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docx
6页探究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84例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以上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当作常规组,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免疫状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免疫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免疫状况,同时极大的提升了患者的生育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广泛应用与积极推广关键词:心理护理;艾滋病;临床效果对艾滋病来说,即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免疫缺陷病毒的侵犯,杀死免疫细胞,致使免疫功能出现缺陷、免疫力降低,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1]由于该疾病目前无法治愈,致使患者非常敏感且内心十分脆弱,极易产生焦虑、无助、抑郁、恐惧、失落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
可见,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了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获得成效十分显著,现做出如下整理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84例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以上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当作常规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为19-64岁,其中接触性感染为26例,输血感染为11例,吸毒感染为5例;另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为20-67岁,其中接触性感染为31例,输血感染为9例,吸毒感染为2例以上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心理反应,且排除精神类疾病,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了相关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感染途径等展开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1.2方法给予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化护理,即对患者实施健康知识教育,借助视频的形式讲解艾滋病的症状、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以及相关预防措施,以此改善患者对疾病的恐慌心理,提升其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建立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患者在治疗期间,最常见到的就是医护人员,因此更希望能够获得其理解、关心和帮助[2]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以平等的对待患者,切勿以有色眼镜看人,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把重点放在治疗患者疾病上,调整自身心态,不恐惧、不歧视其次,心理支持在借助温和的态度与娴熟的技术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之后,护理人员还需要积极鼓励患者将内心的真实感受倾述出来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其交流,帮助患者发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再次,行为干预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艾滋病的流行与人的行为、社会环境等存在直接联系,同时向患者讲解艾滋病能够服药控制的具体原因,以及预后质量的改善情况最后,认知干预具体分析并总结艾滋病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的认知疾病,以降低其心理压力,进而使负面情绪得到缓解[3]1.3评价指标运用焦虑、抑郁自评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值为30-90分之间,且患者心理状态的严重程度和分值成正比;以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四个维度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为35-100分之间,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分值呈正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静脉血当中的CD+T淋巴细胞量,分析患者的免疫状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如下表1: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对比(分)组别例数焦虑情况评分抑郁情况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实验组4281.336.3735.373.5283.466.2535.143.35常规组4282.046.2942.133.7581.546.3345.735.22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如下表2:2.3两组患者免疫状况对比实验组患者的免疫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如下表3:3.讨论艾滋病极易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造成严重的创伤,使患者机体发生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免疫系统受到极大的影响[4]有关报道显示,对患者实施有效且科学的心理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从而使病情得到改善。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以友爱、平等的心态向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构建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其不良情绪被消除对患者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从而有效缓解失落、自卑、无助等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对治疗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84例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免疫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免疫状况,同时极大的提升了患者的生育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广泛应用与积极推广参考文献:[1]韩好惠.心理护理对AIDS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7):135-137.[2]高静,蔡常辉,高齐明.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5):114-116.[3]巴丽娟.同伴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80.[4]刘秀儒,唐杰,王冬华.艾滋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长沙医学院学报,2020,18(01):24-28.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分)组别例数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实验组4280.588.1886.828.5385.328.2480.338.51常规组4269.853.9770.263.1868.885.3465.243.23表3 两组患者免疫情况对比(个/μL)组别例数护理后患者静脉血当中的CD+T淋巴细胞量实验组42383.65218.53常规组42164.38109.95-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