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师教学设计教案.doc
75页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文言文二则2《伯牙鼓琴》描写了伯牙与锺子期的深厚情谊;《书戴嵩画牛》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并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1.会写15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相关资料,读懂小古文,体会其表达的深刻含义3.自读自悟《京剧趣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感受京剧的无穷魅力4.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月光曲2讲述了贝多芬因同情贫苦兄妹而为他们弹琴,从而创造了《月光曲》的故事京剧趣谈1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口语交际1聊聊书法1.能在课前收集资料,聊聊书法中的名家、故事、作品等能在交流中,有条理地表达清楚,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2.对感兴趣的话题能深入交谈习作2我的拿手好戏1.能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将自己的拿手好戏写下来2.能将句子写通顺,写清楚重点部分语文园地2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能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2.能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并交流它们的意思。
3.能结合图片修改“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4.理解“高山流水”“轻歌曼舞”等成语的意思,并灵活运用 第七单元 艺术之旅课题21文言文二则课时 1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教学设计教师周凤教材简析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言筒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既记载了文人雅土的高尚言行,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初步了解,但学习起来多数孩子还有困难,少数孩子知道根据注解学习课文设计理念(教学策略)1.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2.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抓住描写人物的细节,了解人物形象,从而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3.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一、音乐导入巧激趣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认真倾听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读,师巡视3.检查初读情况课件出示:1.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猜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三、花样朗读晓停顿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2.教师范读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课件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韵律美4.生读课文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一定要注意停顿哦!(2)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5.师生合作读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6.指名配乐读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四、合作探究懂文意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2)借助注释来理解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4)结合插图理解5)小组讨论,问同学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3.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4.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师:“方”是刚才的意思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师: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
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5.创设情境,训练语言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6.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2)借助注释来理解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4)结合插图理解5)小组讨论,问同学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创设情境,训练语言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反馈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1.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和同学交流感受2.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3.同桌互背1.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和同学交流感受2.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
3.同桌互背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六、补充拓展悟情感1.教师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见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课件出示最后一句,齐读: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预设:(1)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2)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惜吗?(3)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师: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一起读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课件出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1) 4.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认真倾听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读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