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doc
8页第三章课题 1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子和原子考试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 分子构成考点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 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考点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联系区别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四)课题 2原 子考试要求: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核内质子数+122 8 2最外层上有 2原子核质子 (带正电)原子核个电子原子第一电子层电子中子(不带电) (带 负 电)(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子数 = 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因此: 核电荷数 = 质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 微粒的关系:⑴相对原子质量= 中子数(4)分子与原子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 1/12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课题 3元考试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素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的分类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考点一、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 O 、O 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2 3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书写方法:b、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 O: 氧元素一个氧原子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 Fe、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 3 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发现:门捷列夫7 横行(7 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排列依据18 纵行(16 族)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注:原子序数=质子数d、分类金属元素:如 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 非金属元素:如 N、C,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稀有气体元素:如 He、Ne。
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 或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细胞:O、C、H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 Fe3+ :一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①质子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 Al3+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O2--粒子的种类粒子结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离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子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区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别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4、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5、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考点三、元素周期表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 结构:7 个周期 16 个族表 示 元 素 的 原 子 序数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1H氢1.008表 示 元 素 符 号表示元素名称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考点四)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考点五)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课题 4 离子考试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要求通过观察结构示意图解析微粒的种类和性质背熟常见的离子的符号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考点一)1、原子结构图:质子数电子层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172 8 7电子层上的电子数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 2 个电子)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考点二)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He 为 2) 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 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 不相似)二、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 性质发生了改变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 时, 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考点四):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 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例如:Fe3+ :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考点五):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Fe3+: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的正电荷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考点六)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区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显负电别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相互失去电子得到电子转化阳离子得到电子原子失去电子阴离子相同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点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七):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例如:2 个钠离子:2Na+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考点八):表示离子的个数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九):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 CO H O SO HCl )2 2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