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寄生虫论文 蜱的防治.doc
3页脾的防治摘要:脾是动物体表常见的寄生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叮咬人类、 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脾的危害直接表现为被叮咬动物骚动不安 和伤口感染而导致的生产性能下降,大量寄生吋,蝉分泌的毒素可引起动物麻痹, 造成脾瘫此外,蝉是莱姆病、斑疹热、泰勒山病和尢浆体病等疾病的传播媒介 觀及蝉传病给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带来的威胁,己成为全球医学界和兽医学界倍 加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以蝉的病原和天敌为重点,对蝉进行介绍和预防, 对国外脾的生物防方法进行概述关键词:蝉虫预防生物防治2010年9刀8日,河南省信阳市卫生局疾控专家介绍,正在当地传播的疑似 无形体病,H前尚无法从根源丄预防国内有12个省份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这 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方卫生部专家介绍,蝉虫叮咬是FI前无 形体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蝉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 病原体可随Z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 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该病 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亍10月除了无形体病,蝉虫还可以传播森林脑炎、 新疆出血热和莱姆病等,这些病症状有部分类似之处,也给蝉虫传疾病的早期诊 断增加了难度。
脾属于寄哺H、蝉总科成里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 蝉,属破蝉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蝉,属软蝉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 种,计硬脾科约700多种,软蝉科约150种,纳脾科1种(仅存于非洲)我国 已记录的硬脾科约100种,软脾科10利蝉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 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蝉⑹)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脾虫、狗豆子、 牛鳖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 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 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黃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蝉叮咬的无形体病 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 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该寄生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黃牛,经常可以在黃牛的脖 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吋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在四川、 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硬蝉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 山地的泥土中等软蝉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 隙中。
蝉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 部位例如全沟硕觀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 股沟等处微小牛蝉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垂和乳房,次为肩胛部波斯锐缘幌多 寄生在家禽翅下和腿腋部危害:蝉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 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有些硬蝉 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 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蝉瘫痪一旦被蝉虫叮咬千 万不可用手强拔1、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JL后往身JL钻经头部钻 入皮肤2、鉀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在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吋它分泌 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岀若不及时取岀: 轻者, 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 森林脑炎防治:蝉虫叮咬后应急处理措施如岀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 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脾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 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蝉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脾身丄,使蝉头部放松 或死亡,再 用尖头蹑子取出蝉。
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蝉的头部 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蝉传 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注意千万不要在被咬时用水冲它)如在野外, 可用点燃的香烟(或香)慢慢的烤蝉山的身体(干万别烤死脾虫),多数情况下, 钻入皮肤的脾虫就会钻出皮肤,然后再对伤口做消毒处理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吋 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蝉咬热及蝉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 症处理,及时抢救环境防制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脾结合垦荒,清除 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蝉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化学防制 觀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 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脾六六六粉是禁止使用 的农药个人防护方而.应尽量避免在脾粪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小长时间 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 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觀叮入或爬上,发现蝉后立即清除牛物防治:1, 病毒 国际上已报道过的昆虫病毒有1 600多利60%为杆状病毒,可 引起1 100.多种昆虫和SW类发病,主要用于植物昆虫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但 可感染蝉的病毒和相关防治制剂研究的报道极少。
2, 细菌有人在巴西发现拉氏西地西菌对口然界中微小牛蝉饱血雌幌的感 染率可达到40%以上,该病原可经蝉的生殖孔感染,并抑制其产卵将微小牛蝉 雌蝉浸入拉氏西地西菌悬浮液,可引起95%〜100%的蝉死亡,将1微升浓度为2 x 109的菌悬液给饱血雌蝉注射,可引起100%的脾死亡3, 真菌 自然界中的11种曲霉、3种白僵菌、3种镰刀菌、1种瓶梗青霉和3 种轮枝他菌等其他真菌均与蝉的防治有关还有许多真菌自然情况下不感染蝉, 但人们已发现他们却对脾具有较强致病力,如绿僵菌在蝉致病性真菌中,人们 对白偎菌和绿偎菌的研究最多球泡白偎菌对寄主的侵染途径通常要经历,分生 砲子的附着、萌发、穿透表皮、菌丝在血腔内生长、产生毒素、寄主死亡、菌丝 入侵所有器官、菌丝穿出表皮、产生分生他子和分生他子扩散其中只要经历前 4〜5个阶段,就可以使昆虫致病有人用浓度为4x10,他子/毫升的口僵菌和 5 x 107泡子/毫升的绿僵菌悬液喷雾于卡延钝眼脾饥饿若虫表面,可达到1 00% 的致死率真菌对蝉的防治效果显著,但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防治制剂还没有 商品化诸多因素制约着真菌杀脾制剂的发展,如环境温度、湿度、FI照、辐照 等外部环境因素,含水量、载体成分、其他添加剂和包装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4, 线虫线虫可作为觀防治有效工具线虫对口宿主体表脱落的饱血蝉的敏 感性高;脾饱血后会隐藏在黑暗潮湿处,而这样的环境恰好也是线虫传染性幼虫 期的最佳习生地,且线虫可通过气味发现处于静止期的蝉线虫可制成水悬液在 灌溉中应用,也可以制成喷雾剂向野外喷洒,用法简单,成本低廉,并且线虫在 潮湿的土壤里可保持较长时间的传染性5, 寄生蜂 己发现有5种膜翅H小猎蜂属和嗜蝉蜂属的昆虫能拟寄生于蝉 他们将卵产在蝉体(多为幼蜩)内,待发育为成虫后,从蝉体内钻出,蝉即死广6, 禽类 已报道捕食脾的禽类有50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要生活在非 洲的黄嘴啄牛鸟和红嘴啄牛鸟啄牛鸟的专有食物是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的硬 脾但是啄牛鸟在捕食脾的同时也会啄开哺乳动物的伤疤或开放性创伤,摄食其 皮肤碎片和吸食血液,增加了动物续发性感染的机会7存在的问题 生物防治方法有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其功效、生产, 应用和稳定性等系列关键技术仍没有解决,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挑 战在生物控制发展中须注意一些问题迄今为止,生物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植物害虫方而,并且许多技术己经日趋成熟,而蝉生物控制方面的研究水平远远 滞后在研究病毒、细菌、真菌线虫等病原体时,可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菌株改 良,增强其毒力和外界环境的适应力。
由于许多生物防治方法都存在杀虫作用较 慢的缺点,因此可以考虑与其他防治蝉的方法联合应用在引进蝉的自然天敌开 展生物控制时,要对其生物安全给予高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