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路遥的《人生》中品读人生智慧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doc
8页华东交通大学2012级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从路遥的《人生》中品读人生智慧院系:人文学院专业:对外汉语姓名:学号:20120710050122指导教师: 上交日期:二O—四年九月摘要关键词引言目录(3)(3)(3)正文 (6)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从路遥的《人生》中品读人生智慧摘要:在《人生》中,路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的人物形象,比如性格复 杂的高加林,美丽善良的刘巧珍,圧观而富有智慧的顺徳老汉等等小说通过这 些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人物之间发牛曲折故事,向我们揭露了其中蕴藏的深刻的 人牛哲理我们深信这些人牛智慧无论在任何年代都将永不褪色,受益终牛关键词:路遥;《人生》;高加林;刘巧珍;顺徳老汉;人生智慧引言:路遥是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其中代表性小说《人生》激励一代又一代 的年轻人,直至今日,影响仍然深远在小说开篇引用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 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富有哲理 的话始终贯穿整部小说,并在小说主人公高加林在其多次人生路口抉择时的不同 表现显得是那么的发人深省同时小说中其他几名角色也注入了作者对生活清楚 透彻的认识因此,本文以《人生》中的高加林、刘巧珍和顺德老汉为例,从他 们性格命运以及人生态度,获取立身处世的人生智慧,并细细品读。
一、对高加林得与失一分为二的看待首先从备受争议的高加林说起高加林是《人生》小说中塑造最成功的一 个典型文学形象,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矛盾的交织和冲突,体现出他性 格成分的复杂性和思想的多样性高加林作为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他对理想和 事业的执着追求,渴望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无疑很具有那个吋代青年人积极奋发的 特色但同时,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心高气傲,自尊心极强且敏感,在追求个人 成就时患得患失,碰到不顺心的境遇容易灰心丧气,无疑也深深的烙下那个时代 的印记所以,高加林在人主奋斗路中尽管有过短暂的得意和满足,但却注定以 最终的失败和一无所有的痛苦悔恨来悲剧收尾从值得赞扬和肯定的一方面谈起,高加林虽然出身于农村,但是作为一个知 识青年,他有自己的追求,他不想再像父辈那样局限于狭隘的天地,永远做一个 穷苦的农民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并愿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与 不懈的奋斗因此我们看到当高加林在农村做民办教师时,他工作踏实,学习认 真,希望有一天能通过考试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另外,在他进了县委大院后, 他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社会工作中,把勤奋和才华统一起来,立刻取得了不 俗的成绩,这种对人生追求上的坚持不懈的个人奋斗精神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必须 借鉴和学习的。
但从另外一方面,最后小说结局中,从他自我实现的失败,完美爱情和前途 的失败,正表明他性格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对传统美德的叛离等一系列的缺陷 因此在我们看來最终悲剧的发生,这一切似乎来的太突然,却又是那么的在情理 之中在小说前处,当高加林民办教师的身份被大队党支部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 星取代事,他尽管内心充满悲愤,但却没有选择以积极主动的力量改变命运,而 是把内心的不满向父母以及自己无理的发泄,从而获取一种可笑的快感以及后 來他被有权势的人挤掉了民办教师的身份,本应痛恨权利的滥用,坚定自我奋斗 的正确途径但后面他却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面对借助叔父关系进县委大院的 走后门现象却熟视无睹,任其自然,可见他而对诱惑,容易在自我信念和原则迷 失,内在的是非感轻易被私欲淹没,选择与环境的妥协与顺从更让痛心的是, 在面对选择黄亚萍和刘巧珍时,经过多方考虑,在爱情和前途事业中,他偏向了 后者,最终违背良心抛弃了真心爱他的巧珍,致使巧珍改嫁他人,酿成多人的悲 剧这种始乱终弃而忘本的行径很明显是对传统美德的叛离表现因此,咱德顺爷爷和他爸进城批评他时,他爸说他“甭看你浮高了,为你这没良心的事,现在 一川道的人都低看你哩! ”接着徳顺爷爷乂指教到:“人常说,浮的高,跌的重!不管你到了什么时候。
咱为人的老根本不能丢了啊”虽然二老的话很重,但是对于犯了大错的高加林來说,是那么的中肯和准确追求物质生活的丰足是无 可厚非的,是合目的性的,对现代化的城市文明的接受和向往也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在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文明时,却抛弃民族的传统美德,摒弃做人 的基本原则则是十分错误的,是应该受到强烈批判的二、纯朴女性刘巧珍体现的传统美德接下來是小说中美丽善良的女主角刘巧珍在路遥笔下,刘巧珍被塑造成一 个几乎完美的女性形象,她是一切美好传统的化身一一美丽、善良、宽容、善解 人意、智慧、勤劳、朴实……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人性美与 道徳美,巧珍美好的心灵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卅世代代相传的美徳用顺徳爷爷的 话讲就是“巧珍,那可是一块金子啊” “”在面对爱情时,巧珍虽然前期是显得有些自卑,但这并能影响她对他心上人 高加林如火山岩浆迸发般炽烈的情感文中写道“每当高加林星期天回来的时 候,她便找借口不出山,……她便忍不住眼泪汪汪,感觉他再也不回高家村了” 这种明知只有付出毫无结果的苦恋,却还还是一如既往,毫不抱怨的默默爱着的 坚贞感动了很多人最后,她终于克服自己的自卑,在一次赶集后回家的路上勇 敢而大胆的对他进行爱情表片。
而后巧珍用爱融化了加林的失意与失望,抚慰了 加林内心的创伤与苦涩,巧珍的出现给了高加林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正如小说中 写到的那样「'高加林由于巧珍那种令人心醉的爱情,一下子便从灰心丧气的情绪 中,重新激发起对生活的热情这种执着认真而简单朴素的爱情观在当下物欲横 流的社会是显得多么可贵在另一方面,面对爱情的巨大打击,她没有选择一直 逃避和消极对待生活,这个不幸的善良女子没有被厄运击倒,她还是重新站起來 回到她深爱的土地劳动文中这样写道:“刚强的姑娘!她既没有寻短见,也没 精神失常;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但她又从地上爬起来了!就连那些曾对她的不幸幸灾乐祸的人,也不得不在内心对她肃然起敬/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种积极对待牛活,明白事理的乐观牛活态度在谈及为什么能够振作时,巧珍的回 答是她对这片生活和劳动过二十年的大地山川的热爱,她不能放弃生活,!她要 活下去!她要劳动!她要在土地上寻找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并不是谁都能坦 然面对不幸,但是巧珍,她用行动证明了即使作为一个受伤的女子,她并不是任 命运宰割,而是正确看待不幸,强大自己的内心相比之下,作为一个男子汉的 高加林在巧珍面前是显得那么的渺小,即使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因为这涉及到 传统美德的坚守问题一一做人不能忘本!在中国这片历经5000多年历史的土地 上,每一代生活在黄土地的人们一直传承并坚守这种乐观朴实的生活观,劳动在 他们心中是神圣的。
在小说结尾处,高家村知道高加林的“报应”后,面对村里 人的落井下石,巧珍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表现得非常人般的明事理,其一,当姐姐 暗示巧珍和高加林有复合的希望时,巧珍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即便她是这么的爱 高加林,但她心中一直存在着做人的原则,她不能背叛马栓,不能再伤马栓的心, 这就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妇道的传统美德一一从一而终其二,在她母亲和姐姐准 备羞辱回家的高加林时,她立即制止了这种愚蠢的行为,更难得可贵的是,以徳 报怨的安排高加林的教师工作,这种胸襟和心地是多么令人感动同样,也散发 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宽以待人的夜明珠般的温暖光泽三、德顺老汉质朴的生活哲理小说中出现的另一大可爱可敬的人物就是顺德老汉德顺的一生曲折复杂,阅历的丰富和经验的积累使他对人生有着感性而富于哲理的认识,他说道:“我 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总还是有意思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这两 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这些难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思吗?拿 你们年轻人的词说叫幸福幸福!你小子不知道,我把我树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我心里可有多……幸福!……”因为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对年轻人表现出的不是老年人所特有的同执和保守,而有着更多的同情理解在里面;他对高加林、刘巧珍的自由恋爱表示理解,对失恋的刘巧珍给以安慰;高加林的 小学教师被拿掉,他向高明楼提出让高加林进城拉粪,不用干体力活;高加林抛 弃巧珍后,他又专门进城谴责高加林的忘恩负义;在高加林被县委开除回到农村 时,又是他以诗性的语言去激励高加林的生活勇气。
可以说,正是有了顺德老汉 的这一番激昂慷慨的话才让“人生”去除了那种失败之后的灰色的绝望底色而有 了一种健康爽朗之气顺德老汉似乎是乡间伦理、道德、正义、智慧、趣味的活 化石在小说多处正是因为顺德老汉的出现让小说充满积极乐观的生活哲理气息, 他说的话似乎是很浅显明白,但却是用他一生年岁的经验总结的比如在高加林 进入县委大院事业正处于顶峰时,德顺就以自身丰富的人牛经历告诫过他:“你 现在是个豆芽菜!根上一点土也没有了,轻飘飘的,不知你上天呀还是下地呀!“浮得高,跌得重! 后來高加林果然既失去了工作,又没有得到理想的爱情,从县委大院跌落到农村还有,在结尾处顺德老汉专门在路上等着高加林,语重 心长的说道:“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我们没有这土地…… 一个男子汉,不怕摔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成个死狗了……这些纯 朴简单的话显得是那么富有智慧和诗性般哲理,而这正是我们年轻人急需的精神 信仰结束语:小说《人生》凸显了作家本人对处于历史变革大潮里的人们在面对传统 美德与现代物质文明之间选择的艰难与彷徨时如何正确抉择,做了形而上的深沉 思考与追寻作家对人们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却对传统精神文明追求的失衡 感到了忧郁与痛心。
通过文章介绍的三位人物一一高加林、刘巧珍和顺德老汉, 我们可以汲取到不同的人生智慧即使时代在进步,但这些充满闪光点的人生哲 理和生活教训却不会因时代的前进而黯然失色,它一样会不断的激励着后人在人 牛道路的选择中,坚定信仰和原则,继续前行!参考文献:[1] 路遥•《人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2] 杜刚秀•路遥《人生》中高加林人生悲剧的分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3] 姜岚.《人生》的魅力:悲剧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刘好梅.浅析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一一重读路遥《人生》,2008[5] 刘成勇.《人生》中徳顺老汉的形象分析,2014毕业论文写作的论证方法什么是论证方法?论证,是逻辑推理的过程所谓“逻辑”,就是形式逻辑 和辩证逻辑所谓“推理”,就是从已知推出未知,运用论证的方法导出结论的 过程论证的方法,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如果说论文比经验更 难写,其原因恐怕是作者缺乏论证的方法,论不起来论点、论据、论证是组成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作者论述问题的观点或主 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可分为理论性论据和事实性论据);论证 则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它们三者各自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论点)? 为什么是(论据)?怎样证明是(论证)?从写作方法上讲,论文的写法主要的 就是论证如果说,论据解决了 “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就是回答 “怎样证明”的问题文章要使人信服、有说服力,逻辑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正确的论证过程就表 现出论文的论点和论据是用什么逻辑规律、规则联系和统一起来的这种联系统 越是紧密,论点就越突出,文章也就更有说服力所以,有人说,议论,是逻辑 的说服术,论证的方法就是这说服术之“术”论证是逻辑推理过程,它就需要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符合逻辑规律的 要求,并受其制约、限制所谓教育论文的逻辑性,就是说,论点和论据之间有 着必然的联系,论点能够统帅材。












