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张拉与低回缩锚具张拉施工工艺.docx
4页浅谈传统张拉与低回缩锚具施工工艺―、工程概况:海口东站高架桥位于海口市内,沿迎宾大道跨越凤翔西路, 车站范围D1K23+200 ~D1K24+500其配线采用有碴T梁轨 道桥,正线采用无碴T梁轨道桥,双线采用并置单线布置,T 梁单线布置其横向钢绞线锚下长度仅为2.88/2.44米,张拉采用 低回缩锚具张拉施工二、传统张拉与低回缩张拉工艺目前我国预应力施工均采用穿心式千斤顶张拉,使用跟进 式夹片锚具即张拉时由千斤顶拉工具锚具,同时拉动钢绞线 直至应拉张拉力张拉过程中由于钢绞线受力后的弹性变形(伸 长)带动夹片退出锚具至限位板处,限位板挡住夹片的外移只 让钢绞线继续伸长,直至拉够张拉力这时千斤顶回顶,利用 钢绞线的弹性变形回缩带动夹片回缩到锚具中,越缩夹紧力越 大,直至锚死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夹片回缩时钢绞线也回 缩,使原张拉力有一定损失,这种损失随施工方法、锚具质量、 限位尺寸是否合理、钢绞线的直径准确性是不一样的实践中 较难控制像车站横向张拉锚下长度分别为2880/2440mm,锚 下应力1385.7MPa,伸长值仅为20.5/17.4mm,采用传统张拉 技术施工时,锚固损失达b损=:xE = -2540X195000 = 399.59Mpa,占设 计应力的28.8%。
由于实践中较难控制,这样原来的预应力就 打了很大的折扣而跟进式锚具是回力越大锚固越紧回力小 的时候,夹片不紧就容易产生滑丝这样预应力就没有保证, 埋下了质量隐患,所以在钢绞线较短时改变传统锚具和张拉工 艺很有必要低回缩锚具基本原理是用传统的张拉方法张拉到位,回顶 后,不卸顶加上承压套后,再二次张拉拉至设计张拉值,将 损失的张拉值补足,这时整个锚具随着钢绞线的伸长一起移动 锚具与承压板之间形成缝隙千斤顶停止张拉,持压将锚具 的承压螺母旋紧与承压板贴紧后再回顶张拉过程完毕传统穿心式张拉锚具回缩量国家标准为5mm,实践中锚 具本身压缩量小于5mm,但是钢绞线的回缩量一般在8mm左 右而低回缩锚具的钢绞线回缩量只有0-0.2mm,大大降低了 锚固损失极大的保证了张拉质量三、小结实践证明预应力施工中张拉力的损失问题,应引起足够的 重视,目前我国在高速铁路及无碴铁路中大量的设计超短预应 力钢绞线束(尤其连续梁中),传统的张拉工艺无法达到超短 束预应力的张拉要求,低回缩锚具的使用填补了超短束预应力 的施工空白,为张拉质量提供了极大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