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解析版).docx
16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列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①实现了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②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③来源于实践,又经过了实践的反复检验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材料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说明它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实现了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①正确。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是指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材料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②正确③:材料中列宁和毛泽东的话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即科学性与革命性,没有重点提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并且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这一特点,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这一特征,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王峰教授文学计算团队成功创作发布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这部人工智能小说的模仿对象是网络小说王峰团队首先分析网络小说的情节结构,成功建构出一套玄幻小说提示词,通过调用大模型API,批量生成内容,形成整体线索连贯的长篇小说后期通过人工介入,对大模型生成的小说进行修改、加工,最终打磨成型这一创作过程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②作为思维工具人工智能能模仿人的意识活动③科技发展赋予人工智能一定的自主意识④人工智能会书写网络小说具备了人脑的机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王峰团队首先分析网络小说的情节结构,成功建构出一套玄幻小说提示词,通过调用大模型API,批量生成内容,形成整体线索连贯的长篇小说。
后期通过人工介入,对大模型生成的小说进行修改、加工,最终打磨成型这一创作过程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作为思维工具人工智能能模仿人的意识活动,①②符合题意③: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科技发展赋予人工智能一定的模仿能力,但人工智能不会有自主意识,③错误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人工智能会书写网络小说说明模仿了人脑的机能,但并不具备人脑特有的机能,④错误 故本题选A3. 下列漫画讽刺了一些人( )①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好高骛远 ②不从实际出发,好大喜功、弄虚作假③不尊重客观规律,乱折腾、瞎指挥 ④不能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漫画中为了向新献礼而超常规,求突破,力争五天出壳在讽刺一些人不尊重客观规律,乱折腾、瞎指挥,不能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④符合题意①:漫画中的人不是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夸大了主观能动性,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与题意不符②:漫画中的人不从实际出发,好大喜功,但体现不出弄虚作假,②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4.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千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把黄河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谋划,充分考虑黄河上中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差异,因地制宜,形成上游“中华水塔”稳固、中下游生态宜居的生态安全格局以上论述蕴含的道理是( )①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②系统的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把黄河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谋划,充分考虑黄河上中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差异,因地制宜,形成上游“中华水塔”稳固、中下游生态宜居的生态安全格局这从哲学角度既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又表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③④符合题意①: 材料强调树立全局观念,未强调重视部分的作用,①排除②: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错误故本题选D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由探索并提出基本构想到建立并实行,由不断巩固和完善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过程。
材料充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承载着人民群众通过改革变革社会的历程②因与旧制度彻底决裂而具有极大的优越性③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其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发展前途是光明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我国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旧制度,社会主义改造等方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重要政治制度安排,不是通过改革变革社会建立起来的,①错误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安排,并不是与旧制度彻底决裂它吸收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同时立足中国实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②错误③: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且不断发展完善,这说明它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它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能够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正确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由探索并提出基本构想到建立并实行,由不断巩固和完善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过程,这体现了其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同时从它不断发展完善并且在国家治理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来看,其发展前途是光明的,④正确。
故本题选D6. 当一种材料小到纳米尺度时,就会产生许多奇妙特性纳米制剂中,药物颗粒的粒径在1000纳米以下,与普通药物制剂相比,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药物分子制成纳米制剂后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游离状态的药物分子不同,纳米聚集体的药物颗粒与生物膜的作用方式、作用强度以及体内转运过程等均发生改变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量的减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事物特定的质都与事物特定的量相统一③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发生④要善于运用质变打破事物量的积累过程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量变引起质变,不强调事物量的减少的动态过程,而且量变不会永远维持下去,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引起质变,变为另一种性质的事物,①不选②:材料表明当药物颗粒的粒径在1000纳米以下这个特定的量时,药物就会产生和普通药物制剂不同的质,即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发挥作用的过程、与生物膜的作用方式等质的方面都发生改变这体现了事物特定的质与事物特定的量相统一,②正确③:从普通药物制剂到纳米制剂,药物颗粒粒径的变化是量变当粒径达到1000纳米以下时,药物的性质如作用过程、与生物膜的作用方式、体内转运过程等都发生了质变,这说明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发生,③正确。
④:题干重点是在阐述纳米尺度下的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而且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引起质变,要善于用量的积累打破事物的质变,④不选故本题选C7. 近期,参加“东西部镇对镇青年交流活动”的四川凉山州昭觉县的4名彝族青年,前往浙江江苏等地的优秀乡镇参观学习,了解当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结合家乡现状,探索本地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行性路径这说明( )①江浙地区的经验中蕴含着乡村振兴的共性方法②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基础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前往浙江江苏等地的优秀乡镇参观学习,了解当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结合家乡现状,探索本地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行性路径”,是因为江浙地区的经验中蕴含着乡村振兴的共性方法,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在共性的指导下结合地方实际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道路,①②正确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基础的说法错误,③不选。
④:材料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要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不体现二者的相互转化,④不选故本题选A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部署本次统计法修改,在保持现行统计法基本制度框架稳定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健全统计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强化统计信息化建设和统计信息共享,反映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新变化可见,统计法的修订( )①实现了统计法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统一②成功地推动原统计法中的错误转化为真理③把人们对统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④表明人们对统计的正确认识不断超越自身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 近年来,统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统计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有效性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此次统计法修改,对统计基本职能予以充实,对统计基本制度予以补充完善,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予以强化,补齐法律制度短板弱项,为推动统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这说明( )①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的过程②实践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③人们通过推动认识发展化观念存在为现实存在④只有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才是有实际意义的认识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8. B 9. C【解析】【8题详解】①④:本次统计法修改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体现了实现了统计法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统一,表明人们对统计的正确认识不断超越自身,①④正确。
②:统计法的修订,体现了真理的丰富发展,并非由错误转化为真理,②排除③:本次统计法的修订,是正确理性认识的体现,并非把人们对统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③排除故本题选B9题详解】①:统计法修改属于认识世界的活动,不属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①排除②:针对统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统计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我国修改统计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