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西省平遥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04958965
  • 上传时间:2024-01-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7.50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山西省平遥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导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尔我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

      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大缺点——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也是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首先,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的感情来说,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如果尽是恶意,则是直率的讥刺或咒骂一个人既拿另一个人开玩笑,对于他就是爱恶参半恶者恶其丑拙鄙陋,爱者爱其还可以打趣助兴因为有这一点爱的成分,谐含有几分警告规劝的意味,可以说,凡是谐都是“谑而不虐”其次,就谐趣情感本身来说,谐是美感的而也不尽是美感的它是美感的,因为丑拙鄙陋乖讹在成为谐的对象时,就是一种情趣饱和的意象;它不尽是美感的,因为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而表示惊奇和告诫。

      第三,就谐笑者自己说,他所感到的是快感而也不尽是快感它是快感,因为丑拙鄙陋能带来一时乐趣不过可笑的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讹,是人生中一种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惜的情绪,所以同时伴有不快的感觉选自朱光潜《诗与谐隐》)1. 下列对于“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谐是喜剧的雏形,它带有讥刺的意味,能使人们在谐笑中认清被讥刺对象的丑陋而对其深恶痛绝B. 和其他艺术方面的趣味相比较,谐极富于社会性: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C. 容貌的丑拙、品格方面的亏缺、人事的乖讹等都会成为谐的对象其中,容貌的丑拙最为常见D. “谐”就是“说笑话”,开玩笑如果人们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古代社会,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优以谐为职业,汉初的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曾经是优B. 谐趣是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人们正襟危坐而形成隔阂时,它能消除隔阂,活跃气氛C. 《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属于谐,因为它所讥刺的对象奴隶主穷凶极恶,不符合谐的对象的特点D. 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是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此谐不完全是美感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这就是谐趣B. 一个人如果尽善尽美而没有缺陷,就失去引起谐趣的基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们谐的对象C. 品格方面有亏缺的人常常成为谐的对象,在这方面,人们最喜欢通过民歌这种形式进行嘲弄D. 谐在给人们带来快感的同时又带来不快,因为嘲弄的对象带有人生中的一种缺陷,不免引起惋惜情绪答案】1. A 2. C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对其深恶痛绝”错,据原文可知,谐的对象是“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的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因果关系错,据原文可知,《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属于谐,是因为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最喜欢通过民歌这种形式进行嘲弄”无中生有,原文只是举了一首民歌的例子而已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二次元”即在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小说(Novel)(简称“ACGN”)人群组成的文化圈中,被用作对“架空世界”的称呼由于早期的动画、游戏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称之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广义的二次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ACGN,同时指喜爱ACGN的群体。

      二次元文化”指在ACGN为主要载体的平面世界中,由二次元产品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与理念这里的二次元文化并不限于ACGN,还包括从ACGN向外延伸出的手办、COSPLAY等衍生产物摘自《2020年中国二次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发展前景预测》)材料二:ACGN文化圈中用“二次元”一词来表达“架空”“假想”“幻想”“虚构”之意,进而延伸用于指代“架空世界”而与之相对的是“三次元”,即“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次元”,也就是现实世界 (摘自百度百科“二次元”词条)材料三:二次元用户可以分为泛二次元用户及核心二次元用户,前者对动漫基本了解,会观看热门漫画或动画改变的大电影,但投入的精力和财力相对有限;后者深爱动漫作品,经常上相关的二次元网站、贴吧等,查看喜爱的二次元内容,花费的时间和财力较多摘自《艾瑞咨询:中国二次元行业报告》)材料四:二次元文化总是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基础材料,换置到虚构时空里,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变形或重构,最后形成客观折射现实的效果对于很多二次元用户来说,人与人的往来没有阶层的束缚,没有功利的导向,有的只是志趣相投的平等状态,这在无形中拓宽了用户对于二次元文化“真”的理解二次元文化常常用羁绊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羁鲜并非完全的束缚,反而是一种情感上的陪伴,其目的是消除孤寂。

      二次元文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持着对未来的拷问二次元文化依然对现实中的难题保有解决的热情,只是解决方式充满着浪漫的唯美情怀,诸如“跌倒不可怕,只要擦干眼泪”“奋勇前进,终能到底”等乌托邦式的期许二次元文化也不放弃自我探究,不管是青春主题的作品,还是黑暗主题的作品,都隐藏着二次元用户的精神梦想,这些梦想往往是现实世界里无法实现的,而二次元空间却给予这些精神梦想实现的无限可能在另一个层面上,二次元文化鼓励青年在梦想中注入坚持、勇敢、热血,对正面自我的不断挖掘和无条件的信任,创造出一个相对宽松的青春成长环境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孙黎《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内核》)材料五:对于青少年而言,二次元文化是他们的精神避风港,一方面保护着他们远离严酷的现实,放飞理想让青少年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尝试表达自我、展开自我、重塑自我,既获得自我认同,又获得群体彼此认同,从而找到自己的精神和文化归属另一方面,长期沉溺于二维的想象空间中,青少年尤其是心智未完全成熟的低龄青少年往往容易模糊虚拟和现实的差异,造成潜意识里认知的混乱,丧失自我价值的判断能力,从而引发失范行为二次元和三次元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在媒介和商业的推动下,二次元文化逐渐尝试着隐藏或是削弱壁垒,延伸到三次元的空间中展示自己,三次元也尝试着平等地与二次元进行对话,甚至将某些二次元的表达方式纳为己用。

      因此,虽然壁垒没有被完全打破,但两者之间的误会却呈现出递减趋势双向破壁的尝试也促使青少年跳出“高墙”限定,尝试放弃绝对边缘化立场,开始客观地看待自身的二次元文化,积极谋求与三次元的沟通和融合摘编自马忠红《二次元文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二次元,是二次元世界的简称,它主要是指以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架空世界”,有别于指称现实的“三次元”B. 二次元世界和三次元世界的最大差异在于,二次元是以二维图画的方式来反映现实世界,而三次元是直接呈现现实世界C. “泛二次元用户”和“核心二次元用户”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对二次元世界的认知程度、喜爱程度以及在精力和财力方面投入的程度不同D. 二次元向三次元空间延伸,一方面是可以延伸到三次元的世界展示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客观看待自身的文化,进而谋求与三次元的沟通和融合,更好地发展自身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详细介绍了二次元的定义,材料二简单比较了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差异,了解二次元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下青少年的价值和文化取向B. 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近年来尽管二次元用户在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在逐步趋缓,这说明青少年已经逐步开始认识、接受二次元文化。

      C. 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对二次元文化的认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材料四认为其精神内核是积极的,而材料五认为这种文化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因素D. 无论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都是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尽管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壁垒,但只要加强沟通交流,就可以共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6. 材料四是从哪些角度来分析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内核的?请简要概括答案】4. B 5. D 6. ①现实与虚构的关系;②人与人的交往;③对未来的思考;④对自我的探究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B项,“以二维图画的方式来反映现实世界”错,二次元是虚构一个架空世界另,文章里也没说三次元就是直接呈现现实世界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D项,“但只要加强沟通交流,就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9讲钠及其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3讲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考点2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