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doc
4页免疫增殖病 Immunoproliferative diseases 指淋巴系统的增殖性疾病这种免疫增殖可以是反应性(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肿瘤反应性增殖多为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的增生,最常发生于某些感染,多数预后较好;恶性增殖为不成熟淋巴细胞的增生,预后不佳在少数情况下,反应性增殖可以转化为恶性增殖 多发性骨髓瘤是较多见的有代表性的免疫增殖病,是浆细胞异常增殖的病变由于体内某种特殊浆细胞类型的恶性增生,血清中某一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增高病变是全身性的,常影响到全身骨骼、肾、神经系统、骨髓等骨髓中的正常骨髓细胞为大量浆细胞所取代,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骨质因受瘤细胞侵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致发生自发性骨折;肾内大量浆细胞的侵润可导致肾功能不全;尿中可出现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称本斯·琼斯氏蛋白质在某一免疫球蛋白成分大大增高的情况下,其他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则相应降低,因此往往继发感染 其他免疫增殖性疾病还有巨球蛋白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冷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增殖常可随原发病的痊愈而消退,恶性增殖性病变则常需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且预后不佳一、概念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性疾病是指由于浆细胞的异常增殖所致的Ig异常增生造成机体病理损伤的一组疾病。
二、分类 1.IPD包括良性和恶性增殖两大类 2.目前主要是按增殖细胞表面标志分类:分为T细胞(多为血液疾病)、B细胞(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淀粉样变性等)、裸细胞、组织单核和其他5类 3.IPD按其异常增高的Ig性质可分为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和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可分为三类:原发性恶性、原发性良性、继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是指血清中两个克隆以上的浆细胞同时增生,体内多种Ig异常增高和/或尿中出现游离轻链或重链的病理现象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是由单株浆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理化性质十分均一的Ig增高所致的疾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是指患者体内存在异常增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一类疾病又称丙种球蛋白增殖病,主要是由于lg电泳位置在球蛋白区域(丙种球蛋白) 特点是:单克隆细胞增生,lg理化性质十分均一,无活性和正常的免疫功能,所以又称副蛋白,也称M蛋白M蛋白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轻链),因轻链分子量小(45000),在尿中测出轻链故又称之为本周蛋白,它是1847年由Bence-Jones在尿中检出轻链而命名。
一、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单株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亦称浆细胞瘤 1.发病机制不明,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遗传因素有关 (2)细胞因子异常 (3)与粘附分子、IL-6等信号传递受体和Bcl-2等抑制凋亡的受体高表达有关,这些物质可使恶变的浆细胞定植于骨髓,还与myc、ras等原癌基因的异常启动有关,从而直接或间接损伤骨髓细胞和免疫系统 (4)造血干细胞异常 (5)外因如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可引起发病 2.临床特征 (1)骨质破坏:骨髓瘤细胞增生、浸润破坏骨组织→骨质疏松、溶骨改变→骨痛、骨折 (2)贫血:骨髓损害→贫血、粒细胞和血小板↓,出血 (3)感染 (4)肾功能损害 (5)其他组织损害,如神经系统 (6)预后不良,第(3)和(4)常为本病的死因 3.免疫学特征 (1)血清中有大量的M蛋白,IgG≥30g/L、IgA≥10g/L、IgM≥10g/L、IgD≥2.0g/L、IgE≥2.0g/L或尿中有本周蛋白(>2.0g/24h尿);(2)骨髓中有大量成熟的浆细胞(>15%),组织活检证实有浆细胞瘤;(3)正常的Ig水平明显↓ 4.诊断标准:免疫学特征3项中具备2项即可诊断;但IgM或IgD除具备免疫学特征(1)、(2)项外,还须有多处溶骨性损害。
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后,还要进一步作免疫学检查分型 5.MM不同类型特征:发生率IgG型最常见(>50%)、IgA型次之(约20%~25%)、IgD型少见(约1%~2%)、IgE型、IgM型罕见 注意:浆细胞白血病:为MM变异型,其恶性浆细胞不仅在骨髓中可见,在血液中也可见可与一般的骨髓瘤相鉴别 二、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以分泌IgM的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多见于老年男性 1.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和慢性抗原刺激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2.临床特征:①淋巴结-肝-脾肿大为其特征;②老年发病;③有不明原因贫血及出血倾向;④有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症状;⑤有雷诺现象;⑥有视力障碍 3.免疫学特征:①血清中有单克隆IgM含量↑,一般>10g/L,为其特点;②红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③骨髓中有淋巴细胞样浆细胞浸润;④血清相对粘度↑;⑤本周蛋白尿(10%~30%患者可有,常为κ) 三、重链病 重链病:由于浆细胞发生突变和异常增殖,合成功能障碍,只产生Ig的重链或有缺陷的重链,致使血清和尿中出现大量的游离的无免疫功能的Ig重链所致的疾病 1.原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①重链基因群改变及RNA转录后拼接异常有关;②慢性感染(病毒等)有关。
2.根据重链的类别分为四型:IgG(γ)、lgA(α)、IgM(μ)和IgD(δ),后一种罕见 3.临床及免疫学特征:见教科书有关章节 四、轻链病 轻链病是由于浆细胞发生突变和异常增殖,产生大量的轻链,血浆中轻链含量异常增加,经肾脏从尿中排出,由此导致的疾病 临床特点:①发病的年龄轻;②以发热、贫血,严重肾功能损害(λ型)为特点;③多数有溶骨性损害;④有淀粉样变性 免疫学特征:①血清中异常轻链水平↑,正常Ig水平↓或明显↓;②尿中和血清中可检出同类型的轻链片段;③本周蛋白尿 五、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病 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是指血清中出现高水平Ig和M蛋白(低水平,IgG常见),不呈进行性增加,不伴有浆细胞恶性增殖的疾病,正常老年人群中可见特点是:①血中M蛋白水平不高;②血和尿中无游离的轻链和重链;③血中有高水平Ig,但通常低于恶性浆细胞病,IgG530g/L、IgA<20g/L、IgM不定,其他Ig大多正常或轻度↓④骨髓中浆细胞<10%,形态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