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再谈犀牛角解析.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最****
  • 文档编号:116831163
  • 上传时间:2019-11-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17M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犀宝阁再谈犀牛角2014-12-14 宋铠(宝木哥) 犀宝阁近年,常闻犀牛角真假辨识之争由于犀牛的三个亚洲种群在中国已绝种近百年,现代人极少见过犀牛和犀牛角; 网络上不少关于犀牛角的文字和图片牛头不对马嘴; 又由于犀牛角自古珍稀,市面上高仿伪劣假货充斥; 收藏非洲犀牛角制品的又不知亚洲犀牛角什么特征,更别提进行实物对比分析研究了……去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浅谈犀牛角》,盖研究肤浅,言辞简陋,诸多学友交流不畅所以,为帮助热爱研究犀牛角的朋友免受网络及不良商家欺骗误导,本人耗时半月,通过整编研究诸多古人前辈的文献著论,并亲身实验分析,写下此文分析中如有谬误,还请众师友多批评指正!犀牛是现代陆生食草动物中最强大的动物之一约6千万年前古新世,最早的犀牛就已出现,现在世界上有非洲黑犀牛、非洲白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 (有三个亚种,俗称“蘑菇头”的越南亚种2010年10月已绝种另外二个亚种濒临灭绝)和苏门答腊犀牛(有三个亚种,都濒临灭绝)共5个种类亚洲犀牛分类学上是指独角犀的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爪哇雌犀无角)以及双角犀的苏门答腊犀牛三种(包括它的三个亚种)印度犀牛是草原型犀牛,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犀牛。

      印度犀牛重量在3500公斤-5000公斤左右,与非洲白犀牛相当,比非洲黑犀牛重但印度犀牛角比非洲犀牛角小很多,长度多在30公分以下,重量大都不超过1000克印度犀牛角在亚洲犀牛角中个最大,也被称为乌犀角、沙犀角或火犀角,市场流通量比苏门答腊犀角和爪哇犀角多由于其大小适中,角型端正,所以自古以来一直都是雕刻犀角杯的主要材料用非洲犀牛角假冒的亚洲犀角杯也都以印度犀牛角为原型网上盛传,印度犀牛角外观具备“天沟”、“地岗”、“马牙边”、“刚毛”、“砂窝底”等特征,市场上很多冒牌货样样具备,让人啼笑皆非!其实具备“天沟”特征的印度犀牛角很少,均是年老的犀牛因长年的咀嚼习惯才可能形成,年轻的犀牛没有而“刚毛”则更不是印度犀牛角特征,只有非洲犀牛角外节疤处才长有“刚毛”俗称的“马牙边”是地岗上有不规则的马牙状坚硬突起物,它是犀牛角生长的原始痕迹,其原理跟大树根部褶皱的情形相似苏门答腊犀和爪哇犀则是丛林型犀牛,体型只有草原犀牛(包括非洲白犀牛、黑犀牛)的一半大小2007年,马来西亚用感应式摄像机首次拍到野生苏门答腊犀牛夜间觅食的照片,令困扰中医药界数千年的谜底终于解开(各地动物园饲养的苏门答腊犀不是已锯角保护防猎杀,就是因争斗自残断角。

      但是印尼动物园锯角太短的犀牛一般都活不过2年)苏门答腊犀牛目前尚存三个亚种,从其前角外观花色可确定此说苏门答腊犀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犀牛品种,恐龙时代的毛犀牛是它的近亲苏门答腊犀是亚洲唯一的双角犀,它比其它亚洲犀多了一支质地异常坚韧细腻的前角(详见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关于“犀角、髦牛、蛇角”诸条,可惜李时珍把这只角与氂牛角混为一谈,以至后世对它误解最多究其原因在于它比其它亚洲犀牛多了只鼻角,古人因资讯不明不识此角,以致误以为是另一种动物的角)世界上唯一圈养保育成功的亚洲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圈养地点在美国,当时保育成功的小犀牛安达拉斯于2001年被空运到印尼野放2012年6月23日安达拉斯已为人父,儿子是在印尼犀牛保护区出生母犀牛圈养保育成功,是因为它的角没被锯得太短,犀牛角是犀牛储存“能量”的地方,犀牛角内的“能量”尚足夠保护它对抗疾病和寄生虫苏门答腊犀是世界上唯一会以高音唱歌的犀牛,它的头骨内也有鲸鱼、恐龙都有的高音腔犀牛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如潮湿雨季不生病、各种蚊虫寄生虫攻击后迅速活化皮肤快速复原、解百草毒性,靠的都是犀牛角中储存的“能量”的保护在犀牛栖息地周遭居住的土著,数千年来视犀牛浑身上下都是宝。

      犀牛角是解百毒、治百病的珍贵药材,犀牛皮治各种皮肤病,干犀肉治胃病、麻风、肺结核、皮肤病,犀骨浸椰子油成犀油治各种皮肤病,犀角与犀牛鞭合用是最佳催情药,犀牛糞便晒干了当烟抽能治肺病单从上面描述便能预测亚洲犀牛注定逃不过绝种的命运……丛林型犀牛的食物种类至少有100种以上,其中还包括沉香所以苏门答腊犀和爪哇犀的角才会被中医药界称为珍贵的“香犀角”,苏门答腊犀的前角更被称为亚洲香犀角”富含微量元素的沉积盐是丛林犀牛的最爱,古时猎人会用沉积盐诱捕犀牛丛林型犀角除了香味都有明显的咸味,这也是与其它犀角区分的重要特征印度犀角有明显的焦香味,非洲犀角有浓重膻味,奇臭无比的则是死犀角亚洲犀角药效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丛林犀角药效是印度犀角的三倍,所以水犀角自古以来一直是最珍贵的药材丛林型的爪哇犀角和苏门答腊犀角外型短小且多歪歪扭扭,远不如草原型犀牛-印度犀角来得硕大端正,加上猎取困难,所以南洋水犀角自古被加工成犀角杯的例子十分少见南洋雨林闷热潮湿,生鲜犀角取下后如不及时干燥处理,很容易就会发臭败坏药性爪哇犀为独角犀,体型与苏门答腊犀相当,约在800-1200公斤间,其亚种之一的越南犀牛为所有犀牛中体型最小者。

      爪哇犀角是所有犀牛中最小者,最多长二十几公分,且公犀牛才有角,母犀牛无角爪哇犀现仅存二个亚种,在印度山区和印尼群岛,第三个亚种-越南犀牛已绝种,越南犀角最多长十几公分,俗称“蘑菇头”几年前,越南政府为保护境内越战后幸存的几头越南犀牛,将犀牛栖息地旁几个村落集体迁村,但这个计划于2010年10月宣告失败,越南境内最后一头犀牛尸体被发现时,头上的角已被取走它是动物频道播出专辑,栖息地觅食路径曝光后才遇害的印度境内的犀牛种群目前也存在绝种危机,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指控印度政府管理部门官员与盜猎者勾结南洋水犀角数千年来一直是药材中的极品1993年以前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现在被炒作到两万元人民币一丸,只因当时入药的主方为南洋水犀角非洲白犀牛体型庞大,体重达4000-5000公斤它的角是所有犀角中最大者,前角轻易超过100公分,后角较短也多超过50公分非洲犀牛角体积大约是亚洲犀牛角的十几倍白犀角外观呈红褐色,前角内肉新鲜时呈淡粉红色,干燥后呈甘蔗渣苍白色,中央黑心凹陷处后面是犀角内腔非洲犀牛角节疤处都有棕色硬毛,俗称“刚毛”非洲白犀前角很容易染色,市面上经过染色的犀角制品,十之七八都是用这支角,用这支角染色保证染好干燥后你怎么洗都洗不掉。

      余下的十之二三则是用非洲黑犀牛前角染的白犀后角外围肉呈浅草绿色,中心黑色素密集,抛光后黑中带小白花点黑犀后角纯黑无它色,这二支角无法染色,经过蒸煮其黑色素会变淡不良商贩将这二支角改变造型冒充印度犀牛角的情形很常见犀牛角的构造,基本上是头皮胶质包覆着等距平行的毛发,所以动物学家说是犀牛头皮的衍生物,发心中的小点是髓质生长素所谓的“蜂窝状组织”、密密麻麻的“鱼子纹”及鱼子纹中心的“粟眼”是在非洲犀角横切面上轻易就能观察到的特征亚洲犀牛角基本构造也一样,但由于个头小,质地细腻,“蜂窝状组织”能看到,但“粟纹”及“粟眼”特征没那么明显,肉眼不易观察到真的亚洲犀牛角能治一切血症,一切皮肤病,行气化瘀,特别是“香犀角”通关达窍的效果不亚于越南的奇楠香,且药效更全面也更长效,是中医用作脑血栓、脑中风、癲痫等症的主药不良商贩把通过染色改造的假冒货大量售卖到市场,并且指鹿为马,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光被骗不说,还跟着掺和,专认“甘蔗丝纹”、“鱼子纹”、“粟眼”等特征其实亚洲犀角也具备类似特征,但其个头与非洲犀角相差实在太悬殊,以致肉眼观察不到非洲犀角好比巨人,亚洲犀角就像侏儒所以但凡肉眼清晰可见这些特征的基本都是非洲犀牛角及其制品。

      非洲犀牛角的存货及货源几乎都掌握在军火商手里,全是用武器跟非洲内战交战双方的军队换来的近50年消失在地球上的十几万头非洲犀牛,其犀牛角至少还有一半在市面上流通,一半就是十几万支角……非洲犀牛角在中国被奸商改造型、染色用于冒充亚洲犀牛角最晚始于唐朝(详见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可谓历史悠久…… 学中医的人对《本草纲目》所载“鱼子形”、“粟纹”、“粟眼”特征都耳熟能详,且代代相传,以致几乎所有中医师都肤浅认定只要具备这些特征的就是亚洲犀牛角,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这支角其实是非洲白犀牛前角改过造型染色的非洲黑犀牛是世界上最具攻击性的犀牛它的角较尖锐,角势凶悍非洲黑犀牛体型较白犀牛小,体重3000-4000公斤,也是双角犀牛它们最大区别在于黑犀牛吃树叶嘴有尖吻,而白犀牛吃草所以嘴像马一样平吻黑犀牛和白犀牛皮肤都是灰色的,它之所以被称为黑,是因为角中的黑色素比白犀牛角多它们角中分布的黑色素浓重导致不透光,这是在非洲大陆酷暑的气候下进化出的自我保护机制非洲黑犀前角黑色素呈小块状散布在角肉中,即古人说的“撒豆斑”黑犀牛后角横切面纯黑无纹,外观“甘蔗丝纹”、“鱼子纹”、“粟眼”肉眼可见古时非洲黑犀牛后角由于无法染色,所以多车成象棋棋子,并不值钱。

      在非洲,犀牛角市场接受度一直不高,售价也很低它们之所以会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是有不良商贩将其改变造型或是染色,冒充亚洲犀牛角谋取暴利非洲黑犀牛角改变造型假冒印度犀牛角的情形,自古已然且已蔚然成为犀角雕刻文化的一部分了……但是印度犀牛角制品在表皮竹丝纹间存在很多或红或黑俗称的“芝麻点”,有此特征的才是真正的印度犀牛角非洲两种犀牛的四支角膻味都很重,以前中药铺将犀角煮软了再磅片出售,主要目的是为去味,由于非洲犀牛角药效本就比较弱,再经过蒸煮就没什么药力了明清以前,亚洲三种犀牛在中国被统称为通犀或通天犀牛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三: 一是其角心中有金黄色通花贯穿其间; 二是说它们的药效通天; 三是描述犀牛的神秘性犀牛在古时的印度和中国都一直被当成神兽看待犀牛视觉不佳,但嗅觉与听觉异常灵敏,几公里外就能警觉危险接近唐代时,亚洲几种犀牛大量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两广一带,岭南人尊犀牛为“猪神”,应该就是由于犀牛的机警、预知危机的能力古人认为月光下的犀牛能透过角中的通花感应于天利用犀角,最早在殷商时代就已有记载中国人对犀角有种特殊的感情,犀牛是唯一一种纵向长角的动物因此犀角常有灵异的传说,《抱朴子》郑君言:“但习闭气至千息,久久则能居水中一日许,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者,刻为鱼,衔之入水,水常为开”。

      《本草纲目》中引“其通天夜视有光者,名夜明犀,故能通神开水,飞禽走兽见之皆惊”不单中国,马来民族、印尼民族乃至古代印度人对于犀角都有通神与解毒的传说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说法更是让中国人对于此物的偏好得到了升华!东北非、亚齐、苏门答腊、马来等民族制作克力士等刀剑手柄,也是因为相信其驱邪避险的功效犀牛本来中国就有,而且为数不少明初随郑和下西洋的通事马欢著《瀛涯胜览》,其中记载南洋诸国,几乎全有犀牛甚至有的海岛有“满山犀牛”的记载如占城、黎代、南渤离国(占城国:犀牛象牙甚广其犀牛如水牛之形,大者有七八百斤,满身无毛,黑色,生鳞甲,纹癞厚皮蹄有三跲,头有一角,生于鼻梁之中,长者有一尺四五寸不食草料,惟食刺树刺叶,并食大乾木,抛粪如染坊黄栌楂)明代初期印度犀被称为“沙犀”,后来又被称为“火犀”,是了解其栖地环境才开始的爪哇犀后角及苏门答腊犀后角被称为“南海水犀角”是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的事至于非洲犀牛的四支角都被统称为“广角”,是19世纪中期“五口通商”从广州进口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非洲犀牛角是由西域商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们最早的名称叫墮罗犀由于浓烈的腥膻味,药材业者普遍将非洲犀牛角反复蒸煮除味再切成“磅片”出售。

      雕刻业者则除味和染色同时进行至于发臭的犀牛角就是所谓的“死角”,是犀牛死掉发臭了以后才取下的角,古人将之归入病死犀角传统中医说水犀角药效强火犀角三倍,广角则可引用《汉书》中评论“又有犀,角甚长,纹理似犀,不堪药用”,“不堪药用”意味非洲犀角都做了其他用途,做成碗、盘、碟、腰带、象棋等各种制品用具甚至饲料亚洲水犀角能量强,香味明显,这点可以从现代野地的科学观察中得到验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