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深解.docx
2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深解常州市勤业中学 王庆华摘要: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从描摹对象,色彩两个方面解读, 两句写实又暗含深意关键词:陋室铭 苔 草 颜色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脍炙人口,但学生在翻译课 文时,这两句有点拗口,问题出在两个动词和两个形容词上两个动词即“上” 与“入”,两个形容词即“绿”和“青”就这两句话字面意思的理解并没有什 么困难,难就难在语序如何理顺要理顺语序就要解决“绿”和“青”的意思 个人以为这两个形容词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做补语,强调结果译成“苔藓 的痕迹长到台阶上,把台阶铺绿了;草色映入门帘里,把屋内也映青了第二, 做定语,修饰主语译成“碧绿的苔藓的痕迹长到台阶上,青翠的草色映入门帘 里两种理解对语句的意思并没有影响,只要能把句子说通顺就可以了这两 句是对偶句,为了对仗的工整,调整语序也是可能的对这两句的理解,有些教学参考书这样解释:描写自然环境清幽苔痕能“上” 阶,草色能“入”帘,比拟生动而且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 陋室的自然环境,显得别致优雅,宛若“世外桃源”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比 较浅显,对这两句还可以进行深入的赏析。
首先,琢磨描写的对象苔痕上阶绿”,描写苔藓长满台阶的情形,乍一 看,环境清幽啊是的,但深一点想呢?苔藓都长满台阶了,这房子该有多破旧 啊?这地方肯定是人迹罕至啊!再有,这地方够阴暗潮湿的看来这主人肯定没 有钱,没有势,也没有地位,甚至连朋友也没有你想啊,有钱有势有地位的老 爷员外门前,那还不车水马龙啊,那拜访的人多得把门槛都踩平了,那上面长得 了苔藓吗?只有穷困潦倒,举目无亲,令人遗忘的角落里,苔藓才会这么“茂盛”, 门口几乎就没什么人进出,这倒给苔藓一个安静睡觉的地方,用不着写什么“苔 藓在睡觉,请勿打扰”这类的标语了其实唐诗中有不少对“苔藓”的描绘,往往都是表现环境的幽深,人迹罕至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诗中有“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世人夜宿茅屋是孤 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 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 青苔李白在《长干行》中“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 早”,更是写出了由于人多日不行走,路上的青苔越长越厚又如柳宗元《晨诣 超师院读禅经》诗中有“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意思是超师寺院何其幽静, 苔色青青连着翠竹。
此句苔色青青,翠竹森森,一片青绿,又从色调上渲染了这 环境的葱茏幽深再如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中用“一路经行处,莓 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侧面烘托常山道人隐居处不为常人所至, 与刘禹锡的陋室倒有几分神似再看“草色入帘青”这句,房子周围长的是生机盎然的草,多可爱啊,环境 多好啊现代人看来这样的住所,估计绿化面积人均占有率相当高,那生活档次 肯定低不了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否则《陋室铭》也就不会诞生了所以这里 “草”就值得琢磨了为什么是“草”而不是“花”呢?古人轻视草,重视花, 草长在原上,很轻贱,所以白居易有“离离原上草”,所以刘禹锡自己也写“朱 雀桥边野草花”,所以老百姓都是下贱的“草民”官宦人家,有钱大户院子里 不专门种草的,而是种花有钱人爱花,多贵的花也舍得买,所以白居易又写“一 束深色花,十户中人税”房子周围长满了草,肯定是野草,这房子一定地段偏 僻,主人肯定清贫从描写的这两处景物的深度玩味,我们不难看出刘禹锡生活 清贫,居所简陋至极,无权无势,很是落魄第二,琢磨景色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不错,确实“绿”、 “青”是生命的颜色,给人感觉是有活力,有生机。
但是我们再想,他住的那儿 除了这些荒草还有什么?他那里可能杂花生树吗?可能万紫千红吗?不可能!为 什么啊?不言自明另外,在唐代绿色、青色那也是档次比较低的颜色,大红大 紫才是富贵、气派的颜色唐代各品官员服饰的颜色:皇帝著黄袍衫;亲王及三 品以上官员著紫袍;五品以上著绯(大红)袍,五品以下著绿、青;士兵著皂(黑 色);未进入仕途的士子和庶人著白袍衫所以白居易还有一句诗“江州司马青 衫湿”,可见,“绿”“青”都是地位低下的颜色当然这里写景并非有这层意 思,我只是想说,“绿”“青”就是实景,并不一定就是生意盎然,不要望文生 义,形而上学深刻理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们就会对刘禹锡的处境有更加明 确的认识,也会对《陋室铭》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