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ppt

290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7627519
  • 上传时间:2019-10-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28MB
  • / 29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第一节 概述,一、文艺复兴概要: 1、时间: 2、产生原因及性质: 3、本质特征: 4、人文主义及其基本内容: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特性 ★ 1、纵欲与节制欲望的张力——构成对人的表现的多面性 2、提倡模仿自然,开现实主义先河 3、体裁样式、艺术表现上的新成就:诗歌、小说、戏剧 4、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学的出现历史的连续性排除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这两个 紧接着的历史时期之间有巨大差别的可能性,现 代研究表明,中世纪不是曾经被认为的那么黑, 也不是那么停滞;文艺复兴不是那么亮丽,也不 是那么突然 中世纪孕育出新观念——男女平等、世俗幸福、财富、 个人价值、节日庆典,2、,三、人文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分期、分布区域、主要成就 四、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学 (一)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年) 最早论述了文艺复兴 ★ 意大利艺术史家萨瓦里正式提出这个概念——1550年 在《意大利绘画雕刻建筑名家列传》导言中出现, renaissance再生,后来由于日本的翻译,在中国成为 文艺复兴这个词他的一生充满矛盾, 既热烈张扬,又谦 恭隐忍,敏感喜悦 而又忧伤 彼得拉克(1304—1374年),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 著名诗人和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

      彼得拉克家世虽谈不上显赫,但却是佛罗伦萨的望族这是 一个古老而可敬的家庭,但不属于贵族阶层他的家族中至 少有三代都作过佛罗伦萨的公证人 彼得拉克的祖父格拉佐(Grazo)生活虔诚,在智慧方面享有 声名他常常为邻居们做各种问题的顾问,当邻居们发生 纠纷时,他又常常扮演仲裁者的角色许多政治家和文人们 也常向他请教彼得拉克的父亲彼得拉科是一个天分极高的人,具有较高 的文学鉴赏品位,喜欢西塞罗,这也影响了儿子 父亲擅长传统法律事务的协调,他在35岁之前担任了许 多重要的公共职务,1301年成为比萨大使但由于党争, 1302年,他的家产被没收、全家被流放他们在阿雷佐 找到了避难所此地距佛罗伦萨共和国边境只有十二里 彼得拉克的母亲埃莱托•坎尼加尼是一个有魅力的富家 女在流放岁月中,她的坚强和智慧给彼得拉克深刻的 印象,彼得拉克在母亲去世后写了挽诗后来,彼得拉克 给他的外孙女起名埃莱托,纪念他的母亲1304年7月20日,彼得拉克生在阿雷佐 1305年,母亲带着他移居因奇萨(Incisa),在这里长到7岁 因奇萨的生活对彼得拉克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地方 风景优美,燃起了对自然的热爱在此他还当地农民那里 听到了托斯卡纳(Tucsna)的民歌。

      由于父亲对政治失望,他们全家决定迁居阿维尼翁他们 先去热那亚,在那儿乘船到马赛不断的迁徙生活使 彼得拉克从小观赏到很多自然的美景多年后他称,那“就 好象是个美梦他的一生大都消耗在游历之中,直到1374年逝世 “行路”和“读书”是成年彼得拉克生活的主要内容,成 为他后来创作田园诗的一个契机 13一14世纪,城里的男孩们从8岁开始学校生活,15岁上大 学彼得拉克也不例外他在阿维尼翁初等语法学校学习 他回忆说:“这是多么美好的四年,绝对的平静,自由自在” 之后,他在蒙彼利埃(Montpeiller)高等学校学习法律 但最终对文学的爱使他放弃了法律法国南方小城阿维尼翁,是交通线上的一个重镇在我国 西汉时期,阿维尼翁就已经存在了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阿维尼翁的城墙建于14世纪,城中教 堂多,钟也多敲钟时,丁当之声此起彼伏,余音缭绕, 悦耳动听从1309年到1403年教会重新迁都罗马,在长达 百年的时间内,相继有9位教皇在此居住,阿维尼翁在政 治、外交、艺术、商业上繁荣一时,成为基督教世界的 中心、罗马第二贝内泽桥,中世纪建筑,22个孔仅存4个,著名的断桥,1320年父亲去世,他便放弃了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 爱好。

      同年他回到阿维尼翁,担任一个次要的教职 1330—1347年,他一直在红衣主教万尼•科伦那手下任职 在教会里的工作并不忙,这就使他一面参与教廷的一些 政治、外交活动,一面不倦地学习文学、创作诗歌 作为诗人,彼得拉克的名声很快传开1340年,巴黎和罗马争相邀请他去接受桂冠结果他决定 去罗马1341年4月8日,他在罗马的卡匹托利山上接受 了“桂冠诗人”的称号 彼得拉克的诗很丰富,其中《歌集》、《阿非利加》、 《意大利颂》和《名人列传》著称于世 1374年7月19日,彼得拉克在一个叫阿克瓦的小村里去世 当人们发现他的遗体时,他的头还埋在维吉尔的手稿中 他也被称作“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的名字同另一个人始终密不可分,她就是劳拉,《歌集》包括诗歌366首,其中317首是十四行诗,主要 表现诗人对劳拉的爱 1327年4月6日,23岁的彼特拉克在阿维尼翁圣克莱尔 教堂遇到一位名叫劳拉的美丽少妇,她是一个骑士的妻子 1348年4月6日横扫欧洲的大瘟疫(黑死病)夺去了劳拉 的生命,那时他们相遇正好21年诗人有生之年里的无限 哀悼都凝结成一首首凄婉的诗歌《歌集》是一部“诗体日记”,分为“圣母劳拉之生”和“圣母劳拉之死”两个部分。

      主要有两大贡献: ★ 第一,把但丁的精神之恋、天国之爱拉回人间,宣布 “我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爱是一种建立在人的自 然本性基础上的美的追求既超越了原始的肉欲享乐, 又避免了光是精神之恋的贫血苍白 第二,发现了近代人的孤独 在人群中找不到知音,在自然中却能找到理解,这是近 代人才有的一种孤独 这两大贡献,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文学的两大主题彼得拉克十四行之104,在光辉的国度,在灿烂的思想领域, 自然是否找到了临攀的模特, 画出了精美的、令人眩目的容颜? 这是天堂中的作品,我们有幸在凡间得见 山泉间的森林女神在丛林中追寻, 金黄的卷发迎风帆扬 她在追寻什么?什么样的心灵才拥有这样的美德? 那醉人的美丽使我的生命也变得充盈那生动的蓝眼睛闪闪发光, 没有见过她的迷人眼神的,就不会明白天堂的美妙 也不会理解上天注定的爱情 我爱上她甜美的声音, 也爱上她甜美的微笑, 连她的叹息也会让我醉倒 自然→人,天堂→凡俗,美德→感官,“婀娜多姿的步履动态,温馨多情的目光,加上甜如蜜 汁的言谈话语,她的举止是那样娴雅、自然、矜持,端 庄大方”(感官描摹) “当她洁白的双脚踏在碧绿的草场,轻盈地挪动步履, 从那如玉的肢体上散发出一种气息,一种力量,它使 花朵万紫千红,竞相开放。

      感官描摹) 新月派诗人陈梦家先生在《新月诗选》序言中称十四行诗 是“格律最谨严的诗体《爱的迹象》 假如爱的迹象是深情的信念, 纯真的心灵, 柔和而又恬静, 礼貌地控制着的欲念, 在高贵的火焰里燃烧的美好的意愿, 还有在黑暗的道路上漫长的旅行; 假如爱的迹象是眉头上显露的思绪, 或是由于受到恐惧和羞涩的羁绊, 使话语变成了凌乱而又微弱的感叹, 是爱情显现出的紫罗兰一样的淡意;,假如爱的迹象是关心他人胜过自我, 是无穷无尽的悲伤和叹息, 是咀嚼着痛苦、愤怒和悲哀; 假如爱的迹象是在远处燃烧, 在近处冻结, 那么我的身心已经被爱情销蚀, 姑娘啊, 这就是你的过错和我的失败《万籁俱寂 》 此刻,万籁俱寂,风儿平息, 野兽和鸟儿都沉沉入睡, 点点星光的夜幕低垂, 海洋静静躺着,没有一丝浪迹 我观望,思索,燃烧,哭泣, 毁我的人常在我前,给我甜蜜的伤悲 战斗是我的本分,我又愤怒,又心碎, 只有想到她,心里才获得少许慰藉我只是从一个清冽而富有生气的源泉, 吸取养分,而生活又苦涩,又甜蜜, 只有一只纤手才能医治我,深入我的心房 我受苦受难,也无法到达彼岸, 每天我死亡一千次,也诞生一千次, 我离幸福的路程还很漫长。

      在他笔下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部分: 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 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 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 ABBA,ABBA,CDC,CDC 每行诗句十一个章节,通常用抑扬格 起承转合的情绪结构与中国律诗的相似处★,(二)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 意大利商人与法国女人的私生子,据说他生于佛罗伦萨 附近的契塔尔多,一说生于巴黎 幼年时生母去世,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不久,父亲再 婚,他在严父和后母的冷酷中度过了童年 后来,他被父亲送去那波利学习经商,毫无收获父亲 让他改学法律和宗教法规,都引不起他的兴趣 这段生活使他亲身体验到市民和商人的生活以及思想 情感,融入到他日后写成的《十日谈》中在那波利生活期间,薄伽丘有机会出入安杰奥的罗伯特 国王的宫廷他同许多人文主义诗人、学者、神学家、法 学家广泛交游,并接触到贵族骑士的生活进一步焕发了 他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兴趣 他在宫廷里又认识了罗伯特的私生女玛丽娅,对她产生了 爱情这一段富于浪漫情调的经历,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留下了很深的印痕1340年冬,薄伽丘父亲的商业活动受到挫折,经济状况恶 化,一蹶不振。

      薄伽丘无法维持原先悠闲自在的生活,便 回到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始 终坚定地反对封建贵族势力 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从此,这两位 卓越的人文主义者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1373年10月23日,薄伽丘抱病在佛罗伦萨大学《神曲》讨 论会上作了最后一次演讲第二年,契友彼特拉克的逝世 ,给他精神上很大的打击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 契塔尔多逝世《菲埃索拉的女神》(1343—1354)是一部8行体长 诗,写女神和牧羊人相爱,得罪了黛安娜女神,遭到惩 罚,一对恋人化作两条河流,但最后双双流入阿诺河, 又汇集到一起 《菲娅美塔的哀歌》,是仅次于《十日谈》的一部重 要作品这部传奇小说描写被恋人抛弃的女子菲娅美塔 的遭遇,堪称欧洲最早的心理小说 《异教诸神谱系》和《但丁传》是两部最重要的学术 作品薄伽丘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批判教会对诗歌的诋 毁,提出“诗歌即神学”的观点教会公开谩骂《十日谈》是一部“淫邪之书”,社会上的各种反动保守势力也联合起来围攻作家,薄伽丘甚至 遭到人身威胁 《十日谈》完成三年后,薄伽丘写了最后一部小说 《大鸦》(1356),令人惊讶地全盘否定了自己的思 想,斥责女人是万恶之源。

      如果不是彼特拉克的劝阻, 作家甚至打算将《十日谈》付之一炬 彼特拉克病逝后,教会仍然没有放过他,挖掉了他的 坟墓,砸毁了他的墓碑《爱情十三问》:卜伽丘的恋爱观 5个贵族青年因船只失事来到城堡中的 花园,推举一个 当值女王主持,讨论13个与爱情相关的问题 第一问:这个女子更爱谁? 她说对两个男子同样喜欢,把自己的花环戴在一个人头上,从另 一人头上取下花环戴在自己头上当值女王和男性的观点不同) 第二问:他先选谁? 青年请老妇安排他与姑娘幽会,被姑娘的哥哥捉住哥哥要求他 同老妇、姑娘轮流住一年第三问:一个女子有三个追求者,一个英勇、一个慷慨、 一个聪明,选哪个? 第六问:两个少女同时爱上一个男子,想让他做出选择 一个少女跑向他拥抱亲吻他,另一个害羞地站在 原地谁更爱男子? 第八问:一个男子同样爱着两个女人,一个财富、出身都 高于他,另一个不如他他应该选哪个? 第九问:对青年男子来说,爱上处女、寡妇和已婚女子, 哪个更好?,《十日谈》 1348年,一场可怕的瘟疫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 国等国人口锐减,人心惶惶,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教会借机要人们忏悔、祷告,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 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

      恰在此时,《十日谈》问世,它 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 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十日谈》为作家赢得了“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声名 小说的时间背景就是欧洲大瘟疫时期,佛罗伦萨十室九 空,丧钟乱鸣,一派恐怖景象七位男青年和三位姑娘 为避难躲到效外的一座别墅中此处宛如世外桃园,春光明媚,流水淙淙,花团锦簇 十位青年约定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度过这段时光,用笑声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