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历史教学课件:第2单元 第5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图版上册).ppt
25页第5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文化生活的变化照相、电影、报刊、近代图书出版 二、社会风俗的变迁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改称呼、废跪拜,一、文化生活的变化,1、照相术传入中国,——19世纪40年代以后,2、电影传入中国——19世纪末,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05年,《定军山》,——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小故事:,慈禧太后酷爱照相,有专人为她摄影,她一生共留下了七八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影像清晰,构图讲究,人物传神,既有标准特写照,又有日常生活照,还有化装娱乐照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都是拍照片的狂热追求者,他们也留下了大量的照片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中国人自己拍的 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剧照,《申报》,1872年诞生的《申报》,在当时影响较大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评论,还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从报纸中,人们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二、社会风俗的变迁,1、剪发辫,——辛亥革命爆发后,2、易服饰,3、禁缠足,4、改称呼,5、废跪拜,——1912年,1、剪发辫,清朝男子发式,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简便,辛亥革命以后军警为行人剪辫,2、易服饰,20世纪20年代,,女装:旗袍,男装:西装、长衫、中山装,女子服饰的变化,20年代末期旗袍样式 (彩秀曲襟低领旗袍),20年代初期旗袍样式 (从文样刺绣上比前代简略,衣身也短些),20年代中期的样式,你 知 道 吗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
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3、禁缠足,什么是缠足?,三寸金莲 ”始于五代南唐(公元937-975年)当时五代李后主喜爱音乐和美色,他令寞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上跳舞,飘然如仙子凌波,故称“三寸金莲”以后从宫内到民间皆仿行,,时间:,4、 改称呼,内容:,意义:,5、废跪拜,民国成立后,专门制订了“礼制”,意义:,1912年3月,孙中山,人物:,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以“先生”或“某君”相称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1、各地兴起剪辫运动是在( ) A、洋务运动开始之后 B、辛亥革命爆发之后 C、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D、五四运动的后期 2、20世纪20年代之后,各大城市流行的女士服装是() A、西服 B、褂裙 C、长衫 D、旗袍 3、剪辫运动直接带动兴起的服务行业是() A、理发业 B、服装业 C、制帽业 D、饮食业 4、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外人士交往时开始使用() A、脱帽礼 B、跪拜礼 C、握手礼 D、鞠躬礼,B,D,A,C,,1、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A《定军山》 B 《渔光曲》C《难夫难妻》 D 《风云儿女》2、电影传入中国后,首先落户于哪个城市( )A 北京 B 上海 C 武汉 D 广州,A,B,,3、剪发辫、改称呼始于(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C 维新变法运动后 D 辛亥革命后4、民国初年,最具有特色的服装是( )A 西服 B 旗袍C 中山装 D 唐装,D,C,清末民初在进步,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改变称呼剪发辫, 西服高领中山装,时代潮流服饰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