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古诗诵读: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2 鄂教版.ppt
8页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何处教吹箫?诗词诵读诗词诵读 c chuòhuò 寄扬州韩绰判官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唐 杜杜 牧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迢迢:迢迢:形容遥远形容遥远 xiāoxiāo玉人:玉人:美人 箫:箫:一种乐器一种乐器 从一个从一个““寄寄””字,我读出了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字,我读出了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杜牧(公元803803-约-约852852年),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 “小李杜小李杜”” 青山隐隐水迢迢•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岸青山逶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岸青山逶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隐隐隐隐”和和”迢迢迢迢”这两对叠字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间距离, 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秋尽江南草未凋 “隐隐隐隐”足以说明作者距离这山的遥远,远到已经模足以说明作者距离这山的遥远,远到已经模糊看不清了;而这糊看不清了;而这“迢迢迢迢”二字可以看出水的源远流长,作二字可以看出水的源远流长,作者借以暗示距离朋友很遥远者借以暗示距离朋友很遥远 ““秋尽秋尽””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到了晚秋,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枯萎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枯萎 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的晚秋时节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的晚秋时节秋风四起,树叶飘落,给人一种萧条之感。
而此时的江秋风四起,树叶飘落,给人一种萧条之感而此时的江南风光依旧秀媚,生机勃勃,诗人因而格外怀念繁华的南风光依旧秀媚,生机勃勃,诗人因而格外怀念繁华的江南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江南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这两句诗写景,但景中却浸透着作者思念故友、思念这两句诗写景,但景中却浸透着作者思念故友、思念故地的丝丝情怀故地的丝丝情怀二十四桥明月夜•江南佳江南佳景无数,但我记忆中最美的印象景无数,但我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就就是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是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二十四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二十四座桥,一一说即吴家砖桥,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在那月朗星稀的夜晚,此时此刻,韩绰你在在那月朗星稀的夜晚,此时此刻,韩绰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座桥上教歌女们吹箫作乐、而流二十四桥中的哪一座桥上教歌女们吹箫作乐、而流连忘返呢?连忘返呢?诗歌欣赏诗歌欣赏 整首诗真可谓景中蕴情,情于景中。
前两句诗整首诗真可谓景中蕴情,情于景中前两句诗意在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秋天景色,后意在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秋天景色,后两句诗写了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图景两句诗写了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图景 表达了诗人对故地的思念,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地的思念,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你还知道哪些怀念朋友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怀念朋友的古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唐唐 王维王维《《杂诗三首杂诗三首》》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隋 薛道薛道《《人日思归人日思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宋 苏轼苏轼《《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唐 王勃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