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高等教育历史沿革.doc
9页甘肃省高等教育历史沿革(简版)一、 解放以前的甘肃高等教育1913 年,原甘肃法政学堂改称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是本省最早的高等学校该校设有政治经济本科、预科和法律别科校长蔡大愚校址在兰州西关翠英门旧举院法政专门学校于 1928 年改称兰州中山大学,1931 年改称甘肃学院,1946 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将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并入甘肃学院,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国立兰州大学1939 年 4 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在兰州建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1945 年 8 月奉教育部令改名为西北农业专科学校 学校分五年制专科和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招收初中毕业生,三年制专科招收高中毕业生1939 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所属的师范学院独立建院,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校址在陕西省城固县,1940 年,迁至兰州建校,校址在兰州市十里店1942 年,在兰州新建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不分科,学制六年,招收初中毕业生,1943 年开始招收四年专科,对象是高中毕业生1945 年,原国立西北医学院迁至兰州后,该校并入西北医学院,1946 年国立兰州大学成立后,又并入兰州大学1946 年 10 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在兰州设立国立兽医学院,1947 年,将兰州大学兽医学院分出,并将甘肃畜牧兽医研究所并入,建成国立兽医学院,校址在兰州小西湖。
到 1949 年解放前夕,全省有国立兰州大学、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兽医学院、和西北农业专科学校等 4 所高等学校全部在校学生 1810 人教职工 630 人,其中专任教师 238 人(教授 68 人,副教授 32 人,讲师 51 人)二、 解放初期的整顿改造和院系调整1949 年 8 月 26 日兰州解放9 月 1 日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事代表辛安亭同志率同陆润林、孙达可二同志进驻兰州大学,负责接管全省 4 所高校和省图书馆及科学教育馆在接管过程中,西北教育部决定,撤消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将其农田水利科并入陕西的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科并入兽医学院, 1950 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国立兽医学院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 年又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决定在兰州开办藏民问题研究班,11 月扩大为藏民学校1950 年 1 月更名为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简称“ 革大三部” 2 月西北军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在兰州筹办西北民族学院的决议8 月西北民族学院成立1951 年成立甘肃工业专科学校(1953 年撤消)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学院的英文系并入陕西的西北大学,俄文系并入西安新建的西北俄语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并入西安体育学院。
1954 年,医学院从兰州大学分出,独立建成兰州医学院1956 年成立甘肃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天水1957 年上半年合并于西北师范学院经过院系调整,到 1957 年,全省全日制高等学校 5 所,即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兰州医学院 、西北民族学院在校生共 7930 人,专任教师 1187人三、 1958 年的教育革命1958 年,除原有 5 所高校外,又新建 16 所,到 1960年全省高等学校达到 43 所,有些学校既无必要的校舍和设备,又无起码的师资队伍,实际上是“挂牌大学”,有名无实其中中央部门办 14 所,分别是:兰州大学、兰州铁道工程学院、天水铁路专科学校、兰州石油学院、玉门石油学院、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学院、兰州化工学院、酒泉钢铁学院、白银有色金属专科学校、银光化学工业学校、兰州建筑工程学院、兰州中兽医专科学校、兰州铁路医学专科学校省办 19 所,分别是:甘肃工业大学、甘肃科技大学、甘肃矿业学院、甘肃地质学院、甘肃动力学院、甘肃水利水电学院、甘肃轻工业专科学校、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农学院、甘肃畜牧专科学校、甘肃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甘肃分院、兰州医学院、甘肃师范大学、甘肃师范专科学校、甘肃财经学院、甘肃体育学院、兰州艺术学院、西北民族学院。
专区以下办 10 所,分别是:兰州工业专科学校、天水农业专科学校、定西农业专科学校、张掖农业专科学校、兰州师范专科学校、天水师范专科学校、平凉师范专科学校、定西师范专科学校、张掖师范专科学校、临夏师范专科学校1955 年,甘肃省委决定,西北畜牧兽医学院迁至武威黄羊镇1958 年,将筹建的甘肃农学院与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合并,组建甘肃农业大学,1958 年 12 月 5 日,甘肃农业大学正式成立1958 年,西北师范学院改名为甘肃师范大学四、1961 年的事业调整1961 年后,中共甘肃省委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学校布局,数量上要后退,质量上要提高将全省高等学校由 1960 年的 43 所调整为 1961年的 13 所,1962 年又调整为 6 所,分别是:兰州大学、兰州铁道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医学院、甘肃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与此同时,省委要求各高等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高教 60 条),努力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工作1962 年以后,先后恢复了甘肃教育学院和甘肃工业大学,到 1965 年,全省高等学校达到 8 所,在校本专科学生 11765 人。
五、“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民族学院即西北民族学院于 1970 年被撤消,甘肃教育学院下马停办1966 年至 1968 年所有高校停止招生,1969 年兰州大学和甘肃工业大学招生 83 人,1970 年兰州大学和甘肃师范大学招生 293 人,1971 年各高校开始接受推荐学员文革”期间,研究生教育完全中断1972 年,筹建西北石油学院,1976 年停止筹建1973 年 3 月,国务院正式发文恢复西北民族学院,由省革委会领导,教育局主管1975 年成立天水农学院、平凉农学院、定西农学院到 1976 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 10 所中央部门办 1所:兰州铁道学院;省办 9 所:兰州大学、甘肃工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天水农学院、平凉农学院、定西农学院、兰州医学院、甘肃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正和恢复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省高等学校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拨乱反正,进行恢复、整顿工作1977 年,将天水、平凉、定西三所农学院撤消建制、办至学生毕业为止1977 年学校恢复高考招生制度1977 年在兰州师范、天水师范、张掖师范、庆阳师范设立专科班。
1979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甘肃中医学院、兰州师范专科学校、天水师范专科学校、张掖师范专科学校、庆阳师范专科学校1981 年又成立了兰州商学院1981 年 12 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甘肃农业大学迁回兰州1981 年甘肃师范大学恢复西北师范学院名称1983 年本省各民主党派联合创办金城联合大学,当年招收大专新生 217 人至此,甘肃普通高等学校有 14 所,高等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其中中央部门办的学校有:兰州大学(教育部)、兰州铁道学院(铁道部)、西北民族学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工业大学(机械工业部)、兰州商学院(商业部)省办的学校有: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厅)、西北师范学院(甘肃省教育厅)、兰州医学院(甘肃省卫生厅)、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卫生厅)、兰州师范专科学校(甘肃省教育厅)、天水师范专科学校(甘肃省教育厅)、庆阳师范专科学校(甘肃省教育厅)、张掖师范专科学校(甘肃省教育厅)、金城联合大学(民主党派)在校本专科学生 18138 人,在校研究生 368 人1984 年,召开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1985 年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甘肃省高等教育改革若干具体规定的通知》(称“ 高教十条” )。
甘肃省高等教育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1985 年筹建兰州有色金属工业专科学校、甘肃体育专科学校(两校以后没有能够成立)1985 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甘肃政法学院、甘肃联合大学、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三所学校当年筹建当年招生1988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西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1989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兰州工业专科学校到 1989 年全省高校达到 18 所,在校本专科学生达到33168 人,研究生达到 1197 人1992 年,国家教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因金城联合大学办学条件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正式决定撤消金城联合大学将金城联合大学 44 万元固定资产、84 万结余资金和 8 千册图书教材及 11 名职工全部移交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校的11 名教师由省教委安排到兰州地区省属高校内任教1992 年根据国家教委的指示,兰州师范专科学校、天水师范专科学校、张掖师范专科学校、庆阳师范专科学校、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等分别更名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兰州工业专科学校更各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到 1996 年,全省有全日制普通高校 17 所,分别是:兰州大学(国家教委)、兰州铁道学院(铁道部)、甘肃工业大学(机械工业部)、西北民族学院(国家民族事务会员会)、兰州商学院(国内贸易部)、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教育委员会)、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教育委员会)、兰州医学院(甘肃省教育委员会)、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教育委员会)、甘肃政法学院(甘肃省司法厅)、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教育委员会)、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教育委员会)、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教育委员会)、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教育委员会、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教育委员会)、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教育委员会)、甘肃联合大学(甘肃省教育委员会)。
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向大众化迈进(未完待续)(摘自甘肃教育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