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讲义.doc
36页第二语言习得课程讲义任课教师:张景华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一节 语言 1、 语言的定义及性质 2、 第一语言与母语 3、 第二语言与外语 4、 语言与言语 5、 语言与社会 6、 语言与思维 7、 语言与文化、跨文化(文化:1)生态文化(ecological culture); 2)语言文化(linguistic culture);3)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4)物质文化 (material culture);5)社会文化(social culture). 跨文化:阅读下面短文,思考这些女生犯了什么错误? What is Wrong with Their “Hello”? A group of Chinese girls who just arrived at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ir university education decided to visit the city of New York together. Since their school was not very far from the city, they planned to take a Greyhound bus(“灰狗” ,美国一长途汽车公司名) to go there at weekend. Saturday morning, they got up early and after two hours’ drive they got to the downtown of the city. They stayed there for a couple of hours, shopping and sightseeing happily. Everything seemed OK until it was the time for them to go back-- --they suddenly realized that they lost their way back to the Greyhound bus station. What made the situation worse was that it was getting darker. In despair, they stopped at a corner on the street and decided to ask for help. At this moment they saw a young couple passing by, so they said “Hello!” to this couple. To their surprise, the couple looked at them coldly and hustled on. Having no way out, they approached to the next group of passerby and tried a louder “Hello!” this time. Again they got nothing but a cold shoulder from these city people.显而易见,细心的读者已经知道这些女生的错误所在了——不是语言错误,而 是语用错误。
英美文化中,身处公共场所语境,如要引起他人注意、寻求帮助 时,一般使用“Excuse me”而不能使用“Hello” (参见:《语言学教程》 (第三版中文本,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身势语与文化(例:前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访美见《跨文化交际 学》 ,458 页,贾玉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 5 次印刷) 9、 语言与语言学 注:推荐参考书目: 1、 《普通语言学》 ,赵蓉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普通语言学概要》 ,伍铁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第一版) ,2003(第12 次印刷) (高等学校文科教学用书)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及其学科性质或属性 一、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或 70 年代初,即 Corder 于 1967 年发表其经典论文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开始 “第二”是指掌握母语后再学的另一门或二门、三门的语言,它同 外语的学习是两个概念。
二、学科性质或属性 1、性质 由于目前二语习得研究变得更复杂,所需要的知识也更复杂只有由多学科学 者组成的研究队伍共同研究这一问题,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Bialystok 1998) 二语习得研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从众多相关学科中吸取营养,但又并非 这些学科的简单综合,它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对二语习得研究的突破性进 展有赖于多学科的协同作战,二语习得研究除了从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 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借鉴和吸收有益 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手段为自己所用外, Bialystok (1998)认为它还从哲学、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以及神经系统科学、神经生物学、 神经语言学等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 2、属性 有四种观点: 1) 属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国内外传统观点,至今也是如此) ; 2) 属于教育语言学(俞理明、袁平华(见下) ) 3) 属于认知科学(Doughty、Long 主编: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3.Blackwell Press. 4) 独立学科(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 ,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7。
p1-2;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属性的问题,国内外语言学界的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属 于应用语言学但近年来,不少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该学科应属于教 育语言学 (俞理明、袁平华, 《现代外语》2004 年第 3 期) 显然,该学科的 属性问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前沿问题究竟归属于哪种学科,我们立 志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取得较大突破首先我们从该学科的起源谈起第二语 言习得暨外语语言教学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它的 “催生婆”是 Chomsky 理论(1957,1959,1965)在语言学界和其它相关的领域 里所引发的一场革命(Ellis 1985) 在二语习得研究早期,当时的“主流理论” , 不管是“中介语”假设(Interlanguage)(Selinker 1972),还是 Corder(1967)的“错 误分析”论(Error Analysis)以及 Lado(1957)的“对比分析”论,抑或是 (Krashen(1982,1985)的监控理论(Monitor Model),无不深深印有乔氏理论的印记 比如,Selinker 在探讨二语学习者的僵化(fossilization)原因时,提出了第二语言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和第一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相 对应的东西起作用,叫做“心理结构”(Psychological Structure),而僵化就是 “心理结构”萎缩(atrophy)所致。
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正是乔氏提出的假设 同样,Corder 的错误(error)和误差(mistake)的区别的假设则大量借鉴了乔氏对 “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应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之间的区别的论述至于 Krashen 的监控理论,他的“习得”不同于“学习”的论点 曾引起二语习得界广泛争议,而“习得”这个假设正是乔氏理论体系的一个核 心正是因为二语习得理论暨外语语言教学理论的形成和乔氏的语言理论体系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普遍把这一学科属性归到应用语言学领域但经过 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二语习得暨外语语言教学研究已经成为涉及多种学科、面 向二外/外语教育的一个独立领域,它涉及到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 人类学、认知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因此,有人认为教育语言学比应用语言学 更能准确表述该学科的属性问题,应属于教育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暨外语语 言教学学科属性问题虽然在国内语言学界有过讨论,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依 然没有定论,谁是谁非,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 (1)既然第 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领域已经涉及到多种学科,因此它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成为高校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一门研究方向课程。
这样对我国高校研究生课程 设置,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二语习得理论队伍和高水平的外语教学师资队伍具 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既然第二语言习得暨外语语言教学研究的领域已 经涉及到多种学科,因此当该学科研究年龄与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 响时,它应该属于社会、心理语言学;涉及到语言结构的理解时,它应该属于 认知语言学;涉及到语言的应用时,它则属于应用、功能语言学;而当它研究 课堂上教师如何教、教什么以及学生如何习得语言等问题时,它应属于教育语 言学) 因此,确定这一学科的属性,对我国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培养出一支 高素质的二语习得理论研究队伍和高水平的外语教学师资队伍具有十分重大的 现实意义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特点及研究对象虽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是十分迅速的特 别是 70 年代以来,各种研究理论不断更新,研究队伍日益扩大,研究手段正朝 科学化迈进纵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建立起某种理论而现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的理论基础已相对比较雄厚,目前除了那些世界著名学者仍在通过研究创造自 己的理论外,多数研究人员都是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对现有的理 论进行检验、补充和发展。
第二、从以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进行推论,转向用科学 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从目前统计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广泛使用,我们 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第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其它研究领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里涉及到第 二语言习得学科定位/属性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没有定论) 目前第二语言 习得的研究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学、认知科学等 领域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 第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以从描述型转移到了解释型也就是说研究人员已不 再满足于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描述,人们更关心的是,为什么某一语言点学生能 较快地掌握,而另一个语言点学生却掌握得较慢,甚至无法掌握语言学界想 要弄清楚这些语言现象是怎样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知识的 第二语言习得现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研究领域,语言学界正在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大体上可以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分为两条主线或研究对象: 第一条、对语言学习者的研究这包括学习者的年龄、个性、性别、学习动机、 学习方法、认知特点等等语言学界要搞清楚这些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第二条、对语言学习本身的研究这包括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第 二语言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语言的习得过程,语言知识的构成等等。
下面从 第二条主线来回顾一下西方学者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并对目前第二语言习 得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1、横向与纵向研究 2、定性与定量研究 3、本体论、实验论和方法论 1、横向与纵向研究:(Horizontal and Vertical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