不是,是指战斗的次数多战争的惨烈从这句诗中可以读出战士戍边时间之漫长,边关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4)从“百战”而至“穿金甲”你又感受到什么?(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板书:百战 穿金甲)(5)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哪句诗写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6)教师小结:“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6.感受将士的征戍之苦,体会将士的报国之志通过描写边塞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和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自学新诗1.总结学习方法:初读古诗──了解大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汇报交流1)了解作者(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将晓:快要天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4)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滚,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直入云天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5)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在金统治下的原宋朝百姓在金兵的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流干了,他们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

      小资料:“南望王师又一年”,大家知道这是一年是多少年吗?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了整整65年了!(6)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遗民”“泪尽”“胡尘”)从这三个字眼你还可以体会到什么?从“遗民”“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7)从“望”字你感受到什么?(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8)同学们,“遗民”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些什么?“遗民”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悲!(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北师又一年这两句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两句描述了山河破碎,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表现了作者对当沦陷地区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权者不去收复失地的不满 小结:本诗通过写作者深秋早起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作者对在金统治下原来宋朝百姓的深切同情,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

      五、拓展阅读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六、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2.课外搜集并朗读边塞诗和爱国主义诗词,把自己搜集的古诗分享给同学们3.搜集阅读王昌龄、陆游的其他诗,背诵积累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他与李白齐名,被称为“诗圣”,认识吗?(杜甫)你对大诗人杜甫了解多少?2.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今天要学习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解题谁能说说诗题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感官兄弟》每节课精品教案汇编(含三个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第3课时 A spell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how and say.教参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第1课时 A talk教学设计.docx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辨别真假水果》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第2课时 A learn教学设计.doc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2 涂涂画画》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第2课时 A learn分层作业.doc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寻找身边的美》每节课精品教案汇编(含三个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第1课时 A talk分层作业.docx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水果分享会》精品教案.doc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 美好的事物》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Healthy habits单元解读讲义.doc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Listen and say教参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教学设计.docx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感官的本领》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Lesson 3教学设计.docx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体验单元 画蚂蚁》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Lesson 2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每课时教参教学设计汇编(含四个教学设计).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