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打印稿.docx
9页细心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 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特别擅长运用一些讽喻性小故事作比论述观点,巧譬善喻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狡兔三窟”等成语故事,劝谏君王,取得了劝服效果 2、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书目学著作 3、历史臣子向君主进谏有两种根本方式:直谏和讽谏讽谏要害是用设喻方法启发君主,让他自己确定该怎么办直谏,就是把自己主见干脆陈述出来 4、史书体例: 〔1〕 编年体——按年头依次表达发生重大历史事务,在同一年里可以表达许多国家发生事务〔《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记载历史事实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 〔3〕国别体——是先分国家,然后按年头表达历史事务。
〔《战国策》《国语》〕二.重点字词(一)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二〕一字多义 〔1〕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 b.问之(代词,他)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d.俆公不假设君之美也〔比〕 e.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h.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i.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j.臣之妻私臣〔〕 k.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l.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m.数月之后〔无意义〕n.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孰及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细致。
〔4〕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5〕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立〕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c.雨村便赶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6〕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 b.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诚意、诚意 c.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的确、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假如、果真〔三〕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古:奉劝 今:挖苦 2.窥镜 窥: 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其次天 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 刺: 古:指责 今:用尖物体进入 6.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指责争辩 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私: 古:偏爱 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 古:没有一个 今:不,不要;左右:古:近臣 今:方位名词9.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 古:即使 今:虽然〔四〕通假字 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五〕特别句式〔1〕判定句: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倒装句: 1、忌不自信〔即“信自”〕 (宾语前置)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定句,状语后置) 〔3〕被动句:王之蔽甚矣〔4〕省略句:及坐谈 三.理解背默1、邹忌及徐公比美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问妻、妾、客发出“三问”是: 〔1〕谓其妻曰:“我孰及城北徐公美?” 〔2〕复问其妾曰:“吾及徐公孰美?” 〔3〕问之客曰:“吾及徐公孰美?” 4、妻、妾、客所做出“三答”是: 〔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3〕客曰:“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 5、邹忌为何在及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邹忌从妻、妾、客答复中受到启发句子?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7、〔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威王的确受了蒙蔽?〔从纳谏令下之后“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可以看出〕〔3〕及“王之蔽甚矣”相照应语句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8、威王承受纳谏措施: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四、内容梳理1、你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每段内容吗?邹忌比美、邹忌讽谏、齐王纳谏、除蔽结果 第一段: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道理——进谏缘由2、邹忌讽齐王起因是什么?及徐公比美 3、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1〕外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形风光 貌光艳美丽;〔2〕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心理 4、邹忌如何及徐公比美? 通过邹忌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以及妻、妾、客三答 5、妻、妾、客为什么异口同声确定邹忌比徐公美呢?一样语意,感情色调有何不同? 〔1〕妻:热忱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是反问句,表达一种特别确定,不容疑心口气;〔2〕妾:口气比妻稍稍冷淡点,但彡仍是反问句,答复有些强求,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卑微地位和畏怯、听从心理。
〔3〕客:用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阿谀奉承看法6、邹忌思索后得到结论是什么?这一推断表现了邹忌什么性格特征?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明智、精细7、你能用自己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道理〕吗? 他相识到但凡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假话这比美悟出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其次段: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事为例,讽谏齐王——进谏内容 2、这段中,邹忌用自己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展类比? 家事 国事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3、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这样有什么好处? 〔1〕以家事喻国事方法邹忌没有从正面提出要齐威王纳谏,而是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表达了他们蒙蔽自己缘由,然后从自己家庭小事推至齐王治国大事,说明齐威王处于最高最有权势统治地位,“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因而受蒙蔽最深。
邹忌没有对齐威王进展公开指责,而是以事设喻,运用委婉说法,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紧要性,使其懂得纳谏重要性 〔2〕这种承受设喻、示意来讲道理、说明看法方法,语言往往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好听,使人易于承受 4、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好处是什么? 运用类比手法可以把深邃道理变得浅显,把困难变简明,把逆耳变顺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劝服力第三、四段: 1、说说这两段内容——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巨大效果 2、邹忌讽谏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效果? 齐威王承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威王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矜持和尊贵〕 3、齐王是怎样纳谏?臣民是怎样进谏?齐王纳谏结果如何? 〔1〕齐王下令按进谏方式,分三等赏群臣吏民…… 〔2〕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更……〔3〕结果是……广开言路,悬赏求谏,效果可喜 4、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区分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1〕区分在于指责者志气大小〔2〕意味着齐王虚心纳谏,有改正缺点志气,有振兴国家决心。
5、文中三写进谏效果,道别是人数变更,说明白什么? 通过列举人数变更,示意弊端已经彻底铲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成就概括出齐王纳谏除弊深远意义6、威王说上、中、下三等奖赏区分在哪里?纳谏后不同时期段变更说明白什么? (1) 指责者志气大小 〔2〕“门庭假设市”一方面描写了进谏人多场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确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进谏者慢慢稀有,最初进谏已经取得预期效果,齐威王已依据人们看法,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已经完全订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7、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承受了一种特别三叠排比构造样式: 邹忌三问;妻、妾、客三答;邹忌解蔽三思;入朝见威王三比;齐威王鼓舞纳谏三赏;纳赏后齐国三变等 前后照应,上下照看,层层推动,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8、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进谏是成功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醒悟明君,这是成功次要因素 9、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人? 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索,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怀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10、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人?英明坚决,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擅长纳谏,是个明君11、 本文说明白什么道理? 一个人在受蒙蔽状况下,是不行能正确相识自己和客观事物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醒悟头脑,防止被一些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指责看法,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觉,刚好发觉和改正自己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12、请用自己语言概括齐国是怎。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