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直勤考.doc
15页北魏直勤考 【提要】本文考证南朝文献及出土石刻史料所记北魏直勤称号,确认其意义指神元帝力微子孙,也就是北魏的宗室范围,并且探寻这一古老部族制度与古代北亚草原政治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由此分析拓跋鲜卑在其社会发育和政治进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的阶段和转折,其部族传统制度如何被改造、被消化,并最终走向华夏国家体制 关键词:直勤拓跋鲜卑北魏北亚草原宗室 出土北朝石刻史料中,颇有记载北魏直勤的文字例如,大同司马金龙墓所出司马金龙妻钦文姬辰墓铭,称姬辰为“侍中太尉陇西王直勤贺豆跋女〞[1];灵丘所出文成帝南巡碑的碑阴题名中,很多人的名字前也冠以直勤头衔[2]结合南朝的?宋书?和?南齐书?等史料,可以肯定直勤是一种身份中华书局标点本?宋书?卷九五“校勘记〞第37条,认为直勤“皆魏主子弟之称〞[3]这种说法不够准确,比方前面提到的钦文姬辰之父贺豆跋〔即源贺〕,出自南凉秃发氏,就不能算是“魏主子弟〞据万绳楠记录,陈寅恪先生认为直勤即特勤,“为亲王之意〞[4]可是史料中提到的许多直勤,未必都是所谓亲王,也未必具有王爵,而且文成帝南巡碑碑阴题名中一些直勤,甚至没有爵位,仅具低级武官职衔可见拓跋集团的直勤称号,与北魏所采的晋式爵制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
本文辨证有关史料,试图提醒直勤身份的性质、范围与制度渊源,观察拓跋鲜卑在走向华夏国家体制过程中,其部落社会的某些因素是如何被保存、被残留、被消化,探寻这些因素与北亚草原政治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观察北魏宗室制度的历史渊源及大致走向 一、正史及石刻史料中所见的北魏直勤 直勤作为草原部落体制的孑遗,不为中土及后世所熟知,所以史书传写中常常会有讹误,或误作“直勒〞,或误作“宜勒〞,或误作“宜勤〞南齐书?载王融上疏议给魏书籍,分析北魏“抑退旧苗,扶任种戚〞的政治格局,称“师保那么后族冯晋国,总录那么邽姓直勒渴侯,台鼎那么丘颓、苟仁端,执政那么目凌、钳耳〞,并认为假如南方的书籍传至北方,“冯李之徒,必欲遵尚,直勒等类,居致乖阻〞[5]这里的直勒,“校勘记〞认为即直勤之讹[6]宋书?记北魏有“镇东将军武昌王宜勒库莫提〞[7]、“永昌王宜勤库仁真〞[8],宜勒、宜勤,都是直勤的讹写王融上疏中以直勤代表拓跋鲜卑的“种戚〞,这显然是对“直勤〞的一个界定,但是“种戚〞的含义终究并不明确拓跋鲜卑中,哪些人可以拥有“直勤〞头衔呢?下面根据现有材料,尽考诸“直勤〞的身世,或可略窥直勤制度的本来面目宋书?卷九五?索虏传?载元嘉十七年北魏武昌王直勤库莫提〔库莫提即?魏书?中河南王曜的长子提[9]〕为进兵仇池,移书刘宋徐州,宣示北魏东西齐举,对南方用兵,号称“十道并进〞,提到的十三个主将,都详列官爵[10]。
这十三个人中,只有“使持节、都督洛豫州及河内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淮南王直勤它大翰〞,带有“直勤〞称号其他十二人中,可以肯定出于拓跋代北集团、为鲜卑人或其他少数族的,有以下四人、 使持节、侍中、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建兴公吐奚爱弼员外散骑常侍、平南将军、南益州刺史、建德公库拔阿浴河散骑常侍、安南将军、雍州刺史、南平公娥后延平远将军、永安侯假设干内亦千 吐奚爱弼即古弼[11];娥后延即娥延,为娥清之子[12];假设干内亦千即贺纯[13]库拔阿浴河身世无可考这几个人以代北贵族的身份,却都没有直勤称号,可见代北贵族并非皆得获此称号而拥有直勤称号的它大翰,是道武帝之孙,阳平王熙之子[14]前面提到的另外两个直勤,武昌王直勤库莫提,同样是道武帝之孙,亦同样拥有王爵而永昌王直勤库仁真,即?魏书?中的“永昌王仁〞,是明元帝之孙,永昌王健之子[15]这三个人,既有王爵,又都是魏帝之孙此外,?宋书?与?南齐书?,都提到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字乌雷直勤[16]濬可能是“乌雷〞读音的雅译,直勤那么应当是拓跋濬本有的称号,他是作为太武帝的孙子而获得这一称号的据此,似乎但凡皇帝的孙子都得到直勤称号。
那么,是不是只有皇帝的孙子才可为直勤呢??宋书?卷九五?索虏传?载有北魏献文帝为进兵刘宋的淮北四州而下的一道诏书,提到许多将帅姓名,官爵完具,其中拥有直勤名号的,有以下八人[17]: 使持节、征东大将军、安定王、直勤伐伏玄侍中、尚书左仆射、安西大将军、平北公、直勤美晨使持节、征南大将军、勃海王直勤天赐侍中、尚书令、安东大将军、始平王、直勤渴言侯散骑常侍、殿中尚书令、安西将军、西阳王、直勤盖户千使持节、征南将军、京兆王、直勤子推使持节、征南大将军、宜阳王、直勤新成侍中、太尉、征东大将军、直勤驾头拔 这八个人中,伐伏玄即拓跋休,太武帝之孙,景穆帝之子[18]美辰即拓跋目辰,桓帝之后[19]天赐、子推与新成,都是太武帝之孙,景穆帝之子[20]渴言侯就是后来封东阳王的元丕[21],元丕为烈帝的曾孙盖户千的官爵是“散骑常侍、殿中尚书令、安西将军、西阳王〞,“殿中尚书令〞当作“殿中尚书〞,“令〞字衍盖户千很有可能就是?魏书?和?北史?中的元石[22],元石是平文帝的玄孙以上七人,四人为景穆帝之子,一人为桓帝之后,一人为烈帝之后,一人为平文帝之后他们有的有王爵,有的没有,而且与献文帝的血缘关系远近不等,向上可以追溯至文帝沙漠汗〔桓帝和穆帝的父亲,平文帝的祖父〕。
显然,并不是只有皇帝的孙子可以得到直勤名号,而且从血缘上说,拥有直勤名号的人,也远远超出了道武帝子孙的范畴可是献文诏书中还有一个直勤驾头拔这个驾头拔,应当是贺头拔的讹写贺头拔,即前面所说司马金龙妻钦文姬辰墓铭所提到的“侍中太尉陇西王直勤贺豆跋〞,也就是?魏书?和?北史?中的源贺源贺出自秃发鲜卑魏书?卷四一?源贺传?:“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世祖……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这一段话很有疑问太武帝给源贺赐姓,竟按照汉文音义,以拓跋、秃发同源而赐姓为源,不符合当时代北集团姓氏制度的形势假如源贺不与拓跋同姓,而另姓源,那么献文帝诏书中提到他时,应当标明他的姓氏,如同独孤侯尼须〔即刘尼〕等人那样诏书中仅仅提到他的鲜卑本名贺头拔,意味着他也姓拓跋后来孝文改革,拓跋改姓元氏,源、元音同字异,同源分氏之义才得显现因此,我认为,源贺一家得赐姓为源氏,是到了孝文帝确立拓跋改姓元氏之时,而不是早在太武帝之时[23]甚至北朝后期,源氏有时也写作元氏[24]太武帝对源贺所说的那一段话,事实上另有深意秃发、拓跋,本同音异译[25]太武帝成认源贺为拓跋同宗,所谓赐姓,其实是赐他姓拓跋,认可和接纳他为宗室成员。
秃发凉与拓跋魏之间的亲缘谱系,很可能就是这个时候建立的因此,源贺得为直勤,也是由于他当时所具有的宗室身份宋书?载宋将姚耸夫“手斩託跋焘叔父英文特勤首,焘以马百匹赎之〞[26]特勤即直勤[27]太武帝诸叔父中没有战死于宋魏战争的,应当是族叔父一类这个英文,很可能就是?魏书?中的“建德公婴文〞[28]婴文为神元帝之后,而神元帝力微被拓跋鲜卑尊为始祖,是北魏宗室血统的源泉由此可见,直勤名号的范围,涵盖了全部北魏宗室的范围,即全部神元帝力微子孙后代的范围文成帝南巡碑碑阴题名中,也记载很多带直勤名号的人,谨列举其名氏可考者如次: 卫大将军、乐安王、直□何良平东将军、乐良王、直□□大汗□征西将军、常山王、[直]□□□连戊烈内行令、直勤□六孤[部]尚书、兴平侯、直勤渴侯顺阳公、直勤郁豆眷奋威将军、内三郎、永宁子、直勤苟黄后军将军、内三郎、遂安子、直勤乌地延内三郎、直勤乌地干威寇将军、内三郎、直勤解愁武烈将军、内三郎、直勤他莫行宣威将军、内三郎、直勤斛卢内三郎、直勤阿各拔内三郎、直勤来豆眷宣威将军、折纥真、直勤□ 正如?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一文所指出的[29],乐安王直勤何良即元良,明元帝之孙,乐安王范之子[30];乐良王直□□大汗□即元万寿,太武帝之孙,景穆帝之子[31];常山王直□□□连戊烈即元素,昭成帝曾孙[32];顺阳公直勤郁豆眷即元郁,桓帝之后,是?宋书?里提到的直勤美辰之兄[33]。
此外,我们前面考证过,兴平侯直勤渴侯,即元丕除了这五人,上列十五人中的另外十人,已经无从考证其身世但是从南巡碑碑阴题名书写格式看,假如不是宗室成员,都姓、名毕具,如一弗步□□〔即乙浑〕、尉迟其地〔即尉眷〕、独孤侯尼须〔即刘尼〕、素和其奴〔即和其奴〕等等只有宗室成员,即姓拓跋者,免具姓氏,迳于官爵之后书名由此分析,上列无法考证身世的十位直勤,也都是拓跋宗室无疑这就使我们把直勤名号与拓跋宗室成员的身份联络起来了以上所见直勤,除源贺外,皆不出?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及以后北魏皇帝子孙的范围今本?魏书?卷一四?神元平文诸帝子孙传?原阙,但?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当本诸魏收?魏书?魏书?以神元以后拓跋子孙入宗室,应当也不是魏收个人的史学观点,而是出自北魏官方区分和界定宗室范围的传统制度源贺本非神元帝一系,但得到太武帝特别允可,所以也享受宗室待遇,得姓拓跋,并为直勤到孝文帝分别元、源二姓,源贺及其子孙才被逐出宗室的范畴只有神元帝子孙得姓拓跋,也只有神元帝子孙得为直勤,这两者的一致,绝不是偶尔的巧合 二、直勤与北亚游牧社会部落传统之关系 ?太平御览?卷五九八引石崇?奴券?,是一条有趣的史料[34]: 余元康之际,出,在荥阳东祝闻主人言声太粗,须臾出,趣吾车曰:“公府当怪吾家哓哓邪?中买得一恶羝奴,名宜勤,身长九尺余,力举五千斤,挽五石力弓,百步射钱孔。
言读书,欲使便玻日食三斗米,不能奈何〞吾问公卖不?公喜,便下绢百匹闻,谓吾曰:“吾胡王子,性好读书,公府事,一不上券,那么不为公府作〞券文曰……宜勤供笔,更作多辞乃敛吾绢,□□而归 这里的宜勤,既是“恶羝奴〞,又自称“胡王子〞,属于魏晋时所谓胡奴因疑宜勤并非姓名,而是他作为“胡王子〞所带的称号,宜勤当亦直勤之讹写魏晋洛中豪贵所谓胡奴,常得自并州[35],其中羯人为多[36]因此,疑石崇?奴券?中“恶羝奴〞,或当作“恶羯奴〞假如这些推测成立,石崇所买胡奴所以得名宜〔直〕勤,是因为他在原胡族〔可能是羯人〕部落中的贵族身份,即所谓“胡王子〞也就是说,胡王子,得称直勤洛阳伽蓝记?卷五载宋云等游历西土记事〔习称?宋云行纪?〕,有如下一段话[37]: 至正光元年四月中旬,入乾陀罗国,土地亦与乌场国相似,本名业波罗国,为嚈哒所灭,遂立敕勤为王,治国以来,已经二世立性凶暴,多行杀戮,不信佛法,好祀鬼神国中人民悉是婆罗门种,崇奉佛教,好读经典,忽得此王,深非情愿 羽溪了谛认为,嚈哒侵入于阗,在公元480年前后,灭乾陀罗,差不多同时[38]嚈哒灭乾陀罗之后,立本国的敕勤为乾陀罗王,嚈哒人与乾陀罗人的文化差距,造成不奉佛法的新乾陀罗王与乾陀罗国民之间的深化隔膜。
嚈哒的敕勤是什么角色呢?沙畹〔havannes〕解释敕勤“为突厥变号特勤〔Tegin〕之讹〞[39]这就把嚈哒的敕勤与突厥的特勤联络了起来其实,仅仅从读音上看,敕勤与直勤,似乎更加接近些突厥官号之特勤,为读史者所习知伯希和〔Pellit〕注意到这个特勤,并非孤立地存在于突厥的行政组织中他指出,类似鄂尔浑河流域突厥碑文上的特勤名号,“也在突厥建国以前早已有之,因为在六世纪初年时,嚈哒〔Hephthalites〕业已早有这个名号了〞[40]他的根据,应当就是?宋云行纪?的这一条史料其实,假如他理解早于嚈哒的拓跋鲜卑也有类似名号,甚至,更早的西晋时期,就有“胡王子〞自号宜勤〔直勤〕,他一定会从北亚草原游牧社会的部落制度中,寻求更为普遍的解释正如拓跋鲜卑的直勤在文献中常常讹写为“宜勤〞、“宜勒〞或“直勒〞,突厥的特勤,在古代文献中也常常被讹写为“特勒〞[41]钱大昕根据石刻史料中皆作特勤,认定文献中的“特勒〞都应作特勤他说:“予谓外国语言,华人鲜通其义,史文转写,或失其真唯石刻出于当时真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