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课堂让学生感受别样的精彩——在科学课堂中巧用魔术.doc
7页山东省青岛市大学路小学 田辉 发布时间:2011-06-08 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的表演吸引了亿万观众,在国内掀起了一股魔术热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乐于动手动脑,魔术成为了 他们课余时间津津乐道的话题魔术,这看似玄妙、神秘的艺术,其实它的背后蕴藏着许多科学原理因此,我尝试着将魔术引入科学课堂,在轻松活泼的学习中提 高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魔术走近课堂 1.激趣质疑 科学课上巧妙地运用魔术,可以为课堂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盎然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通过本节课的知识来揭示魔术的奥秘 例如:四年级《水往高处走》一课,我自己设计并表演了魔术“害羞的杜鹃花” 师:先向学生出示两朵用白色餐巾纸做的杜鹃花 师:“这是两朵杜鹃花,你别看它们其貌不扬,它们可具有特殊的魔力!” 生:“是什么魔力呀?” 师:“嘘——,请不要眨眼睛,把你的目光聚焦在花朵上!”紧接着,我把这几朵花插在道具绿叶丛中,几秒钟之后,奇迹发生了,花朵开始变了颜色,粉红的色彩从花瓣底部慢慢升到顶端,整朵花颜色由浅变深,花瓣也愈发舒展 学生看到眼前的景象又惊又喜,纷纷展开猜想。
生1:“田老师,一定是您在叶子底下动了手脚!” 生2:“我觉得也是,您一定是把花插在了红色的水里,花把颜色吸了上来!” (科学揭秘:这个魔术的原理非常简单,是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当餐巾纸浸入“绿叶”下面的红水中,红色水就会沿着有空隙的餐巾纸上升,花就由白变红,而“花瓣”也因为吸收了更多的水分变得更加饱满舒展 2.慧眼观察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科学课上的魔术绝不能只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在引发兴趣的同时,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养成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 例如:四年级《水往高处走》一课,为了揭开“杜鹃花自动染色”的秘密,我没有直接将毛细现象的概念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观察水在相似材料(粉笔、布条、纸条、酒精灯里的棉芯)中的爬升过程 生1:“布是由线织成的,线与线之间也有很小的空隙 生2:“我们组发现酒精灯芯也是棉线拧在一起的,他们之间也有缝,棉线把酒精一直吸到顶端,所以我们在棉芯顶上就能点着火 生3:“老师,我刚才把一根小棒也插进水里了,只是浸水的部分湿了,其他地方没有变化 生4:“老师,我发现粉笔插入水中之后,有很多气泡产生,说明粉笔里面有空气。
我顺势引导:“有空气就说明粉笔里面有——” 生(全体):“小孔 师:“粉笔、布条、酒精灯棉芯这些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有着共同点,那就是都有孔隙,水会沿着这些有孔隙的材料向上爬升,这就是毛细现象现在,你知道杜鹃花为什么会自动染色了吗?谁来揭秘我刚才的魔术?” 生5:“我知道了,花是用餐巾纸做的,餐巾纸上的孔隙非常多,我猜老师一定是在下面放了红色的水,这样水就会顺着餐巾纸往上走,花就变红了 正当学生们恍然大悟的时候,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他的回答让我喜出望外:“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人用纸条运水,应该就是这个道理此话一出,便引来了大家好奇的目光,就连我也瞪大了眼睛问:“快说说,你怎么做的?” 生6:“我准备两个碗,其中一个倒上水,然后把一张报纸条的两头分别放在两个碗里,结果水会沿着报纸流到空碗里我想老师的花应该和我的报纸做了同一件事 应学生们的要求,这个孩子在后来的课上表演了这个“纸条运水”的小魔术在表演过后,学生们对毛细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也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类似的现象,很好地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3.学以致用 科学课的目标在于:让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师可以将小魔术安排在课堂的结束部分,一方面用于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释魔术中的现象 例如:四年级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一课中的魔术: 师:将剥了皮的鸡蛋放在玻璃瓶上,鸡蛋刚好卡在瓶口上 师:“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要想把鸡蛋塞进瓶中,并保证鸡蛋完整不破,你有办法吗?” 几个学生上来试着用推、捏鸡蛋的办法,都没有成功 师:“同学们,老师能让瓶子把鸡蛋‘吞’进去,你们相信吗?” 学生们纷纷瞪大了眼睛瞧着 师:“关键的步骤在下面,请你们看仔细我将燃着的纸条放入瓶中,并迅速把刚才那枚鸡蛋放到瓶口奇迹出现了:鸡蛋被一点一点吸入瓶中,最后完好无损地落到瓶里 (科学揭秘:瓶内的部分氧气被燃烧掉,瓶内的气压减小,而外部的气压保持不变,所以瓶外的大气压力将鸡蛋推入瓶中 这原本是教材中的一个导课实验,应先进行演示再展开对大气压力的探究过去在上这一课时,学生们在看到现象之后的猜想往往只集中在“瓶子”和“鸡蛋” 上,很难一下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的空气上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熟悉了一些相关的现象,很难真正明白大气压力的相关原理因此,我试着将此环节放在了最 后,即了解大气压力的原理之后,再来表演“瓶‘吞’鸡蛋”的魔术,学生们联系以前学的燃烧消耗氧气和本节课刚刚学到的知识,很容易揭示其中的奥秘,而且对 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力的实例,也能很快做出清晰的解释。
使用魔术的技巧 1.讲求互动 我们看到,在刘谦的魔术表演中,他常常会问观众一些问题,或者请某位观众来配合表演,这些互动让观众身临其境,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科学课上运用魔 术,学生绝不仅仅是观众,如果只是坐在座位上看表演,对于科学学习毫无意义科学课上的魔术表演更要强调互动,不应单单停留在生生互动上,教师应该实现角 色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2.讲求语言艺术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科学课中的魔术如果配以“真的是这样吗”、“千万不要眨眼睛”、“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倒数1、2、3!请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类语言,会设置更大的悬念,学生的注意力会被魔术“锁定”这样的课堂自然是有序的、和谐的,教师无需再花精力来组织教学,也不必强调课堂秩序,课堂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3.准备应充分,操作要娴熟 若要魔术在科学课堂上焕发光彩,课前充分的准备必不可少往往一个小小的魔术需要许多道具(教具),同一魔术,采用的材料不当,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 应善于运用身边的物品,将它们稍加改造即可成为理想的魔术道具如四年级《玩镜子》一课“百变哈哈镜”环节,我用家中厨房里的不锈钢台面做成“百变哈哈 镜”。
关于魔术课堂的几点思考 1.魔术绝不仅仅为了表演 科学课中的魔术应区别于电视节目中的魔术表演,作为观众,我们只需感受魔术的神奇、惊叹魔术师精湛的技艺就可以了,但在科学课堂上,这仅仅是迈出了第一 步学生必须亲历质疑、猜想、验证、总结的全过程,靠自己去悟、去做、去体验,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才能得到发展 2.魔术不能在课堂中孤立而行 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充满智慧的评价语,能为魔术提供更有利的土壤,让学生真正从中有疑、有思、有收获因此,魔术应与其他教学因 素相互配合,应着眼于培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就可以优化教学结构,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科学课堂才会活起来 3.魔术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科学课中的魔术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难度太高、道理太深的魔术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可能会有许多学生只顾得去钻研魔术表演技巧而偏离了科学探究的主线。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