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教学教材.ppt
32页补充: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例)沃克环流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西:温度高 东:温度低一、沃克环流.正常状况下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温度有何不同?为什么?一、沃克环流.正常状况下赤道太平洋两岸温度东低西高将通过什么作用最终产生什么结果?沃克环流热力环流“沃克环流”沃克环流底层海水环流运动幻灯片 15太平洋中、东侧:晴朗、干燥;海温低太平洋西侧:多雨、湿润;海温高正常状况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 重要意义: 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妮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 二厄尔尼诺现象时间时间: : 圣诞节圣诞节前后(前后(1212月月2525日)日)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圣婴”)距平值一、沃克环流厄尔尼诺期间的大气环流及气候异常太平洋中东侧: 干燥少雨 洪涝灾害太平洋西侧: 湿润多雨 干燥少雨旱灾沃克环流减弱(西旱东涝)“厄尔尼诺”给秘鲁沿岸带来的灾害(西旱东涝)1982年1983年紧邻秘鲁、地处太平洋东部的厄瓜多尔,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增加10倍以上,发生了罕见的大水灾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澳大利亚则开始出现旷日持久的干旱天气,其东部连续年没有下过透雨,为近200年罕见(东涝)(西旱)南美的暴雨和洪水 印尼的森林大火澳洲的干旱厄尔尼诺现象(西旱东涝)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气环流状况a a海洋海洋生态灾变生态灾变;海洋;海洋捕鱼量减少。
捕鱼量减少b b导致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全球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的主要原因之一;c c农业减产农业减产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即为何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东高西低?多数科学家认为,东南信风减弱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思考:东南信风减弱,甚至会转为西风?气压西高东低,且地转偏向力极小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东南信风的减弱可能是主要原因1.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引起2.由火山活动引起3.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其他观点:三.拉尼娜现象(“圣女”)-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一、沃克环流拉尼娜期间大气环流(表现):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低温,下沉气流加强,沿岸更加干旱 西部海区上升气流加强,沿岸更加湿润 成因:沃克环流加强拉尼娜现象期间的气候异常(西涝东旱)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低温,下沉气流加强,沿岸更加干旱 西部海区上升气流加强,沿岸更加湿润 成因:沃克环流加强沃克环流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减小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增大小 结学以致用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是正常年份太平洋赤道地区上空“沃克环流”的垂直示意图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部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
1)填表,比较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差异秘鲁寒流水温低,气压高少东澳大利亚暖流水温高、气压低多(2)近年来,秘鲁沿岸渔民多次发现捕鱼量大幅减小,其原因是该海域水温异常_,形成了_现象3)当某些年份出现上题所述现象时,同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形有_多选)A澳大利亚东部因干旱频发森林大火B苏门答腊岛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C科隆群岛的降水与往年相比明显偏少D“沃克环流”保持原方向且强度增大E太平洋西部台风次数增加F厄瓜多尔沿岸海水中浮游生物减少AF升高厄尔尼诺41(26分)近期多国出现现异常天气现现象,造成严严重的损损失读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 材料一:海温距平,就是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高于平均为正距平, 低于平均为负距平图13 为“2010年12月太平洋海温距平图”材料二:“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部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如图14 (1)甲丙两点的距离是 千米;乙附近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4分)6600(6660) 降温减湿 (2)材料一中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材料二中“沃克环流”的作用是 (加强、减弱),使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降水 (增加、减少),可能导致 灾害。
6分)减弱 减少干旱材料三:悉尼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15)和洛杉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16)3)去冬今春,受材料一现现象的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出现现了冰冻冻天气此次冰冻冻天气的水汽主要来自 洋,冷空气主要来自 高压压形成冰冻冻天气的天气系统统是 6分)(4)根据悉尼和洛杉矶矶的气候资资料,比较较两地气候的异同点,并分析洛杉矶矶气候特点对农业对农业 生产产的影响(10分)印度亚洲(蒙古-西伯利亚)冷锋(准静止锋) 同:都是亚热带气候,降水有一定季节差异;气温年较差小;异:悉尼年降水量大于洛杉矶,洛杉矶降水季节变化幅度大于悉尼;有利影响:夏季光照、热量充足(2分)不利影响:夏季降水稀少(雨热不同期,或夏季水分条件差)1.风从A吹向B.A为高压,B为低压,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所以吹西风3.冬季暖和干燥.由于A海区附近形成高压,不利于亚洲高压强大的冷空气南下,所以冬季较暖和;由于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旺盛,天气较往年干燥.南28寒秘鲁寒流补偿流DA拉尼娜现象的典型特征判断2.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抑制3.赤道太平洋大气偏东信风比正常减弱1. 沃克环流异常偏强 对对错4.一般而言,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后,紧接着出现拉尼娜现象 对1.澳大利亚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暴雨频频繁,洪涝涝成灾。
2.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 判断:错对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影响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影响3.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 4.沃克环流异常增强 5.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低于正常状态; 对错错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产生严重影响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第三,次年,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厄尔尼诺(12月25日)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根据近50年的气象资料,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几率较大,第二年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多,而北方地区往往出现大范围干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