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原本老乞大》疑问句式的考察.docx
7页对《原本老乞大》疑问句式的考察《老乞大》是朝鲜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之一,也是最早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元 代汉语的再现元代汉语中的疑问句较现代汉语来说句式更复杂 ,特点更独特 本文通过对《原本老乞大》中所有疑问句的考察以窥见元代汉语疑问句的一些特 点标签:《原本老乞大》 疑问句式 分类一、疑问句及其分类“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 叫反问句提问的手段,有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或疑问格式,有时只 用一种手段,有时兼用二三种,其中语调是不可或缺的[1](P112)关于现代汉语疑 问句式的分类,现代汉语语法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陆剑明根据特指问句和选择 问句跟是非问句构成对立的两个特点(由疑问形式构成且均能带语气词“呢”,不能 带“吗”)把疑问句分为是非问和非是非问两大类(转引自王惠《疑问句的分类研究 简述》);邢褔义、汪国胜主编的《现代汉语》根据提问和答问的方式,把疑问句分 为是非问、选择问和特指问;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根据表示疑问形式的 特点和语义情况,把疑问句分为四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本文也 把疑问句分为这四类一) 是非问是非问的结构像陈述句,但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
回答是非 问句,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复,同时 也可以借助手势语,用点头、摇头回答如:(4)你要淘汰掉这批机器,是吗?对于是非问句,根据句末语气词和句调可以进一步细分 ,如例(1)没有语气词, 用上升句调,表示问话者对事情有一定的猜测,例(3)表示半信半疑,是测度疑问二) 特指问特指问句是指句子中有疑问代词的疑问句特指问句的疑问代词一般有“几、 多少、谁、什么、什么时候、怎么、怎么样、哪、哪儿”等用疑问代词和由它 组成的短语来表示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 句中有了疑问代词,句尾可以加“呢”,也可以不加“呢”加与不加的区别是:加“呢 的语气委婉、客气;不加“呢”的语气相对直率例如:(三) 选择问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 ,用“是、还是”连接成分常用 语气词“呢、啊”例如:(8)我们是走路去呢,还是骑车去呢?(9)是一起学习呢,还是分组学习?(10)简单地论述啊,还是详尽地论述?(四) 正反问正反问是由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的一般分为三种句式:①V 不V;②V不,省去后一谓词;③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 一类问话形式,常用语气词“呢、啊”等。
例如:还有一种特殊的问句,就是反诘问句,即反问句,这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反 问句的反问口气相当于否定口气 ,否定格式加否定口气可变为肯定的意思 ;反之, 肯定格式加否定口气则表示否定的意思二、《原本老乞大》中的疑问句式及分类根据笔者对《原本老乞大》的考察可知,《原本老乞大》里总共有 283 个疑 问句,其中是非问句 42 个,占总疑问句的 14.84%;选择问句 7 个,占总疑问句的 2.47%;正反问句 17个,占总疑问句的 6.01%;特指疑问句最多,有217个,占71.68%疑问句「数量占疑问句总数的百分比是菲问句4214+ 84%选择问句72.47%正反问句176.01%特指问句21771.68%《原本老乞大》中的是非问句主要是用疑问语调以及兼用语气词来构成的 只有三例例外,直接用疑问语调提问句末语气词用“么”的有 25 个,用“那”的有 14 个句末用语气词“么”的疑问句表示一般的疑问,语气比较和缓例如:(14)够做一个襖子么?(15)到卖了的房子里问道:“卖的好弓有么?”(16)这店里卖毛施布的高丽客人李舍有么?(17)你来时,俺父亲、母亲、伯父、叔父、伯娘、婶子、姐姐、姐夫、二哥、 三哥、阿嫂、姊妹、兄弟每都安乐好么?(18)到你那地面里也有些利钱么?而句末语气词用“那(哪)”的疑问句语气比较生硬,往往带有反问的语气。
例如:(19)偏俺除外呵,顶着房子行那?(20)你这般大人家,量俺两三个客人,恰便下不得那?(22)且不则十数个人吃,下头伴当每偏不吃那?现代汉语中的特指问句用疑问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 (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示疑问点句末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 “吗”,而《原本老乞大》中的特指疑问句一律不用语气词,或者用疑问代词以及由 疑问代词组成的短语来表示疑问点如:(24)既这般路湿呵,咱每又无什么勾当,索什么早行?或者在提出整个句子之后,再加“如何”来提问这一类疑问句可以归为附加 疑问句梅德明在《现代句法学》中论述了附加疑问句的定义:“附加疑问句用来 要求听者证实所陈述的内容,它由‘陈述部分+附加疑问部分'构成,其中的附加疑 问部分‘助动词+代词'构成梅德明《现代句法学》,第51 页)从形式上看,我 们不妨也把这一句式看成附加疑问句例如:(26) 俺草、料、面都是你家里买来的,你减了些个如何?(27) 恁好房子里不教俺宿时,则这门前车房里教俺宿一夜如何?(28) 敢则到的三百定料钞,那零一十定与恁上等钞如何?《原本老乞大》中的选择问句,数量很少,句式也很单一、整齐。
现代汉语中 的选择问句用“是、还是”来连接成分而在《原本老乞大》中的七个句子都不用 “是、还是”来连接成分,要么直接罗列成分,要么在前一个选择项后单用一个“是” 语气词都用“那”,并且都附在前一个选择项之后,而在第二个选择项之后一律不用 语气词例如:(29) 你这般汉儿文书呵,是你自意里学来那,你的爷娘教你学来?(30)这三个伴当,是你亲眷那,是相合来的?(31)恁两姨弟兄,是亲两姨那,是房亲两姨?(32)这契写时,一总写那,一个家分开着写?《原本老乞大》中的正反问句不多,只有17 个,句式也很整齐有以下几种格式:①V[语气词“那”(哪)]不V;②V[语气词“那”(哪)]不曾V不V”格式的有:(34)咱每点视这果子菜蔬,看整齐那不整齐?朱德熙在《语法讲义》里把这种句式称为“反复问句”就是把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在一起作为选择项目的选择句朱德熙《语法讲义》,第 203 页)“V 不曾”格式的有:(37)那伴当如今赶上来那不曾?(38)你的行货都卖了那不曾?(39)有一座桥塌了来,如今修起来了那不曾?在《原本乞老大》中,没有现代汉语中的第三种形式 ,即先把一句话说出来, 再后加“是不是、好不好”的一类问话形式。
在现代汉语中,正反问句常用语气词“呢, 啊”,而在《原本老乞大》中句末不用语气词,而在句中用语气词“那”在《原本老乞大》中,只在特指问和是非问里存在反问句,共有 37 个,占总数 的 13.07%其中是非问句里的反问句 7 个 , 占总数的 2.47%, 特指问句里的反问句 30个,占总数的 10.6%疑问句数量占反问句的比例占疑问旬的比例反问句3713. 07%是非问句718.92%2. 47%特指反问句3081.08%10. 6%而是非问句中的反问句占是非问句总数的 16.67%是非问句中的反问句主 要是通过疑问语气词和疑问语调来表示反问的如:(40)使不得呵,你肯要那?(41)你这般大人家,量俺两三个客人,恰便不下得那?(42)俺出门呵,顶着房子行那?有的句子在形式上是特指问句,实际上是一种反问句,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 肯定的或否定的陈述,并不要求回答,这种句子中的疑问代词是表示不定指或任指 的,我们可以把这种句子和真正的特指问句区分开来在《原本老乞大》中,特指 问句中的反问句在特指问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占特指问句的 13.82%特指问句 中的反问句是特指问句的一部分除语义以外 ,在形式结构上与其它特指问句没 什么区别,它是用疑问代词以及由它组成的短语来表示疑问点的,这在上文已经提 到。
与由整个句子再加疑问词“如何”来表示疑问点有点区别,它语气较为生硬,不用疑问语气词,加疑问语调例如:(43)这店里都闭了门也,待有什么人入来?(44)是俺街坊,怎么不认的?(46)似你这般胡索价钱,就高丽田地里也买不得,那里是买卖马的?三、疑问和感叹之间的认知关系疑问和感叹是两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认知联系我 们先来看是非问句中的疑问句,《原本老乞大》中的有些疑问句,也可以把它看作 感叹句,因为这些句子从形式上看是疑问句,但从语调上看则是感叹句我们知道, 疑问语调也可以用来表示感叹,用文字记录时语调无法显示出来,我们经常把记录 口语的文字资料中的单靠语调的感叹句看成是疑问句《原本老乞大》中的是非 问句句末语气词有“么”和“那”,句末语气词是“么”的句子,无论从形式还是感情上 看都是是非问句,而句末语气词是“那”的句子,从情感上看似乎是感叹句 ,也就是 上文所说的反问句,但从形式上看又是疑问句如例(40)的“你肯要那”相当于感叹 句“你不肯要”例(42)的“顶着房子行”相当于感叹句“不能顶着房子行”再看特指问句中的疑问句那里”其实也可以表示感叹用法那里(哪里)” 本是个处所疑问代词,可用于反问,表示否定。
反问”和“感叹”具有内在的联系,它 们在形式上都采用疑问手段,在内容上也都表示说话者的一种强烈情感,而且还表 示一种判断来自疑问代词的“那里(哪里)”的否定与一般的否定形式不一样,是带 有强烈感情被加强的否定在表示“否定”时,“那里(哪里)”跟普通否定标记出现的 句法位置是一样的,都位于谓语前例(45)的“那里(哪里)记得来”意思是“不记得 来”,例(46)的“那里(哪里)是买卖马的”意思是“不是买卖马的”同样,“什么”也可以用作感叹标记感叹句多与事物性质的表达有关,询问事 物性质的疑问代词“什么”也发展出感叹用法,其含义多为消极的或者否定的例 (43)中的“待有什么人入来”意思是“没有什么来”语言学界有很多学者从语法史的角度清楚地论述了疑问和感叹之间的内在 联系,而它们之间的认知关系形成了疑问代词向感叹发展的动因,在疑问句形式向 感叹标记的发展中,“反问”这个中间环节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原本老乞大》在 历史的横断面上提供了例证,在语法的历时演变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四、小结《原本老乞大》是用纯口语记录的对外汉语教材 ,是元代汉语的再现从上 文对《原本老乞大》疑问句式的考察,可知元代汉语疑问句有以下特点:(一)是非问句主要用疑问语调以及兼用语气词来构成。
句末用语气词“么”的 疑问句表示一般的疑问 ,语气比较和缓;句末用语气词“那”的句子语气比较生硬, 往往带有反问的语气二)特指问句一律不用语气词 ,或者用疑问代词以及由疑问代词组成的短语 来表示疑问点,或者在提出整个句子之后,再加“如何”来提问三)选择问句都不用“是、还是”来连接成分,而是直接罗列成分,或是在前一个 选择项后单用一个“是”,语气词都附在前一个选择项之后,语气词都用“那(哪)”,而 在第二个选择项之后一律不用语气词,并且都是双向选择四) 正反问句有两种格式:①“V不V”格式;②“V不曾”格式并且句末不用语 气词,语气词“那(哪)”位于句中五) 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存在大量的反问句 ,这些反问句从形式上可以归为 疑问句,而从内容表达上又可归为感叹句注 释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考文献:[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⑵梅德明.现代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