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1(精编版).docx
6页高校教师考试资料总结第一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 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4、英才教育 毛入学率< 15% 大众化教育 15%- 50%普与化教育 > 50%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6、《中华人民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10、20 世纪 80 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P10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P1215、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16、高等教育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 ;在我国,高等 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 ;始于唐代的书院 (最早为 717 年建立的丽正书院, 后改为集贤殿书院) , 则是中国另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17、最早产生中世纪大学的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美国 1636年的哈佛学院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有: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18、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的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19、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 1810 年洪堡的柏林大学的创办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是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0、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 1862 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21、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 (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22、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形式?( 1)教学服务( 2)科技服务( 3)信息服务( 4)设备开放服务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23、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4、教育方针是指“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个宗旨、两个重点、四有四全25、高校的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26、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以与生产关系相一致( 2)旧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 件( 4)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5)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 6)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7)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7、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 的方向和动力,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8、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的途径? P35 ( 1)教育工作( 2)科学研究( 3)社会实践概念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 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 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 学科专业结构、 课程结构、 教材结构、 队伍结构等二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从部联系、 外部联系两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 育系统的特性 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 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反之,也不存在没有没有功能的结构另一方面,结构和功能虽联系紧密,但并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三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1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与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2 文化、传统要素 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的总体水平,由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与观念3 科学、技术因素 包括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速度、科学技术系统的规模结构等4 教育因素 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各级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结构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和特点分析6 / 6一 层次结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为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与相互关系 (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二 科类、专业结构三 形式结构 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分为:公私四 能级结构 研究生院 一般院校(本科) 专科(应用与技术)五 地区结构 梯度结构模式 中心城市模式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一 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一体化模式;多样化模式二 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 学术因素; 体制因素; 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三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只要方向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结构、质量、效益” 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 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 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活动要素,他们构成了高等学校活动的主体)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一 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作用:第一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 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二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 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展开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二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 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活动以与研究活动容、技术和手段的专业化等;2 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表现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 思想、观念、方法、技术和手段等的创新特征。
3 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表现为教师个体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与不同个体之间在学科、 专业以与任务分工上的协作性,二者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三 高等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关注三个环节 1 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2 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 3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教育;四 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与结构调整结构(四个方面) : 1、职务结构 2、学历结构 3、年龄结构 4、专业结构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第二、利用政策手段一道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第三、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现象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一、高校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首先、生长发育的身体各项指标增长趋于缓慢, 已经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 运动能力显著增强 其次、大学生分泌腺的发育达到稳定和成熟, 生殖系统逐渐达到成熟 再次、大学生的神经系统已接近成人水平, 这一时期的青年表现为善 于分析和综合客观事物,能够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二、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 105 页) 三、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四、高校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征: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一、专业与专业设置(一)专业的概念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 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 本教育单位, 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广义的专业指专门职业, 尤指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的职业二)专业的形成1、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专业的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三)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专业的划分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 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 115 页)(一)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历程(二)我国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反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的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 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 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容的相对稳定性。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在适应当前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第二节 人才素质、培养目标和规格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人类心理现象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里活动与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2.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3. 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动机是人类的各种需要,是个体积极的源泉4.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和意识过程5.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包括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6. 情绪是对客观事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7.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叫做意志过程 意志常常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8.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9.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0. 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1.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 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 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1. 德国著名的心理薛家特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练习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2.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