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第二讲《实践的能动性》.doc
5页1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述了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第 34 页下)实践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曾经有过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虽然其中也不乏某些可贵的思想和合理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一直未能形成科学的实践概念 (字幕)(1)唯心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历史上的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曾这样那样地谈到过实践,但他们都把实践归结为纯粹的精神活动例如王守仁,他主张“知行合一”,认为“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 这种观点完全颠倒了“知”和“行” 的正确关系,是一种把客观的实践消融于主观精神活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字幕、王守仁肖像)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则看到了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并把实践看作是达到真理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他看来,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由主观的观念达到客观真理应该肯定,这里确实包含着一些深刻的思想但是,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精神是整个世界的创造主。
所以他所讲的实践只不过是“绝对精神” 自我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仍然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 (字幕、黑格尔肖像)(2)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科学实验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及其对于推动科学认识发展的作用,曾经受到当时的某些唯物主义哲学家的重视例如: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者培根就曾十分重视实验技术操作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他认为,有许多科学原理是蕴藏在工匠的日常操作中的,这些操作方法是科学知识的可贵源泉,因为它们可以迫使自然界向人们暴露其隐蔽的方面字幕、培根肖像)他说:“一切比较真实的对自然的解释,乃是由适当的例证和实验得到的感觉所决定的只接触到实验,而实验所2决定的则接触到自然和事物的本身 ”[英]培根:《新工具》 (字幕、费尔巴哈肖像)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常常提到实践,而且还强调过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能够解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旧唯物主义者的实践观呢?应当看到,他们肯定了科学实验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的重要作用,例如培根和狄德罗,这无疑是合理的,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 “他们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他们看不到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了解‘革命的’ 、‘实践批判的’ 活动的意义不懂得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历史领域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结果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这正是旧唯物主义的共同局限性和主要缺点所在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以前哲学关于实践的积极合理的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实践的矛盾本性,认为必须从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实践下面是经典作家的论述字幕、马克思肖像)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列宁说,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④](字幕、毛泽东肖像)毛泽东则进一步把实践简要地规定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从实践的矛盾本性出发对实践的本质的科学揭示强调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这正是实践的本质所在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实践既是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分化对立的根本原因,也是实现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统一的基础和途径。
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从根本上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是理解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正如马克思所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3这是关于实践的本质的介绍2、实践活动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手段 (书中地 35 页中)3、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35 页第 3 段)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这就是说,实践应当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一切领域内的活动但是,就其基本形式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第一,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这是因为,人们要生活,就必须生产,只有通过生产,解决了吃、穿、住的问题以后,才能有可能从事其他的活动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连小孩子都知道生产劳动实践的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基本面貌因此,任何忽视或贬低生产实践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劳动没有贵贱之分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社会是由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其本质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在社会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是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实践才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即形成了所谓社会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多种社会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矛盾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调节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当然也有一些处理各阶级内部人与人之间不带阶级斗争性质的实践活动第三、科学实践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活动,而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准备性的实践活动所谓科学实验,就是运用实践的手段,把认识放在理想4的环境中考察,暂时撇开它的复杂的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以便得出普遍的可靠的结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实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生产中的问题离开科学实验是无法解决的以上三种基本的实践形式,在社会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其中,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的作用2、实践的基本特征 (对 36 页下面一段的解释)第一、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在于,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是对象的客观变化,具有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实践的过程也是客观的第二,主观能动性实践的能动性是指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不仅适应自然界,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界人则通过改造客观对象使外部环境适应自己不断变化着的需要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说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无论是实践主体,对象、手段,还是实践的目的、方式、结果,都要以一定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限制因此,实践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成熟以前,大体上有这样几种观点:(字幕 、图片) (1)神学历史观的观点 神学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神化。
这种历史观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神灵的意志来说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认为社会本质上是由上帝或天命主宰的,本质上是一种听天由命的宿命论(2)唯心主义哲学历史观的观点唯心主义哲学把人类社会精神化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的主观精神决定的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精神决定社会的本质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都把人类的历史看作一5部观念的历史3)自然主义历史观的观点 自然主义历史观把人类社会自然化这种历史观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于自然条件,即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例如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二是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即生物本能,认为人类社会与动物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以上这些观点从根本上说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都违背或脱离了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真正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 。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39 页中间)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所以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6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总之,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出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人的实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