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历程资料.doc
9页[ 案例] 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历程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 2002年拥有人口2310万人,其中马来人占58%、华人占26%、印度人占7%、其他少数民族占9%马来西亚国土大部分在东纳亚大陆内,部分处于婆罗边界,历年来较少发生重大的天灾,较少政治动荡的事件发生,国泰民安,使他很少成为媒体的主要头版和世界关注的对象这也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能够吸引众多世界投资者前来发展的重要因素马来西亚锡矿丰富,但90年代末产量开始连续下降马来西亚也拥有石油,1986年探明储量约30亿桶,天然气80.2万亿立方尺(1996年1月估计) 此外, 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马来西亚还盛产热带硬木一 概况马来西亚农业发展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开发前人口稀少,热带植物种类繁多,终年均可采集,无须种植,粮食自给自足马六甲海峡是世界海运交通要道,本地的丁香、豆蔻与胡椒吸引西方殖民者的兴趣19世纪20年代,马来西亚沦为英国殖民地,当时殖民经济主要是锡矿开采与香料、甘蔗、椰子种植20世纪初由于西方汽车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天然橡胶,本地气候与土壤非常适合种植香蕉,而且胶质优于南美野生胶,在英殖民者大力鼓励与投资下,1910年前后马来西亚发展成为橡胶生产国,并招引来大批国外劳工。
由于橡胶经济效益远高于其他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稻谷),造成马来西亚农业生产单一化,甚至粮食不得不依靠从缅甸等国进口根据历史数据,英殖民马来亚1929年曾是拥有最高人均GDP的亚洲国家与此同时,大量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劳动者也前以来马来西亚寻找工作,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1957年8月31日马来西亚宣布独立,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马来西亚几乎完全是一个农业国和产锡国60年代起,政府根据本国经济的特点,调整作物结构,推行了农业多元化政策,更具国际市场变化的需要,积极鼓励油棕种植,可可果和胡椒等经济农作物的生产,传统的出口贸易如香料贸易逐渐被橡胶出口所替代 60年代国际植物油脂供不应求,棕油价格上涨,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变化,马来西亚改变过去单纯出口靠橡胶的局面,实行农业多样化,首先选择总有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棕油成为第二个大宗出口作物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农业从橡胶也转行至油棕业,1966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棕出产果由于大量种植橡胶树,是橡胶产量和出口居世界首位70年代马来西亚由发展第三个重要出口作物——可可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原油和天然气工业已经成为了马来西亚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产业。
与此同时,众多制造业如电子工业和纺织品工业的大发展也给马来西亚郊区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虽然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还不及当时的“亚洲四小龙”,可是从1960——1990年代,马来西亚持续保持5%—8%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并逐渐消除各民族间的贫富差异 二 “新经济政策” 在1960年代末,马来西亚政府通过对稻米种植产业的补贴、市场价格的控制以及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灌溉,增加水稻灌溉面积,希望国内的稻米能够达到自给自足的层次,改善以马来人为主的稻农生活和收入水平但是,由于此计划在实行中种种限制,农民还是国内最贫穷的一个阶级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大量的农民子弟背井离乡到城市找工作,造成农田里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农业劳动, 许多印尼人开始进入马来西亚农田里工作,这为日后国内各种社会问题留下了后患 马来西亚拥有许多种族,具有各种族生活在一起,彼此互相尊重、谅解和团结一致的传统但是,1969年5月13日在首都吉隆坡发生的种族暴乱事件——“513事件”,使当时德国父、第一任首相敦姑·阿都拉曼决议调整经济政策1971—1991年, 马来西亚政府给予消除各民族之间的贫富差异和英殖民政府分而治之制度遗留的民族经济问题(马来人多为渔夫、农夫;华人多位商人;印度人多为英殖民地书记、割胶员), 开始实行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Malaysian New Economic Policy)。
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是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提高马来西亚原土族(Bumiputera,马来任何少数原民族)与国内其他种族的经济竞争力,全力扶植马来人向工商领域发展,壮大原土族的资本,使原土族最终不仅在政治统治上占有优势的地位,而且能在经济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说, 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1)不分种族,为穷人获得土地、资金和其他社会福利提供更多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和提高收入, 并规定贫困家户在全国总数所占的比重必须有49.3%下降到16.7%;(2)利用行政手段, 对各种族在国家经济的资本占有率进行重新组合:马来西亚原土族有2.4%提高到30%,实行“各种族经济分配均衡”同时,他也规定在就业人口比率方面必须反映出种族人口的比率:马来西亚原土族占53%,华人占35%,印度人占10%,以改变原来不平衡的就业状态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经济大发展, 此项政策使马来人占据了马来西亚经济利益相当大的比重比如, 各企业的董事局主席必须是马来西亚原土族,国有企业和产业多有马来西亚原图族任职高层,建立土族银行发展基金,以及历年来备受争议的背地大学入学定额制(Local University Quota System), 即原土族占据70%入学额数。
1982年2月,首相马哈迪尔向人民宣布“向东学习”政策,鼓励人民向当时的两个亚洲东方先进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进行研究、观察和学习马哈迪尔希望以此政策对国家社会的经济、工作技术、科技技术、管理经营模式、行政结构、人民工作和学习态度、组织结构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此外,马来西亚政府也派遣许多官员、企业人员和学生到两国去学习和交流向东学习”政策可以说是马来西亚具有影响力的向外政策,他奠定了马来西亚日后经济发展基础三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马来西亚农业生产长期集中于热带经济作物独立后,政府对粮食生产比较重视1992年,马来西亚耕地买你约541万公顷,其中橡胶生产占33%,油棕榈占41%,水稻占12%,可可占7%,椰子占6%其他主要产品有胡椒、烟叶、菠萝和茶叶等1. 橡胶马来西亚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过与出口国由于经济对橡胶的出口依赖过大,加上国际市场上人造橡胶迅速增加而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减弱,政府扶持其他产品生产,国内橡胶生产逐年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农产品出口中,木材和棕油的出口额先后超过橡胶90年代以来,橡胶的生产和出口继续下降在橡胶生产中,种植园面积占17%,小胶农所占面积为83%,产量分别占28%和72%。
2. 油棕马来西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棕榈60年代中期,政府规定60%的新耕地必须终止油棕,并鼓励私人将老橡胶园、老椰子园改种油棕70年代马来西亚一跃而成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和出口国80年代,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扩大,并超过了橡胶,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从1994年至今,棕油产量约占世界的一半,高居于世界第一在种植面积中,种植园占91%,其中私人种植园与政府机构管理的种植园各占一半3. 木材马来西亚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森林面积2006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0.8%,其中马来马岛森林面积占52%,沙捞越与沙巴高达76%—82%木材采伐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1992年的原木产量为4351万立方米,为世界最高水品,曾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沙巴州市原木生产最多地区热带硬木生产与出口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马来西亚另一木材资源是橡胶树,全国有170万公顷橡胶种植园不过,根据森林保护政策,为解决伐木和种植不平衡问题,保护森林词源,马来西亚采取许可证制度,限制产量,并严格控制盗伐,从而原木产量有所下降不过,木材仍是马来西亚重要住口的初级产品4. 稻谷到股市马来西亚主要的粮食作物,目前稻谷产量能满足国内需要的80%,其余部分需要进口。
马来西亚稻谷以水稻为主,约占90%左右,旱稻约占10%,现今全国稻田的56%具有灌溉设施全国有8个水稻主生产区,马来半岛产量约占87%,沙巴和沙捞越各自约占5%和8%994年大米产量约为130万吨,同样比1993年增长11994年开始,国内对大米的需求约为161万吨,本国大米产量可满足80%左右的国内需求,这一数据已经大大超过正负所要求的60%的大米自给的目标进口大米主要来自泰国和越南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经常发生泰国大米偷运销售到马来西亚各州,造成国内大米价格大跌5. 可可20世纪70年代以后,马来西亚开始发展可可生产,可可产量在80年代后期急速增长,从1986年的13万吨增长到1989年的25万吨进入90年代以来,可可产量逐年下降,种植面积减少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可可价格持续下滑及病虫害严重可可的主要产区沙巴约占全国产量的62%,马来半岛占27%,沙捞越占11%目前,马来西亚有五大作物,按其经济重要性与种植面积排列为油棕、稻谷、橡胶、可可和椰子这五大作物占已耕地面积的95%以上,其中橡胶与油棕就占耕地72.4%马来西亚是棕油的主产区,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1%.油棕种植面积绝大部分分布在马来半岛,为147.5万公顷,而沙巴18.2万公顷,沙捞越2.9万公顷。
近10年来,油棕技术改进的目标是提高棕油产量,产品多样化,耕作机械化同时也加强枝叶、果壳、油渣的综合利用由于棕油国际市场需要量大、价格稳定(近年来由于美国与中国需求大增,其价格偏高),故今后仍作为扩大油脂市场的主要产品来发展为此马来西亚在加强科研发展,包括棕油的产后加工、油脂制品(如人造黄油)综合利用等表3.1.1位马来西亚主要产业区域表3.1.1 马来西亚主要产业区域马来西亚半岛(西马)沙捞越(东马)沙巴(东马)农业、橡胶业、油棕开采和加工业、轻重工业、电子工业、开采(锡)矿业农业、石油开采业、提炼矿业、伐木家具业农业、伐木家具业、石油开采业 与上述5种作物相比,胡椒、菠萝与烟草是马来西亚经济意义较大的三种次要作物胡椒也是重要出口农产品,而大部分菠萝则加工成罐头出口,烟草主要由马来西亚半岛沿海诸州生产除菠萝外,马来西亚许多小果园还生产多种热带水果,主要供国内消费不分季节供应的主要果品有香蕉、木瓜、番石榴、杨桃、西瓜、芒果;季节性的果品有榴莲果、红毛丹果、倒捻子等蔬菜农场有高地与低地两种,高低蔬菜包括甘蔗、番茄、甜豌豆、韭葱等在橡胶树和油棕树未成林前,常以蔬菜作为种植园可获得现金的农作物。
水稻田在雨水不足时,也可种植蔬菜蔬菜绝大部分内销,每年约有22%出口到新加坡 马来西亚十分重视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及成果的运用对农、林、牧、渔各部门以及一些重要的作物都设有相应的科研机构,其中有政府办的,也有民间办的在一些大的种植园还有自己的技术研究开发部门和试验场,在农村设有农业技术站这些机构分共明细,从种子、土壤到产品的加工利用以至销售等都列入研究范围1971年农业研究与开发所(MARDI)成立,它是全国综合农业研究中心,也是农业科技干部培训、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主要研究除橡胶、油棕之外的其它作物以及畜禽的生产、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开发不同地区所特有的适用技术 1990-1995年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将科技的发展列入重要地位,确定一批重点发展产业和技术领域,其中与农业直接相关的是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马来西亚已经在种植业及其产品加工、饲养、医药等行业开始应用生物技术,如橡胶、棕油、藤、竹、水果和蔬菜等的增产、防治病虫害等,但其规模不大,主要原因是研究发展大都由国内部门承担,研究和应用人员相应不足政府现在已将生物技术列入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计划成立国家生物技术中心,协调所有相关领域的活动,并建立多种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