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创作中人物刻画的美学思想.docx
3页艺创作中人物刻画的美学思想摘要:人的外貌和心灵之间的美丑,在每一具体人物身上常常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在文艺创作中,艺术家在描写这些人物的生活丑时,就必须坚持艺术审美化的美学原那么,在进步的审美理想指导下,通过艺术的典型化,将生活丑转化为具有批判意义的艺术美关键词:文艺创作生活丑艺术美美学文艺是具有美学意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文艺创作中,艺术家总是依照一定的审美观和艺术观,按照美的规律去反映世界,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在审美对象中认识人的本质力量,推动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创造美的生活因此,生活中美的事物往往是藝术家创造艺术美的依据但是,艺术美也并不局限于生活美,因为艺术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客观现实又是美丑并存的,艺术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现实生活,是不能排斥对丑恶事物的描写的,生活丑同样可以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这是由艺术创作的特性决定的因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认识与评价,借助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要通过观察、研究、分析,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将它真实地反映出来同时,生活丑经过艺术处理进入艺术殿堂,成为一种渗透着艺术家的否认性评价的艺术形象,便从反面肯定了美。
再者,生活丑获取了和谐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因此,生活丑一旦进入艺术领域,成为反面艺术典型,就获取了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这是一种以其艺术的存在否认自身现实存在的美,这就是化丑为美当然,化丑为美,是从艺术形象的美学效果这个意义上来说的,是说从艺术效果上看经过“化〞的功夫,这个“丑〞已经不同于一般的生活丑了,它已具有审美意义上的美了正如莱辛所说:“正因为丑在诗人的描绘里,常由形体丑陋所引起的那种反感被冲淡了,就效果说,丑仿佛已失其为丑了〞【1】那么,在文艺创作中,生活丑又是如何转化为艺术美的呢?众所周知,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又是文艺的主要描写对象,研究在文艺创作中如何把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最主要的是要研究把丑的人物转化为艺术美的问题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与生俱来的相貌,是自然的条件,但他的世界观、道德、思想、情操、风度、谈吐,一句话,整个的精神境界,却是在社会中形成的人的外貌和心灵,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因而,人的外貌和心灵之间的美丑,在每一具体人物身上,常常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
这就需要艺术家在文艺创作中,通过艺术的典型化,将这些人物的生活丑转化为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美艺术美虽然来自生活,但艺术美并不是完全决定于作品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而是决定于艺术家如何去反映对象鲍姆嘉通曾说:“丑的事物,单就它本身来说,可以用美的方式去想〞【3】这说明决定文艺作品内容方面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如何评价和表现客观对象对于貌丑心丑的人物,艺术家可以“用美的方式去想〞,在进步的审美理想指导下去揭露丑否认丑,使它们成为具有从反面衬托美肯定美的美学形象昆曲?十五贯?中的娄阿鼠,鲁迅小说?药?中的康大叔、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果戈理?死魂灵?中的地主梭巴开维支的形象等,都是用这种艺术审美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再如俄国十九世纪画家列宾所画的?祭司长?,被称为“教会的狮子〞大腹便便的肚子,还有那在黑色迦裟和无边帽衬托下显得异常狭小的面孔,浓密的白胡子,加上两道竖眉,活像一头刚刚吞食了野兽的狮子,左手拄着笏杖象征着教会的权力画家抓住了这些本质特征,刻画出那贪婪、凶残和伪善的性格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丑恶的,在艺术中也是丑恶的但是,由于作者以崇高的美学理想和他们的丑行恶状相对立,揭露这些丑恶人物的反动本质,使他们具有否认丑肯定美,批判恶赞扬善的美学意义。
人们在欣赏这些形象时,也能得到一种审美的满足当然,长相丑是属于人的生理特征,但一个人长相的丑并不影响他内在品质的美好中国古代有一位丑妇叫嫫姆,?列女传?上说嫫姆是黄帝的第四妃,“貌甚丑而最贤〞路史?上说:“嫫姆貌恶而德充〞意思是貌丑而心灵却是美的艺术家在艺术地描绘这类貌丑心美的人物时,也是依照艺术审美化的原那么,在描绘人物外貌丑的同时,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捕捉人物的美好心灵,开掘人物性格的内在意义,强化对人物本质特征的描绘,克服人物外貌丑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缺憾,到达化丑为美的艺术目的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既驼背,又聋哑,生得奇丑但是,雨果在塑造卡西莫多这个人物时,并不是孤立地描绘他的外貌丑,而是在描绘外貌丑的同时,集中笔墨刻画他那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把他那忠诚、勇敢、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美好心灵,揭示得深刻感人,具有崇高的美学意义还有,戏曲中那些丑扮的人物,如?审诰命?里的七品芝麻官,?升官记?里的歪脖子徐九经等,他们丑扮的外形并未使他们那美好的内心被丑化,而是通过他们丑扮和幽默、机智的言行,让人更敏悦地感到他们那灵魂的高尚这便是化丑为美的艺术效果那么,在文艺创作中,对于貌美心丑的人物,艺术家又是怎样描绘的呢?貌美心丑的人物,只是美在外表上、现象上,其内心本质却都是丑的。
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地说到过人的外貌与心灵之间的矛盾他说:“我真想不到天下何其浅薄者之多他们面目倒漂亮的,而语言无味〞【4】对于这种徒具外形美而内在的精神境界十分空虚、低下的人,群众却有一个谥法:绣花枕头鲁迅解释道:“这意义也许只有乡下人能懂的了,因为穷人塞在枕头里的,不是鸭绒,是稻草〞【5】亦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巴黎圣母院?中的卫队长菲比思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外表的美到处招摇撞骗,在百合花小姐面前百般谄媚,说什么“我要有妹妹,我爱你而不爱她,我要有世界黄金我全部都给你,我要有妻妾成群,我最宠爱你〞不久后又用这一套甜言蜜语去欺骗吉普赛女郎艺术家在描绘这类人物时,既善于深刻揭露这类貌美心丑人物的丑恶本质,又能在描写外貌美的时候,倾注入自己鲜明的爱憎感情和对生活真诚的理解,使人感受到这是一种虚假的美,把它们转化为具有批判意义的美学形象,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丑,激起追求美的激情中国文学史上,对这类人物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当推?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这是一个上等的美人,她“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那副打扮“恍假设神妃仙子〞可是,作者在描绘她的外貌美的同时,却一刻也没有忘记揭露她的心灵丑说她是个“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盆人,暗是一把刀〞的人。
作者精心设计了“凤姐毒设相思局〞,“瞒消息凤姐设奇谋〞等一系列情节,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她那心地歹毒,残忍凶狠的的丑恶本质,深刻地剖析了她那极端丑恶的灵魂,使这个貌美心丑的人物转化为具有批判意义的美学形象,成为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艺术典型总之,生活中十全十美的人可以说几乎不存在所谓“甘瓜苦蒂〞,完美的事物也总会有缺陷在文艺创作中,艺术家在描写这些人物的生活丑时,就必须依照美的法那么,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去感受客观事物采用批判揭露的方法,对丑恶的形象加以抨击、挖苦、鞭笞,以引起人们对丑的憎恶和仇恨,对美的热爱和向往通过艺术的典型化,化丑为美,点石成金,使之成为从反面衬托美、肯定美,具有批判意义的美学形象参考文献【1】朱光潜译莱辛.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5】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