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明永乐青花压手杯.doc
2页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明永乐青花压手杯.txt43 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 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 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44 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明永乐青花压手杯 (任荣兴 2002.10.18) 我国的青花瓷器自唐代中晚期创烧以来,经宋代的初步发展,到元代已相当成熟至明 代初期永乐、宣德年间,我国的青花瓷器可谓达到黄金时期,而其间又首推永乐年间新创的 青花压手杯青花压手杯,早在明代天启年间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一书中就有记载, “永乐年 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 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 ”苏州文物商店藏有一件永乐 青花压手杯,口径9.2、足径4、高5.4厘米,重160克,坦口,弧壁,垂腹,圈足 整个器物胎体自口沿往下逐渐增厚,略显厚重,釉质肥厚精细,青花色泽深翠,是用郑和下 西洋后带回来的一种进口钴料苏麻离青绘画而成碗内心五花瓣围成的圈线内,书米粒大小 “永乐年制”四字青花篆款,碗内口沿下围以青花双圈线,外口沿画有一圈青花弦纹,下为 间隔相同,排列有序的二十六朵梅花,再过两道青花弦纹的饰带,为碗外壁的主题纹饰八朵 青花缠枝莲花纹,这八朵缠枝莲花,造型各异无一相同,足见匠师构思之精巧。
圈足上满饰 一周卷草纹,线条流畅,生动自然,主次分明碗身满布大小不一的纹片,只是碗内由于使 用的原因,略微泛黄圈足平切,由于使用官土麻仓土,圈足露胎处手感光滑细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四件青花压手杯,其中一件残四件中,一件为双狮滚绣球内 “永乐年制”四字篆款,口径9.15、足径3.95、高5.1厘米,重158克,器身开 片,片纹泛黄色另三件为五花瓣内“永乐年制”四字篆款,口径分别为9.1、9.2、9.3 厘米,足径分别为3.95、3.95、4厘米,高分别为5.1、5.2厘米,重分别为 154、160、160克苏州文物商店这件永乐压手杯,无论从造型、釉色、花纹、款 识、尺寸、重量等方面,与故宫收藏的三件五花瓣内“永乐年制”四篆款压手杯如同出一辙, 只是高度相差0.2厘米此件压手杯,虽不是宫廷旧传,但仍不失为一件稀世之珍由于永乐青花压手杯制作规整、精良,传世极少,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有仿制其碗内 心为一对鸳鸯,器物明显变大谷应泰《博物要览》中提到的鸳鸯心者,因不见传世的永乐 作品,笔者疑为明万历年仿制的永乐青花压手杯,谷应泰可能误以为是真正的永乐年间的压 手杯,且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篆款现代新仿的永乐青花压手杯,虽出自国内名家之手,但与真品相差甚远,由于所用的胎 料、釉药以及窑炉气氛的不同,给人的直觉就是釉太白,而且尺寸与真品略有不同,显得略 小,其口径为9.05、足径3.95、高5.1厘米,重150克。
整个造型、花纹略显生 硬,坦口不如真品弧度大,碗内口沿仅施一道弦纹,而且晕散,碗心五花瓣内“永乐年制” 四字篆款模糊不清,虽人为的仿制苏麻离青料,但由于火候等方面掌握得不好,效果适得其 反,碗外口沿的二十六朵梅花的排列高低不平,间隔距离不等,有的往往流淌到双圈弦纹上, 圈足上的卷草纹也显得乏力零乱底足虽为平切,但由于使用的是现代瓷土,虽经打磨,但 手感毛糙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永乐青花压手杯和现代仿品的区别,从中亦 可窥知永乐青花压手杯的真正价值它不失为青花瓷器中的至尊,是古代能工巧匠的旷世杰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