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句(优秀2篇).docx
5页断句(优秀2篇) Copyright2022-2022 语文迷 版权所有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断句(优秀2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一 原文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翻译 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赏析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怎么办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
不说吧,心里又很不平衡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千万别忘了自己!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 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他吟诵着诗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 苏麟的这首诗,因为只写了两句,所以称为“断句”易为春”,后来演变为“易逢春”、“早逢春” 断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二 断句 南北朝 刘昶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断句》解释 1、断句:近似于绝句,通常四句 2、鄣(zhāng):边塞险要的城堡 3、绝:堵绝 《断句》译文 白云掩没城堡漫卷而来,昏暗的烟尘从天边浮起 四壁关山已把行路阻绝,故乡遥遥又何止几千里 《断句》赏析 刘昶在宋不以诗名,这首《断句》是他流传下来的唯一诗篇这首诗同项羽的《垓下歌》一样,具有撼山动地的感人力量平时不知书的项羽在重兵围困、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面对宝马美姬,悲从中来,慷慨而歌,唱出了震撼千古的绝唱。
刘昶也是在有国难投、有家难奔的绝境之中,唱出这悲壮激昂,左右莫不哀哽的悲歌的 .bai ,这是诗人真实感情的流露况周颐在《蕙风词话》所说的:“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也就是指的这种情形 刘昶在自己的国家里无法立足,不得已仓惶出逃,而所投奔的恰恰又是自己的敌国,此去的前途危险难测,或许,等待着他的也是杀头尽管如此,自己还必须尽快往前赶,因为后路已经断绝,向前毕竟还有一线生机,这渺茫的希望在激励着他一路狂奔身陷绝境的刘昶,当时的惶急悲愤是不言而喻的诗的前三句,集中笔力,以浓重的色彩,描绘出刘昶奔亡途中的景物:白云从群峰迭嶂里涌出,尘土遮天蔽日而起,四面山势陡峭,道路断绝,前途是如此暗淡,周围是如此险阻,正是诗人当时处境的形象描绘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此时四周的景致,实际上也正是刘昶此时心情的写照面对如此惨淡的景物,顿时激起诗人内心感情的波涛故乡,自己生长爱恋的地方,如今就要一朝远离,也许永远也见不到了,而自己的妻子和母亲,都还留在故乡,生死未卜,这就更加增添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和担忧 “故乡几千里”,正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愤呼声 这首诗不以词藻妍丽取胜,而以悲壮激越的声调感人,“天予真情,发言自高。
皎然《诗式》)刘昶为当时情势所激,将满腔悲愤随口倾吐,无暇雕饰,反使此诗成为绝唱,这在日趋华靡的刘宋诗坛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刘宋时期,诗坛虽然初步摆脱了玄言诗的桎梏,但很快又染上了追求词藻典故的风气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曾指出当时诗人“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不良倾向钟嵘也批评“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诗品序》)刘昶的《断句》却能不受当时诗风的影响,直接继承“左思风力”(钟嵘《诗品序》)和刘琨悲壮清刚之气,从而使这首诗表现出了与当时诗风截然不同的独特风格 这首诗在写法上也具有独特之处,并给唐人以直接影响断句”亦即“绝句”,是唐人绝句的滥觞唐人绝句有不少是效法六朝的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沈德潜曾评道:“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但李白此诗在格式上有着刘昶《断句》的明显影响,只是将刘诗的“三句写景,一句抒情”换成了“三句说盛,一句说衰这种格式不同于一般绝句的写法,不是在绝句的第三句而是在末句才转换辞意诗人要竭尽全力在前三句中将诗意的一方面写尽写透,以便积蓄力量,满弓待发,然后笔锋突然一转,在结句将主题跌出,从而更加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种写法需要诗人具有扭转千斤的大力量,大气概,在绝句的创作中无疑是独特的,但首创这种格式的,不是李白,而应归之于刘昶 《断句》名家点评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教授赵宗乙:末二句写关山高耸入云,往四面看都给人以隔绝之感,诗人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对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故乡的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了这种四顾没有出路的自然环境,正是诗人当时所处环境的象征与写照《中华语海第3册》) 《断句》创作背景 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的第九个儿子,元嘉中封义阳王宋废帝子业继位,为徐州刺史废帝刘子业是个凶淫过于桀纣的暴君,继位后大肆屠戮宋室宗亲和朝臣,刘昶也是他准备捕杀的对象据《南史·刘昶传》载:废帝派大军征讨刘昶,“昶即起兵,统内诸郡并不受命,昶知事不捷,乃夜开门奔魏,弃母妻,唯携妾一人,作丈夫服,骑马自随在道慷慨为断句曰:‘白云……’因把姬手,南望恸哭,左右莫不哀哽,每节悲恸,遥拜其母 据此可推此诗作于永光元年(465年)九月 5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