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语文味浓一些再浓一些──我教《白鹅》.doc
5页让语文味浓一些,再浓一些──我教《白鹅》师:同学们注意这个 鹅(鵞) 字, 我 在上, 鸟 在下,好像人骑在鸟的身上,这样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应该是平等的这种写法现在已经被废除,规范的写法是这样的,请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 师生共写 鹅 字 (关于这个 鹅 字,教材中已指出: 鵞 是 鹅 的另一种写法,现已废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写好规范字,我愿意这样解读异体字──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想让学生在学会规范写字的同时,享受汉字所特有的文化情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汉字,亲近母语,亲近语文) 2、我教 净角 : 师:知道什么是 净角 吗?净角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男子出示净角脸谱)这就是净角的脸谱,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是我们的国粹之一,喜欢吗? (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必要的讲解是不可缺少的针对知识点的讲解策略却不尽相同,然而,既然是一个知识点,就应该抓住它并生发开来,尽力展示这一知识点所隐含着的文化内涵词语 净角 的教学,既有色彩、形状的视觉诠释,又有京韵十足的声音传递,再加上情感、态度的文化注解,相信这个词语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我教 三眼一板 : 三眼一板 是描写 鹅吃饭 这一部分的灵魂词语,是作者丰子恺活用词语 一板三眼 而来。
先生旨在通过运用这一词语,来揭示鹅吃饭的刻板、可笑、不懂变通然而对于当今的孩子来说,单独理解这个词语,就有困难那么,感受又谈何容易呢?教学时,我采用了避难就易、层层感悟的方法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师:鹅的吃饭更有趣,同学们赶快读一读,看看它是怎么吃饭的 相机出示: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让大家都知道鹅吃了哪几样食物? (生读) 师: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让大家听出鹅吃饭的顺序? 师:鹅吃的东西能少吗?这种吃饭顺序能打乱吗?这种吃饭方法就是── 师板书: 三眼一板 师: 三眼一板 也叫 一板三眼 ,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四四拍,同学们会打吗? (师生打节拍) 师:多有趣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鹅这有趣的吃饭方法 (这一词语的处理,深入浅出,学生兴致高,教学效果也较理想阅读教学过程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要有一个过程,我这样做,是否是尊重了学情,尊重了学生,尊重了课堂?我思索并实践着) 二、享受朗读,培养语感 1、我教 大模大样 净角出场 :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指名读,学生读得一般) 师:看来大家还未见过净角出场吧,相信看过之后一定会读得更好 (课件演示净角出场) 师:看到了吗?你对净角出场想说些什么? (学生谈观后感) 师:真会看,鹅就像他这样走路的,让我们再看一遍 (课件再次演示) 师:跟鸭子走路一样吗?我把鸭子请出来,读出它们的不同 学生再读,绘声绘色 (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启发,可能讲得少了,但学生的语感却能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时间,让学生思、悟,留出时间让学生享受朗读 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受 ,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读声中) 2、我教 狗偷鹅食 : 师:正是这样三眼一板的吃饭方法,我们的鹅老爷才为我们上演了这样一幕── 出示: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老爷的脾气 空空如也 生读 师:(有学生举手)等等,他发现了问题,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 鹅老爷 被换成 白鹅 了 师: 白鹅 和 鹅老爷 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 白鹅 让人感觉不到鹅的高傲, 鹅老爷 可以让人知道它高傲 生:如果换成白鹅就不知道它有多威风了。
师:鹅老爷多有派头啊,看来不能换好,就让我们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出来吧,看谁能读成一幅会动的画面 (生练读) 师:可以试试了吗?谁来读? (生读到 窥伺 处) 师:窥伺是偷着看,你这么大声鹅就会发现的 (生小声读) 师:太慢了,你这也太慢了,哪能吃上饭啊? (生加快读) 师:(范读)扬──长──而──去,多得意啊! 生:扬长而去 空空如也! (鼓掌) 师:听你这样一读我也想读,请大家看着我读 (老师绘声绘色地读,博得阵阵掌声) 师:有趣吗,可以这样读一读吗? (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博得阵阵掌声) (基于对前一部分教学过程中品词析句的方法领会和感受,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尤为简单,让读凸显课堂,以读代讲,层层推进:一读,比较 白鹅 和 鹅老爷 表达效果的不同,给读定个基调;二读,对比鹅、狗的不同表现,给读增添情趣;三读,教师示范,创设情境,让读更有激情;四读,学生展示,享受朗读,让读更具魅力) 三、享受感悟,训练表达 我教 一句话 :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之后,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自由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师:其实文中用了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动物。
这句话是── 生:(齐)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聪明的孩子可以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词语 生:(齐) 高傲 师:同学们,难怪作者愿意像堂倌一样不胜其烦地伺候这位鹅老爷,他喜欢这白鹅吗?那你怎么来读这一句话呢? 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受,还是这一个句子,学生却读出了白鹅的有趣和可爱,把高傲中所隐含的内容读了出来,披文入情,从而把薄书读厚同一个句子,读出不同的味道,这是否是尊重了个体差异?是否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这是不是朗读所带给孩子们的读书乐趣呢?) 四、 课外续读 师:这么令人喜爱、如此有趣的家伙,谁能把它忘了呢?难怪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原文中曾这样写道(课件出示):我的房子要卖掉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在送出的几天之内,我感觉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留恋 师:他在留恋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思考 (如果课堂还在继续,相信学生知道 他在留恋什么 ,这样的课外续读既是对文本的回归,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加深印象,把文字内化成鲜活的形象,留于学生心中,又是对文本的拓展和延伸整节课的教学在读、思、悟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训练了表达。
整节课每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水乳交融的 真读书 学语言 重情趣 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我想:这样的课堂是真正带领学生享受了语言,亲近了文本,也是学生期待的课堂) 【让语文味浓一些,再浓一些──我教《白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